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肥皂的历史 中国肥皂的来历
中国肥皂的来历 肥皂是最古老的洗涤用品,它的由来依据古老的传说:宋代时就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 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 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

中国肥皂的来历
肥皂是最古老的洗涤用品,它的由来依据古老的传说:
宋代时就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
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肥皂团」的制造方法:「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
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於皂荚也。
」。
除了天然皂荚,如无患子等类的植物,也流传於民间,成为一种很好的洗涤剂。
扩展资料
命名
因为古人在黄河流域使用皂荚来洗衣服,后来到长江流域就没有皂荚树了,于是他们又发现有另一种树,其果实跟皂荚的性能一样,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荚更为肥厚丰腴,所以,给她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后来发明了人造的去污剂的时候,依然使用了“肥皂”这个词。
所以,虽然没有瘦皂,可是有不肥的皂,就是“皂荚”。
因肥皂是由西方制造引进,所以当时称为“洋碱”,虽然“碱”和肥皂本身并不能划等同的关系,但新奇感驱使的中国人民还是将这个名字在官方沿用了好几十年,直到民族工商业自己造出了肥皂,才渐渐舍弃了“洋”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肥皂
很赞哦! (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