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历史书 历史书里面的段祺瑞
历史书里面的段祺瑞
1.段祺瑞的感人事
lvyang23,光看教科书就不要乱说,只会复制粘贴!
段祺瑞三造共和!
“三·一八”之前,在北大的学生调查中,他的受欢迎程度在民国排在前十位(可能是第7),在胡适,孙中山等人之后!
在“三·一八”是他手下干的,他当时并不知情!惨案后,他气的说一世名誉,毁于一旦!然后赶到现场,当众向死难的学生们下跪,并发誓终生吃素!而且他也做到了!
在晚年病时,医生劝他吃荤可以增加抵抗力,可是他还是没破戒!
古今中外的国家元首谁做到了这一点!?不感动么?
2.刘和珍和杨德群都在段祺瑞政府门口请愿时都死掉了,但是为什么鲁迅
信不信呢——北洋政府那些事作者:夏韵假日,一壶清茶,几个友人,围坐清谈。
由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聊到段祺瑞长跪谢罪。一位老者说,北洋那几年,中国的报刊发行量居很大,报刊杂志种类繁多。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称1920年全国报刊杂志有一千多种,甚至“每隔两三天就有一种新刊物问世”。说真的,读近代史我头脑里一团乱麻,对于北洋政府时期,我更是被乱麻加浆糊纠结成一个硬硬的板块认知——北洋军阀时期黑暗,军阀个个如恶魔。
但又弄不 明白,为什么那么黑暗的时期还能存在异议的声音。史称三一八惨案的这天,学生们示威,在执政府门前遭到卫队开枪射击,死了47人。
几十条人命,对于被 我们的教科书定义为军阀的段祺瑞算得了什么,军阀本该是厚颜无耻心狠手毒之辈。但是事后他却长跪不起,黯然辞去官位.。
他当时那可是权重一朝的中国最高权 柄执掌者;封杀鲁迅和大小报纸发出的有违主流意识的杂音,无论是出于军阀本性、还是维护政府的威严、国家的稳定和谐,都是再正常不过了。他却不正常地把自 己“和谐”下野了。
更不正常的是那么黑暗的时期,鲁迅及媒体们竟敢模虎狼般军阀们的尾巴。北洋时期真的很专制吗?我心里打了个问号。
我问道:北洋政府时期 是不是中国近代史最独裁、最没自由的时期?还是那位老者的说的一番话,叫我受益匪浅,他说:北洋军阀时期是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的武夫当国时期。把民国弄成军国的武 夫们,其实跟他们之前和之后的传统专制王朝的先辈和后辈不一样,他们是中国学习西方立志富国强兵的果实。
无论留学日本的士官学校,还是毕业于本土军事学 堂,立志爱国报国者并非少数。北洋时期,几代当家的十大军阀——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吴佩孚、曹锟、黎元洪、冯玉祥、张作霖、张勋、张宗昌,除了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另外几个在 权倾一朝时都表现出对民国西式共和政体的尊重,不管怎样霸道,都没有不要国会,对思想自由,学校自治都还认账。
他们在法律程序面前远没有传统专制独 裁帝王“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傲气。知识界和社会团体对国家政治生活表达独立看法还不至于战战兢兢,公共舆论参与政治,监督执政者,也使得军阀们心怯社会 舆论,敬畏法律程序,不敢那么明火执仗。
段祺瑞出身淮军参与创建北洋,曾留学德国数年,曾亲历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袁世凯死后,作为掌握实权的人物,他力主彻底开放报禁。
三一八惨案,段的政 治生命受到报刊舆论的严重威胁,段祺瑞没有为保执政地位去控制舆论,反而以下野来担当责任。军阀封建官僚有许多毛病,但难能可贵的是知道敬天地,畏舆论。
老者侃侃而谈,这些与我学生时代被灌输的完全不同的理念, 于我像是天方夜谭。担当二字好沉重,没想到政治人物起码的良知和道德之光闪现在被教科书定为“厚颜无耻心狠手毒”之辈的军阀身上,他的操守和人格与那错了 不认错找人垫背、至死都不愿放权的伟大人物相比,我无语叹息,政治和良知之责任——上个世纪大饥荒非正常死人数千万,有人承担政治和良知责任吗?老者还说:北洋军阀政府有肚量任命反对派的蔡元培做北大校长,蔡元培当了校长竟有胆量拿着政府的经费却不理睬政府的公文,我行我素照自己的价值观管理学校。
当局抓了他的学生,他宁可自己辞职,也要救出被捕的北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崇尚教授治学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是高等学府的灵魂。
学人能够喊出“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 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放在北洋之前的满清和之后的“一政党、一主义、一领袖“的时代,那是甭想能发出此声的。
章太炎打上门去骂袁世凯,还砸了总统府的 家具,袁世凯也只能把他软禁起来,每月给五百大洋养着。当了总理的军阀段祺瑞,一介赳赳武夫,可是如果有记者写文章骂他,骂也就骂了,断然不会依言治罪送人去劳动教养。
北洋武夫赶上脾气不好时,也会把报馆封了,但这边封了,那边转身人家又开办了,他们睁一眼闭一眼只装没看见。断然不会做那种只准许自己一家发声的事。
那时的记者都有批评政府和政府要人的毛病。政府对舆论的管制,大不了也就是设个新闻检查官,看出来不合适的,也就只是叫人家开“天窗”而已,断然做不 到把天下的新闻出版业都变成一己天下,更不会逼报社老板当看门的仆人,要你说什么你就得说什么,不要你说什么你就只能闭嘴,要是敢嘴硬不买账,就砸你饭 碗,甚至送你去劳改。
北洋时期的大学更是多彩多声,高等教育国立、私立和教会大学三足鼎立,不仅私立和教会大学,政府不能插手,就是国立大学,也是教授治校,政府没法子说了算。清华大学是国立大学端的是政府的饭碗,但是在梅贻琦校长之前,接连几任政府任命的校长学生和教授们不满意,说哄就被轰走了,政府也奈何不得,甚至“蠢”到不懂得手里有权可以治这些闹事者的罪。
大学里讲什么,怎么讲,都是教授自己的事,谁也干涉不了,大学里教马克思主义,也是合法的。政治教。
3.段祺瑞与张作霖谁对中国历史影响大
当然是张作霖了!
