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的内容 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
3.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md思想和dp理论的精髓.
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