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多少皇帝 皇帝:世间何物最大?群臣不敢回答,宰相的2个字让皇帝很满意
皇帝:世间何物最大?群臣不敢回答,宰相的2个字让皇帝很满意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称得上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再单纯之人也有复杂的一面,跟皇帝打交道更需要时刻谨慎。帝王之心最难猜,翻脸比翻书还快,皇帝上一秒喜笑颜开,或许下一秒就会龙颜大怒,令大臣吓得瑟瑟发抖,想要完全揣摩出皇帝心中所想,几乎如同痴人说梦。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皇帝对文臣武将存在疑心很正常,只要不太过分就好。历史上也有一些明君,可以做到虚心纳谏,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即使大臣指出其过失,也能坦然接受并改正,像唐太宗与魏征就属于明君和忠臣的组合,但今天介绍的不是他俩,而是赵匡胤与宰相赵普之间的故事。
北宋建立之前,赵匡胤、赵普同为后周的官员,而且二人都是武将出身,有很多共同语言,工作上互帮互助,私下里来往密切,赵匡胤之所以兵不血刃夺得天下,赵普功不可没。坐上龙椅之后,赵匡胤使出“杯酒释兵权”的计策,让那些将军主动交出兵权,却未对昔日的好哥们赵普下手,反而让他担任宰相一职。
赵普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跟皇帝关系不错之外,还拥有其他同事不具备的两个优点。一是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不仅能在战场上厮杀,还利用闲暇时间研究孔子的思想,达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境界,如此人才岂能不受到赵匡胤的赏识?
二是心思缜密,跟随赵匡胤许多年,对他的脾气和性格了如指掌,明白哪些话该讲,哪些话打死都不能提。不过分阿谀奉承,却能时常做到恰到好处的称赞,摆正自己的位置,懂得掌控君臣交往的尺度,既不会太疏远,也不会走太近,对待一些事情不人云亦云,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独到的见解。
有一天早朝,听完各位大臣的工作汇报,赵匡胤觉得没有需要紧急处理的大事,打算让太监宣布退朝。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清了清嗓子,高声问道:“诸位爱卿,你们当中满腹经纶者比比皆是,不知有谁能告诉朕,世间何物最大?”
话刚落音,大殿之上变得异常安静,仿佛可以听到心跳和呼吸的声音,群臣纷纷低下头,装作若有所思的样子,谁也不敢回答皇上的问题。见此情况,赵匡胤十分郁闷,指着一位状元出身的大臣说:你才学过人,来给朕讲讲!此人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然是陛下您最大了,微臣认为,没有什么能大过陛下。
赵匡胤摇了摇头,显然对此答案不太满意,目不转睛地望着宰相赵普。赵普略微思考几十秒,胸有成竹地说回答2个字:道理!赵匡胤笑得合不拢嘴,边笑边竖起大拇指,随后认真地说道:“宰相所言极是,不管是谁,都必须讲道理,朕也是如此,所以朕赞同宰相的观点,没有什么比道理更大。”其他人应声附和,向赵普投来钦佩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