民间说法就不少,认为张作霖从一个出身低微农民起家,苦心经营方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相当不简单。还有些人认为,张作霖因未答应《日张密约》而被日本人为炸死,属于民族英雄。也有人认为张作霖治家很严,子张学良受其影响很大。张作霖曾事绿林,后又以剿匪起家,对剿灭当时在东北极为猖獗、破坏人民生产生活的土匪,护国安民做出重要贡献。
还有一些证据表示,张重视旧教育,尊敬孔儒。亦重视现代化教育,当然主要是为军事服务的,但客观上也起到了培养人材的作用。1922年筹建东北大学;1923年4月,东北大学成立。这所大学在当时师资水平较高,像章士钊、黄侃等著名学者曾教书于此,东北大学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经费最多的大学,其每年经费相当于排名第二的北京大学的3倍多。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张的故事,其智勇、气节得到颇多体现,并流传下“张作霖为日本人作字画,不写手‘墨’,为不把‘土’送给日本,改写为手‘黑’。”的故事,这个“张作霖手黑,寸土不让”典故。虽然很少有明确史料支持,但张做为传奇人物,深受他的家乡人民的喜爱。张作为统镇要地的首领,其政治、军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誉为“乱世枭雄”。日军虽将张作霖视成眼中钉,却也不得不叹服张是个“压不倒的小个子”。
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曾发展工业扩充军备,建立了中国当时唯一“海”、“陆”、“空”具全的武力。大量引入山东汉人进入满洲,这一移民战略大大充实东北边疆,改变了东三省的人口、民族、文化格局,成为日后日本侵略此地时一大障碍,由于兵工厂的建立,东北军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拥有自主生产火炮和炮弹的军队,由于火炮生产的自主,使得东北军的火炮数量多,火力猛,炮弹充足,成为东北军相较于其他军阀部队的优势兵种。
段祺瑞虽然出任过内阁总理,但毕竟势力小,影响力并不大。

4.为什么直系军阀孙传芳会被历史书上称作皖系拜托各位大神
1916年6月袁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各派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帝国主义为争夺在华利益也各自寻找代理人,北洋军阀分裂演变为三大派系:日本支持的以时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集团,主要控制皖、陕、鲁、浙、甘、闽等省;英、美支持的以时任副总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集团,主要控制苏、鄂、湘、直、赣等省;日本支持的以时任奉天督军兼署省长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集团,主要控制东三省。
此外,各地方的一些军阀或独立或分别依附于各大派军阀。 孙传芳早期跟随直系的王占元、冯国章;1925年春,孙传芳派人去北京奔走于皖系的段祺瑞门下,并取得段对他的谅解与支持。
因此,孙传芳早期为直系,后期为皖系。
5.为什么直系军阀孙传芳会被历史书上称作皖系
孙传芳是直系军阀!~
他盘踞在东南沿海的皖系管辖地区的原因分析:1926年夏,广东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吴佩孚在两湖连遭惨败,多次急电孙传芳出兵援助,但孙传芳却按兵不动,他想趁吴佩孚失去两湖后,再由他坐收渔利。9月,国民革命军进攻江西,孙传芳才出兵应战。他根本没把北伐军看在眼里,应战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武汉、长沙。但是,不到一个半月,孙军遭到惨败。谢鸿勋战死,邓如琢溃败,卢香亭部受重创,九江、南昌难保,孙传芳狼狈逃回南京,孙军亦全部退出江西。
面对北伐军的步步紧逼,孙传芳想谋求北洋各系的大联合,挽回颓势。他邀请段祺瑞(皖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各派代表到南京开会,商讨共同抵御国民革命军。但孙、吴、段各派矛盾重重,互相讥骂,会议不欢而散。孙传芳不得已掉转头来乞怜于奉系。
通过资料得要点:孙传芳是直系军阀,他为了镇压广东革命军,使自己的利益或者地盘不受其威胁,不得不盘踞在东南沿海的皖系管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