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月满西江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东汉佚名《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全文翻译赏析)

火烧 2022-11-15 08:52:27 1082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东汉佚名《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全文翻译赏析)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出自东汉诗人佚名的《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明月满西江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东汉佚名《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全文翻译赏析)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东汉佚名《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全文翻译赏析)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出自东汉诗人佚名的《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赏析    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先从季节、气候写起。孟冬,旧历冬季的第一月,即十月。就一年说,主人公已在思念丈夫的愁苦中熬过了春、夏、秋三季。冬天一来,她首先感到的是「寒」。「孟冬寒气至」,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来「至」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内心深处。主人公日思夜盼的是丈夫「至」、不是「寒气至」。「寒气」又「至」而无犹不「至」,怎能不加倍地感到「寒」!第二句以「北风」补充「寒气」;「何惨栗」三字,如闻主人公寒彻心髓的惊叹之声。时入孟冬,主人公与「寒气」同时感到的是「夜长」。对于无忧无虑的人来说,一觉睡到大天亮,根本不会觉察到夜已变长。「愁多知夜长」一句、看似平淡,实非身试者说不出;最先说出,便觉新警。主人公经年累月思念丈夫,夜不成寐;一到冬季,「寒」与「愁」并,更感到长夜难明。    从「愁多知夜长」跳到「仰观众星列」,中间略去不少东西。「仰观」可见「众星」,暗示主人公由辗转反侧而揽衣起床,此时已徘徊室外。一个「列」字,押韵工稳,含意丰富。主人公大概先看牵牛星和织女星怎样排「列」,然后才扩    大范围,直至天边,反复观看其他星星怎样排列。其观星之久,已见言外。读诗至此,必须联系前两句。主人公出户看星,直至深夜,对「寒气」之「至」自然感受更深,能不发也「北风何惨栗」的惊叹!但她仍然不肯回屋而「仰观众星列」,是否在看哪些星是成双成对的,哪些星是分散的、孤零零的?是否在想她的丈夫如今究竟在哪颗星下?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四句,不是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遥远的往事。读后面的「三岁」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主人公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人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可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    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衷爱)」,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余音袅袅,余意无穷。    「遗我一书札」的「我」,乃诗中主人公自称,全诗都是以「我」自诉衷曲的形式写出的。诗中处处有「我」,「我」之所在,即情之所在、景之所在、事之所在。景与事,皆化入「我」的心态,融入「我」的情绪。前六句,「我」感到「寒气」已「至」、「北风惨栗」;「我」因「愁多」而「知夜长」;「我」徘徊室外,「仰观众星」之罗列,感叹从「月满」变月缺。而「我」是谁?「愁」什么?观星仰月,用意何在?读者都还不明底蕴,唯觉诗中有人,深宵独立,寒气彻骨,寒星伤目,愁思满怀,无可告语。及至读完全篇,随着「我」的心灵世界的逐渐坦露,才对前六句所写的一切恍然大悟,才越来越理解她的可悲遭遇和美好情操,对她产生无限同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