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罪人的真相 【不得辄信举罪人语】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火烧 2021-07-04 00:31:30 1068
【不得辄信举罪人语】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四分云,若有人举罪者,不得辄信举罪人语,便唤所告之人,对僧詶答。先问见闻疑三根,若云见者,为自见,从他见,见在何处犯。犯何等罪?为犯戒耶

【不得辄信举罪人语】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罪人的真相 【不得辄信举罪人语】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四分云,若有人举罪者,不得辄信举罪人语,便唤所告之人,对僧詶答。先问见闻疑三根,若云见者,为自见,从他见,见在何处犯。犯何等罪?为犯戒耶?犯何等戒?破见耶?破何等见?破威仪耶?破何等威仪?如是举罪人一一能答,有智人者,方可随其所告,问众上中下及所犯人,取其自言,证正举治。若不能答,有智人随有违者,便随所诬谤罪,依法治之。故文云,若举无根无余罪者,不成遮,治其谤罪。文亦不显情之虚实,即结其犯,义须斟酌。」资持记释云:「举罪中,初明来举。所告人即目犯者。先下,明勘覈。不出三种:一﹑根,二﹑处,三﹑罪。根处举见以问,闻疑准同。罪中文略邪命。如下,明酬对,前明能答依作。有智人,即众主也。若不下,明妄举反治。举重治残,举残治提,举提治吉,故云依法也。下引证中,无余罪即四重,此谓实犯;但无根故,即犯谤罪。不成遮者,谓能举本意,遮他说恣故。文亦下,以义决文,谓对答虽差,情容虚实,故诫斟酌,未可一向。」(事钞记卷七‧四七‧一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