史记李广人物评价800 李广的历史评价
李广的历史评价
司马迁:“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程不识:“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班固:“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司马贞:“猿臂善射,实负其能。
解鞍却敌,圆阵摧锋。
边郡屡守,大军再从。
失道见斥,数奇不封。
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何去非:“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
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
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
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
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
然轻暴易敌,可以属人,难以专将。
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奋励气节,霆击鸷搏,则前无坚敌,而功烈可期矣。
汉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终偾蹶而不济,身辱名败,可不惜哉!”
黄震:“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
司马光:“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苏泂:“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
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
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
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
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
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
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

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叶适:“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
陈元靓:“雄气旡敌,亦远斥候。
能缚射雕,甞格猛兽。
有勇有方,少年讷口。
千载庙食,斯为不朽。”
解缙:”暴寇之来,必虑其强。
善守勿应,若李广、田豫类此。”
李东阳:”匈奴七十战,战战不得当。
一当遂失道,愤激摧肝肠。
君恩念数奇,将令抑不扬。
白头耻下狱,饮泣横干将。
“
黄淳耀:“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
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
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王夫之:“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
黄道周:“李广为将,才气无双。
世世受射,射无不当。
三人与战,中责受伤:杀其二人,擒一以偿。
孤军击敌,解鞍其傍。
敌疑为诱,转奔而亡。
不击刁斗,部伍偏强。
凡战可侯,侯则未尝。
细推其故,祸在杀降。
速道自刭,天意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