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的子女,崇祯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子女

火烧 2022-12-02 00:22:18 1065
崇祯皇帝的子女,崇祯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子女 崇祯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子女7个儿子,6个女儿 子:太子朱慈烺,母周皇后。 怀隐王朱慈烜,母周皇后,生不久薨。 定王朱慈炯,母周皇后 永王朱慈炤,母田贵妃 悼灵王

崇祯皇帝的子女,崇祯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子女  

崇祯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子女

7个儿子,6个女儿

子:太子朱慈烺,母周皇后。 怀隐王朱慈烜,母周皇后,生不久薨。 定王朱慈炯,母周皇后 永王朱慈炤,母田贵妃 悼灵王朱慈焕,母田贵妃,传说中的朱三太子= = 悼怀王朱慈灿,母田贵妃,两岁殇。 悼良王,名不详,母田贵妃,三岁殇。 女:坤仪公主,早夭,母周皇后。 长平公主朱媺娖,王顺妃所出,由周皇后抚养(明史说周皇后所出,但是同年周皇后生太子,所以- -) 昭仁公主,母不详。 还有三女早夭。

崇祯皇帝的儿子结局如何?

虽然皇后、贵妃、公主们被赐死或杀死,崇祯自己也一死殉国;但他对于三个儿子,总还是抱着他们能够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便把他们交给心腹太监们让他们想办法逃出去,但这个太晚的决定并没有挽救皇子们的命运。那些平常里最受皇帝信任的太监们可没有什么赤胆忠心。面对北京到处都是农民军的情况,他们或是把皇子留在街上让他们自生自灭(这还算是仁慈),或是干脆拿着皇子去向大顺军请功,于是,他们全都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取自《甲申核真略》和《定思小纪》的说法)。李自成并没有立即杀死他们,而是带着他们打起“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旗号,去征讨和他作对的吴三桂。为的是以皇子来要挟吴三桂——李自成自然不会知道吴三桂后来对南明永历帝的所作所为,否则的话绝不会想出这个笨主意。在山海关,李自成被吴、满联军击败,接着一败再败,三位皇子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摆脱了大顺军,走上了各自不同 但最后殊途同归的路。说殊途同归,是因为三位皇子虽然相差了几十年,但最后都死在满清朝廷手中。先说皇长子,也就是太子朱慈烺,他的身份最尊贵,运气和遭遇也最差。从大顺军中逃出后,可能是因为要寻找亲人,他回到了已经掌握在满清手中的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寄居在周家。并和自己的姐姐,那个被崇祯帝砍掉一只胳膊的长平公主重逢,姐弟俩抱头痛哭。然而周家人都是势力小人,哪里会保护安置这位烫手山芋?太子的舅舅周绎出面,要刚住了两天的太子马上走人。在乱军当中吃够苦头的太子早就一肚子怨愤,又见到这些臣子加亲人的不忠不义,哪里还压得住火?与自己的舅舅大吵起来,以至于双方拳脚相加,终于惊动了邻里和巡捕,周奎见已瞒不住,便把自己的外孙子举报了。清摄政王多尔衮无端的抓住了大明未来的真命天子,按说应该是喜出望外,可事实上明太子的落网并不那么简单,无论是杀是留都很麻烦。作为外来入侵者,满清一方面为了收买人心,可以礼葬崇祯皇帝,可以善待所有不再抵抗的人,另一方面对于他们一统中原的障碍决不会手软。可明太子正好处在这两种态度的矛盾之中,若是留着他,明朝的忠臣义士就会心怀希望的打着他的旗号前赴后继。可如果杀了他,满清精心炮制的“为明朝报君父之仇”的幌子就会不攻自破。多尔衮不愧是精明的政治家,他很快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那就是——让人指出太子是假的,以“冒充太子”之罪将太子杀掉。于是,一场“认证真伪太子”的闹剧上演了。首先是亲人指认,太子外公周奎和舅舅周绎,自然领会了摄政王的上级意图,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长平公主坚持说是真的,被周奎打了一个耳光后也不再说话。原太子的侍奉太监里,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指认是真,马上被处死,剩下的也就承认是假的了。连曾经是太子老师的原内阁大学士谢升也指出是假。虽然太子当众说,谢先生,某年某月某日,你讲书时说过某事,现在还记得吗?弄得谢升哑口无言,怏怏而退。但结果已经出来了,太子是假的。还有人上表坚持说是真的?好办,杀!一口气杀了十五个争辩的大臣,终于没人敢说话了!太子在被押上断头台的时候也许明白了,他来北京是看到满清礼葬他的父皇,才以为也会厚待他的,可父皇受到礼遇是因为死了,而自己是活的。他终于连一个以前朝太子的身份去死的机会都没有了。(以上史实出于《石匮书后集》和《甲申传信录》)皇三子定王朱慈灿,一直以来下落不明。到康熙18年三藩之乱快要平息时,定远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湘中抓获了一帮乘乱招兵买马的草头王,审问后发现他们还有同党,是一个还俗的和尚,自称叫朱慈灿。抓获后,发现供述的情况与真正的皇三子情况极为相像。与顺治8年、12年、13年、16年和康熙12年打着“朱三太子”旗号起义诸多皇三子大不相同,完全有可能是真的朱慈灿。这回,清朝政府可比刚入关的时候成熟多了,康熙皇帝像弹灰一样漫不经心的说道:“彼时朱慈灿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约是假。”便决定了这位“朱三太子”的命运——以一个打着太子旗号的混混的身份杀掉。(《八旗通志》和《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有载)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焕应该是兄弟姊妹中最幸运的一个,在大顺军中与两个哥哥失散之后,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个人流浪。后在凤阳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给事中,老给事中念及皇恩,将他收养在家,并让他改姓为“王”。在王给事中去世后,朱慈焕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又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员,这位胡大人也是个心念故国的人,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朱慈焕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到了康熙47年,他已经七十五岁,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他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作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他最终也没能摆脱高人一等的意识:他按皇家的传统,在为所有的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还都是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便打出他的旗号。这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皇子遭到了灭顶之灾。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焕全家被捕,他的男性家人无一漏网,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朱慈灿否认自己参与造反,而且也确实没有他参与造反的证据,可是,他承认了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条。康熙皇帝又玩起了多尔衮的那一套,拒不承认朱慈焕的真实身份。清廷九卿在审讯之后奏报:“朱三供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14年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年老太监,俱不认识。朱三名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所有明末清初的史籍都记载崇祯第四子并没有在崇祯14年亡故,而已经事过60多年的老太监且不说是真是假,即使老太监是真,又如何认得当年的皇子?可惜,杀机已现,断难挽回,这些连康熙自己都骗不了的证据,就把王老先生---朱慈焕全家送上了黄泉路,朱慈焕凌迟处死,所有子孙除死于狱中的,全部斩立决。(以上载于《鸡林旧闻录》和《清圣祖仁宗实录》)至此,崇祯皇帝的子孙全部被消灭,而且全部都是以“不是他的子孙”的名义被消灭的!清朝皇帝们一直在高唱“举逸兴绝,善待前朝帝裔”,以此来表示他们的宽仁大度和守礼好古。康熙皇帝还着重表示:“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受以职衔,裨其世受祀事。”但当真的明朝后裔出现的时候,便开始“叶公好龙”了,都是聪明的用不承认身份的办法来食言,我是说过要保护善待你,可是你不是你,所以我杀你是理所当然的。

