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白杜甫陶渊明屈原苏轼 陶淵明與杜甫,截然不同的詩與生活,詩的生活還是生活的詩?

火烧 2022-05-02 13:37:02 1036
陶淵明與杜甫,截然不同的詩與生活,詩的生活還是生活的詩? 田園詩人筆下的生活多是美好安寧無紛擾的環境,是萬眾所期待嚮往的生活,把詩寫成生活。而現實主義詩人多是記錄生活所見所聞,把詩寫成生活。這裡拿陶淵

陶淵明與杜甫,截然不同的詩與生活,詩的生活還是生活的詩?  

李白杜甫陶渊明屈原苏轼 陶淵明與杜甫,截然不同的詩與生活,詩的生活還是生活的詩?
田園詩人筆下的生活多是美好安寧無紛擾的環境,是萬眾所期待嚮往的生活,把詩寫成生活。而現實主義詩人多是記錄生活所見所聞,把詩寫成生活。
這裡拿陶淵明和杜甫來做比較。陶淵明把詩過成了生活,悠然自得;杜甫把生活過成詩,一生顛簸,他的詩成了他顛沛流離生活的寫照。
陶淵明原本也試圖在官場一展抱負,但步入仕途的陶淵明發現,原來官場也是如此陰暗腐敗。剛正不阿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決定辭官歸隱。
這首《歸園田居》生動的描繪了陶淵明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和嚮往田園的熱愛之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此為《歸園田居》第一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與怡然陶醉。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代表作之一。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蘊含著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整首詩的韻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把怡然自得的情景躍然紙上,令人充滿無限遐想與嚮往 。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時期的唐朝。一生飽受戰火紛擾,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這首《春望》寫與「安史之亂」的第二年。表達了詩人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荒涼、民不聊生、憂國憂民。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安祿山起兵反唐,唐玄宗倉皇出逃。太子李亨繼位,世稱肅宗。杜少陵問訊,隻身一人投奔肅宗。結果在路上被俘,卻因官職卑微未被囚禁。身處戰火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蕭條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這首詩。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挂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此詩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歌行體古詩。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
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生活艱難,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著實令人心酸。
把詩過成生活就是陶淵明那種怡然自得,把生活過成詩就是杜甫那樣凄涼坎坷。受時代影響我們不可能過著陶淵明詩中的生活,也不可能過著杜甫生活寫成的詩那樣凄涼。
我們人生中,煩惱、不順心之事太多太多,把這種生活寫成詩,那就是一部悲劇;如果把詩過成生活,那就是人間喜劇。不過,要把生活過成喜劇,很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