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竹枝词刘禹锡古诗 竹枝詞二首·其二

火烧 2023-04-10 11:08:55 1043
竹枝詞二首·其二 原文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譯文①楚水:泛指古楚地的河流。巴山:泛指四川境內的山。②北客:當是作者自指。③“回入”句:此句費解。回入紇那,四字

竹枝詞二首·其二  

竹枝词刘禹锡古诗 竹枝詞二首·其二

原文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譯文

①楚水:泛指古楚地的河流。巴山:泛指四川境內的山。②北客:當是作者自指。③“回入”句:此句費解。回入紇那,四字不知何謂。舊解“紇那”是踏曲的和聲(見《辭源》)。姑存疑。劉禹錫有《紇那曲》云:“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周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踏曲興無窮,調同詞不同。愿郎千萬壽,長作主人翁。”

賞析

劉禹錫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正月至824年(長慶四年)夏在夔州任刺史。《竹枝詞》兩組共11首,是在夔州所作。歌詞內容豐富,表現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有游子思鄉之情;有愛情的歡樂與憂愁;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感慨;有民俗風情的寫照;有勞動生活的場景。歌詞的風格明快活潑,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樣,劉禹錫從當地民歌中汲取素材,變民俗風情為文人風雅,創作出有別于文人文學的民歌體詩歌,顯示了文學創作中雅俗互補的重要意義。《山谷題跋》云:“劉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獨步。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美《夔州歌》,所謂同工異曲也。昔東坡聞余詠第一篇,嘆曰:‘此奔逸絕塵,不可追也。’”《詩辯詆》云:“劉夢得《竹枝》,所寫皆兒女子口中語,然頗有雅味。”《唐人萬首絕句選評》:“《竹枝詞》本始自劉郎,因巴渝之舊調而易以新詞,自成絕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