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都什么结局

一种说法是:太子朱慈烺兵荒马乱之中失踪。却说亲信太监接受崇祯皇帝嘱托,藏匿了太子等三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发布悬赏令,寻找这三个重要人物的下落。太监见利忘义,为重赏所诱,很快交出了三人,邀功请赏。李自成鉴于他们还未成年,没有处死他们。太子乘机向李自成提出三条建议:第一,不可惊动祖宗陵寝;第二,迅速安葬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杀害百姓。从以后的事态发展来推断,李自成似乎接受了这些建议。李自成出征山海关兵败后,把太子等三人,交给了吴三桂。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不得进入北京,向西追击李自成,吴三桂不得不把太子等送到太监高起潜处暂时落脚。随着政权的迅速更迭,兵荒马乱之中,太子等三人便不知下落了。

第二种说法是:被清廷捕获杀害。崇祯太子一行三人后来到了外公周奎家中,还和长平公主见过一面,大家抱头痛哭。皇亲周奎害怕引来祸水,便将他们逐出家门,被巡逻的士兵逮捕。叫来太监辨认,都说是真太子,于是把他们送入宫中,考察他们对宫廷的熟悉情况,都对答如流。而一些投靠清朝的前明官员为了避免麻烦,极力证明太子是假的。一时间众说纷纭,真假莫辨。摄政王多尔衮的态度很明确,不必继续争论,真假都无妨。随后处死了主张太子是真的官员,又在次年四月初四,公开布告天下,说太子是假的,然后把他们秘密处死。清朝廷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不愿意承认前明的太子,果断处死,是为了避免改朝换代之际引起民心动摇。 这种说法在《石匾书后集》中的《烈帝本纪》及《太子本纪》中均可看到,应该说是符合历史真相的。但是,又有记载说后来太子在南方出现了,与此种说法似乎矛盾:慑于多尔衮的命令,吴三桂不得进京,他在途中释放太子,在皇姑寺把他交给太监高起潜。高起潜和太子前往天津,由海路抵达扬州。他发现南明当局并不欢迎太子,想杀死了事。他的儿子高梦箕(原任鸿胪寺少卿)极力反对,挟太子渡江,辗转来到苏州、杭州。 这时候已经当了监国的朱由崧,听说崇祯皇帝的太子前来投奔,十分害怕,因为如果证明这个少年真是太子,他就得归政,于是朱由崧打定了主意,坚决不承认前来投奔的少年是真太子。但是无论在朝廷上如何盘问,少年都对答如流;从北方逃过来的老太监也都指认少年确实是太子朱慈烺,尽管如此朱由崧还是一口咬定少年是假扮太子,不由分说把他关进监狱,并将知道内幕的一些大臣毒死。据说,后来清军攻破南京,太子朱慈烺被押回京,在北京被清朝当局处死。清朝方面的行动,使真假太子之谜又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更加难以辨别了。

崇祯皇帝的儿子谁最后即位了?

崇祯皇帝的儿子没即位,而是福王的儿子在南方建立了南明小朝廷 ,宏光政权和隆武政权.在李自成的大军攻进皇宫后抓到了崇祯的3个儿子,李自成并没有立即杀死他们,而是带着他们打起“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旗号,去征讨和他作对的吴三桂。为的是以皇子来要挟吴三桂——李自成自然不会知道吴三桂后来对南明永历帝的所作所为,否则的话绝不会想出这个笨主意。在山海关,李自成被吴、满联军击败,接着一败再败,三位皇子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摆脱了大顺军,走上了各自不同 但最后殊途同归的路。说殊途同归,是因为三位皇子虽然相差了几十年,但最后都死在满清朝廷手中。先说皇长子,也就是太子朱慈烺,他的身份最尊贵,运气和遭遇也最差。从大顺军中逃出后,可能是因为要寻找亲人,他回到了已经掌握在满清手中的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寄居在周家。并和自己的姐姐,那个被崇祯帝砍掉一只胳膊的长平公主重逢,姐弟俩抱头痛哭。然而周家人都是势力小人,哪里会保护安置这位烫手山芋?太子的舅舅周绎出面,要刚住了两天的太子马上走人。在乱军当中吃够苦头的太子早就一肚子怨愤,又见到这些臣子加亲人的不忠不义,哪里还压得住火?与自己的舅舅大吵起来,以至于双方拳脚相加,终于惊动了邻里和巡捕,周奎见已瞒不住,便把自己的外孙子举报了。清摄政王多尔衮无端的抓住了大明未来的真命天子,按说应该是喜出望外,可事实上明太子的落网并不那么简单,无论是杀是留都很麻烦。作为外来入侵者,满清一方面为了收买人心,可以礼葬崇祯皇帝,可以善待所有不再抵抗的人,另一方面对于他们一统中原的障碍决不会手软。