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康熙认为李光地太狠 李光地为何拒绝康熙赐的三尺黄土,甘愿死在知县任上
李光地为何拒绝康熙赐的三尺黄土,甘愿死在知县任上
在《康熙王朝》中,李光地绝对是一个悲剧人物。李光地的出场,就是一个满身正气的书生,他拦住容妃的马车,带领一群穷孩子请愿。本来李光地可以不问世事,在家读书写字,却不得已进入皇宫,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
李光地的悲剧在于从一个书生变成一个狠毒的权臣,也许我们自己或者身边就有李光地这样的人。
李光地刚出场的时候,确实是踌躇满志。当康熙任命李光地为姚启圣的助手后,李光地就像一个刚入职的大学生,一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自己的天下。李光地甚至固执的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自己努力,总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李光地为了心中的目标,给姚启圣出了很多主意,也做了很多的事,比如协调安排武器钱粮,安抚民心,招募士兵等等。李光地也得到了康熙的嘉奖,回到京城后,李光地被康熙予以重用。
康熙告诉他:京城就是一个大染缸,希望李光地能够洁身自好,做一个好官和清官。李光地似懂非懂的答应了,他认为只要自己好好工作,不去想着害别人,那就可以了。
本以为李光地从此出人头地,其实李光地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康熙的两大权臣明珠和索额图不会放过他。李光地越是得宠,就越成为明珠和索额图的攻击的目标。尤其是老谋深算的索额图,一方面拉拢李光地,请李光地到府里吃饭,让李光地享受人间富贵;另一方面吓唬李光地,索额图把李光地在丁忧期间逛青楼的事情和盘托出,抓住了李光地的把柄。
李光地这个时候已经被卷入权力的漩涡,他已经开始领悟大染缸的含义,要么与明珠索额图等人同流合污,要么就是滚出朝廷。李光地一个人对付不了两个权臣,他只是小心翼翼的生活,让自己不去得罪任何一位权臣。
可是命运偏偏不像李光地预想的那样,康熙命李光地草拟抚督道台的名单,总计提升9个人。可是明珠、索额图、太子、大阿哥都要安插自己的心腹,给了李光地12个人的名单。
李光地不知道如何办理,他把这事告诉康熙,说明珠、索额图、太子、大阿哥都要安插自己的人,自己无法安排。康熙听后大怒,其实他明知道李光地说的是实话,但是却不能明说。康熙只得保住明珠和索额图,康熙赐给李光地三尺黄土,让他以后死了葬在那里。
李光地绝望了,他想要自杀,可是李光地没死成。李光地受到了苏麻喇姑的提醒,从此李光地变了一个人,他开始像明珠和索额图学习权谋术。李光地虽然活着,其实心早就死了,他也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
李光地开始小心的伺候明珠和索额图,在他们面前显得谦卑。同时李光地在搜集明珠和索额图的罪证,找到机会报复。明珠六十大寿之日,李光地带来康熙的寿礼,顺便念出了自己参倒明珠的奏折。接着李光地又把索额图扳倒。

李光地已经蜕变了,成为了继明珠和索额图之后的另一个权臣,李光地甚至比明珠和索额图更加狠毒。康熙有高明的帝王之术,不可能让李光地一人独大,因此把他调到台澎任知县。
李光地临走的时候,拒绝了康熙赐给的三尺黄土。李光地说道,愿意死在台澎知县的任上,在那里孤老终生。对于李光地而言,自己只不过是康熙手里的工具,一旦自己失去了价值,就会成为牺牲品。
明珠、索额图是这样,将来自己也是这样,李光地早就看透了自己的命运,虽然活着,心却是死的。因此李光地拒绝了那三尺黄土,愿意死在权力中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