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飞将军是指谁 西漢三朝元老,「飛將軍」一身沒封爵!
西漢三朝元老,「飛將軍」一身沒封爵! 王昌齡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在指就是李廣李廣,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
西漢三朝元老,「飛將軍」一身沒封爵!

王昌齡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在指就是李廣
李廣,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遼東。,自幼勇武善射。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讚賞。文帝時從軍擊匈奴,有功為郎。景帝時,歷任北部各邊郡太守。武帝時召為中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6),以驍騎將軍出擊匈奴,惜負傷被俘,後佯死再乘機奪胡馬馳還。回漢後出任為右北平太守,匈奴畏服,譽其為「飛將軍」,數年未敢進犯。歷經三朝元老、漢文帝 漢景帝 漢武帝
元狩四年(前119),從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深入失道,引咎自殺。李廣歷任七郡太守,前後四十餘年,畢生大小七十餘戰,阻止匈奴南侵,功勞極大。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九年後,漢景帝即位,李廣升為騎郎將,成為景帝身邊的禁偉騎兵將軍。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
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士出遊,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果,衛士們全被射殺,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廣聞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佔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上馬欲逃。李廣大喝:「我們遠離大軍數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後從容歸隊。到夜半時,匈奴人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調李廣為未央衛尉。四年後,李廣率軍出雁門關,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匈奴單于久仰李廣威名,令部下務必生擒之。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押解途中,他飛身奪得敵兵馬匹,射殺追騎無數,終於回到了漢營。從此,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漢之飛將軍」稱號。歸朝後,李廣被漢帝革除軍職,貶為庶人。幾年後,匈奴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將軍。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飛將軍」鎮守右北平,數年不敢來犯。
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中大石,以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時,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卻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張弓對石再射,卻始終不能再將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配合張騫出征匈奴。兵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傷過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以大黃弓連續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紛紛被李廣的神勇所鎮住而不敢妄動,直到第二日,繼續奮力戰鬥,張騫的軍隊到了,匈奴軍隊才解圍而去。漢軍疲乏了,不能去追擊。這時李廣幾乎全軍覆沒,只好收兵回去。按漢朝的法律,張騫耽誤了預定的日期,當處死刑,出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的軍功和罪責相當,沒有封賞。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大將軍衛青率軍出擊匈奴,李廣以60多歲的高齡任前將軍職。出塞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單于的駐地。他想甩開李廣獨得大功,便令李廣的前鋒部隊併入右翼出東道,他自帶中軍去追單于。李廣力爭無果,遂引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合軍出東道。由於道路難走又無響導,終於迷了路。此時衛青與單于接戰,單于逃走,衛青只得徒勞而返,在回軍的路上才與右翼部隊會合。衛青差親信帶著酒肉來慰問李廣,向他詢問右翼部隊迷路的經過。說衛青要向天子上報,把走失單于的責任推給右將軍趙食其。李廣一身正直,自然不答應。
衛青火大了,衛青派長史急令李廣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李廣說「他們無罪,迷路的責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審。」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來人走後,李廣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將,慨然嘆道:「我自少年從軍,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想不到現今卻被大將軍如此催逼,我已年過花甲,那能再受這樣的屈辱!」說罷拔出配劍引頸自刎。一代名將,就這樣含冤,悲慘地隕落了。李廣軍中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識李廣否,不論老少都為之落淚。
李廣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閑談說:「自漢朝攻匈奴以來,我沒一次不參加,可各部隊校尉以下軍官,才能還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軍功幾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別人差,但沒有一點功勞用來得到封地,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是我的骨相不該封侯嗎?還是本命如此呢?」王朔說:「將軍回想一下,曾有過悔恨的事嗎?」李廣說:「我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詐手段一天把他們殺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件事。」王朔說:「能使人受禍的事,沒有比殺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也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
李廣死時,他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已經過世,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當時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戰功被封為關內侯,聽說父親死訊,認為是衛青任意調離李廣,因此打傷衛青。衛青隱藏了李敢的打人不法行為,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不能接受部屬毆打自己舅舅,後來在甘泉宮狩獵時射殺了李敢。
漢初的邊境戰爭是一場特殊的戰爭,其自然和人文特點決定了這場戰爭的異常堅苦和殘酷。遠離後方的長途奔襲,急風暴雨般的倉卒遭遇,以及眾寡懸殊的孤軍奮戰,成為經常作戰的方式。李廣無疑是適應於這些作戰特點的傑出將領。非凡的勇敢、決斷和應變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懷,以及有別於傳統的治軍方法,使他成為受部下擁戴、敵軍聞之喪膽的一代名將。
很赞哦!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