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去祭拜说孔子徒有其名 康熙祭拜​孔子​不願下跪,隨行的一個文官用一塊布解決了問題

火烧 2021-11-07 10:22:34 1042
康熙祭拜​孔子​不願下跪,隨行的一個文官用一塊布解決了問題 說起孔子,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出名的大聖人,深受世人的尊敬愛戴。他的思想流傳至今,一直被人們沿用,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可以說,他

康熙祭拜​孔子​不願下跪,隨行的一個文官用一塊布解決了問題  

說起孔子,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出名的大聖人,深受世人的尊敬愛戴。他的思想流傳至今,一直被人們沿用,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可以說,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然而,清朝時期,康熙在祭拜他的時候卻不肯下跪。下面就來講講這個故事。

孔子生於春秋時期的魯國,曾受業於老子。他一生倡導仁、義、禮、智、信,開創了儒家學派,並且開創了私人講學,還創作了多部儒學經典。不僅如此,他還收了諸多弟子,並且其中還不乏有傑出的弟子。

因此,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爲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就連身爲九五之尊的皇帝,在祭拜孔子的時候都得恭恭敬敬的並且還要向孔子的雕像行跪拜大禮。

然而,秦朝時期,秦始皇不信奉儒學,甚至還大力打擊儒者。其中最爲殘忍的就是“焚書坑儒”。在秦朝沒有人敢學儒學,一旦被朝廷知道後,就會因此而丟掉性命。因此,孔子在秦朝並沒有得到至高無上的尊敬。

除了秦朝之外,其他朝代都是允許儒學的發展的,孔子也漸漸的越來越被人尊崇。在西漢的時候,漢高祖劉邦,他連自己的父親都沒有跪過,然而他卻在祭拜孔子的時候,帶領着大臣對着孔子的雕像下跪,足矣見得孔子在劉邦心中的位置有多高。

孔子不但在漢族人民中地位頗高,而且在其他民族也很受尊敬。清朝時期,滿族統治着中原大地,他們依然信奉着儒學文化,依然尊敬孔子。其中,康熙就曾親自去到孔子的故鄉對孔子進行祭拜,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曾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情。

原來康熙在孔子故鄉曲阜的時候,先去孔廟對孔子的雕像進行了祭拜,他不僅爲孔子誦讀了祭文,還對着孔子的雕像行了跪拜禮。然後,康熙一行人就去到了孔子墓,按理來說,康熙對孔子的雕像都下跪,到了孔子的墳墓前更加應該下跪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康熙站在孔子的墓前遲遲沒有下跪。他的這一做法讓隨行的文武百官無比尷尬,但是卻又沒有人敢上前勸說康熙。正在他們都不知所措的時候,隨行的一個文官,突然靈光一閃,終於知道康熙不肯下跪的原因。

原來孔子的墓碑上寫着“大成至聖文宣王”,一個王爺如何能讓康熙皇帝對他下跪呢?要知道皇帝身份尊貴,一生只向父母老師下跪。於是這個文臣就用布把這幾個字給遮了起來。之後,康熙皇帝就對着孔子的墓穴行跪拜之禮,隨行的百官也就跟着一起下了跪。

就這樣,這個文臣用一塊布幫助康熙解決了不能向孔子墓下跪的問題。不得不說,官職有時候也是一種包袱。

孔子去祭拜说孔子徒有其名 康熙祭拜​孔子​不願下跪,隨行的一個文官用一塊布解決了問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