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班 他曾是北大的天才,在国外当7年服务员,58岁一举轰动学术界
他曾是北大的天才,在国外当7年服务员,58岁一举轰动学术界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但是那1%的天赋才是最重要的,梁宏达也说过,有的人天赋是0再怎么努力结果还是0,在中国,很多人往往看重的是努力而不是天赋,因为努力就已经能使人出头,有天赋不努力也是白搭,但可怕的是,有人既有天赋,又很努力。
张益唐就是一个既有天赋,又很努力的人,严格来说,他应该是一个天才,在他3、4岁的时候,他就能读完三四十字的长篇小说,在他4、5岁的时候,他展现了超人的记忆力,很多东西看过一遍就能记得差不多,他的父亲发现儿子这个天赋,还是在他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发现无论说书里哪个情节,儿子都能回答,才知道儿子记忆力之好。
但张益唐最特殊之处,还在于他对数字格外敏感,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且对数学也产生 了极大的兴趣,在别人看来极为枯燥的数学,他却可以研究一整天,还津津有味,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数学方面的天才,按理说,父母得知儿子有这种天赋,应该着重培养才是,将来成就肯定不会低,然而张益唐的数学之路,却走得极为艰辛且曲折。
张益唐是1955年出生,父亲虽然是理工科教授,但是那个年代特殊,所以一直没有功夫辅导他的数学,他只能靠自己,后来又耽误了上学,只能出去打工,而即便人生到了这种程度,他也没有认命,依旧在闲暇时间学习,上天总是眷顾努力的人,所以开放高考后,他顺利考上了北大。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一个拥有数学天赋的人,又很努力的人,在北大显而易见会发生什么,他成了同学眼中的“名人”,崇拜他的学弟学妹能排一长队,这样的他很难想象,以后会在国外打工近10年,人人都觉得他会一毕业就出人头地。
事实却是,他被导师坑了。原本张益唐想着出国深造,而这个时候一个叫莫宗坚的台湾籍导师提出带他,这人研究的领域,正好是他感兴趣的,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但到了美国,两人的关系便越发尖锐,张益唐写论文的时候发现了引用的导师的引论是错误的,后来不知怎么,莫宗坚对他进行打压,于是张益唐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因为无导师推荐找不到工作。
拥有一身数学能力,却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说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但张益唐依旧没有放弃,他在朋友的快餐店里找了份工作,会计、服务员什么都做,一直做了7年,才等到他的机会,一个北大的学弟请他帮忙解决个问题,他很快就解出了,这给了他极大的自信。
58岁时,张益唐发表了一篇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一时轰动学术界,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证明过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而他做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叫张益唐的数学家,而他的经历也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人有天赋就算了,还为之不懈努力,这样的人就算一时被打压,最后还是会焕发光彩,而他的经历也告诉了我们,天赋是一时的,努力却是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