可明太子正好处在这两种态度的矛盾之中,若是留着他,明朝的忠臣义士就会心怀希望的打着他的旗号前赴后继。可如果杀了他,满清精心炮制的“为明朝报君父之仇”的幌子就会不攻自破。多尔衮不愧是精明的政治家,他很快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那就是——让人指出太子是假的,以“冒充太子”之罪将太子杀掉。于是,一场“认证真伪太子”的闹剧上演了。首先是亲人指认,太子外公周奎和舅舅周绎,自然领会了摄政王的上级意图,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长平公主坚持说是真的,被周奎打了一个耳光后也不再说话。原太子的侍奉太监里,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指认是真,马上被处死,剩下的也就承认是假的了。连曾经是太子老师的原内阁大学士谢升也指出是假。虽然太子当众说,谢先生,某年某月某日,你讲书时说过某事,现在还记得吗?弄得谢升哑口无言,怏怏而退。但结果已经出来了,太子是假的。还有人上表坚持说是真的?好办,杀!一口气杀了十五个争辩的大臣,终于没人敢说话了!太子在被押上断头台的时候也许明白了,他来北京是看到满清礼葬他的父皇,才以为也会厚待他的,可父皇受到礼遇是因为死了,而自己是活的。他终于连一个以前朝太子的身份去死的机会都没有了。(以上史实出于《石匮书后集》和《甲申传信录》)皇三子定王朱慈灿,一直以来下落不明。到康熙18年三藩之乱快要平息时,定远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湘中抓获了一帮乘乱招兵买马的草头王,审问后发现他们还有同党,是一个还俗的和尚,自称叫朱慈灿。抓获后,发现供述的情况与真正的皇三子情况极为相像。与顺治8年、12年、13年、16年和康熙12年打着“朱三太子”旗号起义诸多皇三子大不相同,完全有可能是真的朱慈灿。这回,清朝政府可比刚入关的时候成熟多了,康熙皇帝像弹灰一样漫不经心的说道:“彼时朱慈灿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约是假。”便决定了这位“朱三太子”的命运——以一个打着太子旗号的混混的身份杀掉。(《八旗通志》和《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有载)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焕应该是兄弟姊妹中最幸运的一个,在大顺军中与两个哥哥失散之后,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个人流浪。后在凤阳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给事中,老给事中念及皇恩,将他收养在家,并让他改姓为“王”。在王给事中去世后,朱慈焕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又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员,这位胡大人也是个心念故国的人,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朱慈焕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到了康熙47年,他已经七十五岁,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他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作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他最终也没能摆脱高人一等的意识:他按皇家的传统,在为所有的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还都是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便打出他的旗号。这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皇子遭到了灭顶之灾。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焕全家被捕,他的男性家人无一漏网,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

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的子女最后结果如何?

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无疑是悲情人物。尽管他在即位后,铲除了荼毒明朝多年的魏忠贤阉党,并且始终励精图治,想要替明朝续命。但可惜的是,由于之前几任皇帝挖的坑太深,明朝早就处在了内忧外患的崩溃边缘。

因此,崇祯最终并没能力挽狂澜,年仅33岁,便在煤山自缢身亡了。除了崇祯的壮烈地殉国外,他对女儿长平公主说的那句“汝何故生我家”,也同样悲情万分,为后世所叹惋。让后世看到了帝王家处在高光之下的同时,也充满了残酷性。

明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的子女,崇祯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子女

那么,在闯王李自成攻破京城后,崇祯的子女们,都有着怎样的命运呢?崇祯共生有七子六女。不过他的六个女儿却夭折了四个,只有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活了下来。当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为了避免妃子和公主遭到侮辱,便在闯军到来前,提前将一众妃子赐死。

至于他的女儿长平公主,则被崇祯砍掉了一只手臂,陷入了昏迷。而另一位年仅6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也被崇祯直接砍杀。李自成进京后,以为长平公主已经死了,就把她的“尸体”交给明皇室的皇亲国戚。

明皇室的皇亲国戚把她送出城,她5天后才苏醒过来。后来,清军入关,打败闯军,占据北京城。顺治二年,长平公主曾向顺治帝申请出家为尼。不过顺治帝没同意,把她嫁给了一个叫周显的汉人。尽管婚后的长平公主与夫君相亲相爱,但最终还是在顺治三年就去世了。

或许是因为思念父母,或者是因为伤重复发,总之原因已不可考。崇祯的女儿们命运悲惨,皇子们也同样没好到哪里去。在闯军进京之前,崇祯只有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照还活着,其他皇子全部早夭。

等到李自成进城后,三位皇子全都被闯军抓获。李自成当时并没有为难崇祯的皇子们,不仅邀请三位皇子共同进餐,甚至还答应了太子朱慈烺提出的“不可惊扰祖宗陵寝,礼葬父皇母后,诛杀不忠不义的投降官员”三个请求,还封他为宋王。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周皇后子女有哪些

献愍太子朱慈烺,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1644年李自成封为宋王,李败退时不知所终。

怀隐王朱慈烜,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三生,不久薨,崇祯三年追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葬于翠微山之原

定哀王朱慈炯,母周皇后,1644年不知所终。

坤仪公主(名不详),早夭。

长平公主(1629年-1646年),明亡时被父亲砍断左臂,未死,驸马周显。1646年病逝。

请问崇祯皇帝有几个女儿,有个断了手臂的女儿叫什么公主>?是叫长平公主吗?

答:崇祯皇帝有3个女儿。断了手臂的女儿是长平公主,16岁抑郁而终。

1、坤仪公主朱氏,崇祯皇帝长女,早夭。 2、长平公主朱媺娖,崇祯皇帝次女,生母为周皇后,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初封坤兴公主,后改封为长平公主(或为清朝册封)。崇祯皇帝殉国前,为防止公主遭受叛军凌辱,于是挥剑断其左臂。顺治三年(1646年),长平公主抑郁而终,享年16岁。 3、昭仁公主朱氏,生母不详,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崇祯皇帝殉国前。为防止公主遭受叛军凌辱,亲手挥剑将其杀死,公主遇难时,年仅5岁。 除以上三位公主外,有资料记载崇祯皇帝另有三女皆早逝。 崇祯(30)多少个(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