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怎么死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孔子

火烧 2021-10-23 13:52:41 1066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孔子 春秋时期虽礼坏乐崩,但若想出人头地,至少如果“祖上也曾阔过”的“士”,孔子既是如斯,他祖上原是宋国公族,再向上追溯,可及商代建国君主汤王,后因“华督之乱”迁往鲁国,至叔梁纥
孔子怎么死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孔子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孔子  

春秋时期虽礼坏乐崩,但若想出人头地,至少如果“祖上也曾阔过”的“士”,孔子既是如斯,他祖上原是宋国公族,再向上追溯,可及商代建国君主汤王,后因“华督之乱”迁往鲁国,至叔梁纥时为陬邑医生。

孔夫子

叔梁纥正妻施氏连生九女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却患有足疾,令叔梁纥很不写意,遂向颜氏女求婚,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十月生孔子,因其“生而首上圩顶”,故名“丘”。

叔梁纥于孔子三岁时即撒手人寰,颜氏因身世微贱,不被正妻施氏所容,遂携孔子离家至曲阜阙里,以纺织为生,艰难过活。

孔子虽生活清吃力,却同心向学,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母颜氏作古,他将灵柩停于“五父之衢”,迫使孔家出头,得以认祖归宗。同年,季氏宴请鲁之文士,孔子虽年仅17,亦自恃为“士”,欲盛装出席,不虞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二人自此结下梁子。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迎娶宋国丌官氏之女为妻,次年生子,蒙昭公赐鲤鱼一尾,故名“鲤”,解说这个潦倒贵族已获得鲁国官场存眷。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入仕季氏,但并不得志,两年后,他起头开办“私学”,废除“国野之分”,首倡“有教无类”,教以“正人六艺”,不只吸引了一多量寒门后辈前来进修,连“三桓”之一的孟懿子亦拜在门下。事实上,“有教无类”并错误乎周礼,但孔子这一变通之法成功将文化“下移”至民间,反倒促进了社会厘革。跟着孔子“私学”规模的日渐扩大,其影响力也一日千里,逐渐成长为鲁国甚至华夏区域一股弗成轻忽的政治力量,这或者是最早的“群众路线”吧。

此时的孔子虽已颇负盛名,但仍恭谨勤学,据说还曾得鲁昭公帮助,西行至周都洛邑问礼于老子。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三桓与国君间蕴蓄已久的矛盾因“斗鸡”事件骤然激化,双方兵戎相见,后昭公战败,不得已出奔齐国,孔子亦跟随前去。齐景公早闻孔子贤名,遂问政于他,孔子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之,又倡导“节财”,均令景公大为赞赏,但其政治主张不为诸医生所喜,终不见用,只好返回鲁国。

公元前510年十二月,鲁昭公死于晋国,国人拥立其弟宋为君,是为定公,朝政仍由三桓把握。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季平子、叔孙成子接踵作古,季氏家臣阳虎乘隙作乱,将季桓子软禁起来,“陪臣执国命”。

阳虎虽把握鲁国实权,但其正当性很成问题,为收买人心,他死力请孔子出来仕进;而孔子平生守礼,对此等“僭越”之举深恶痛绝,峻拒不受。一日,阳虎派人给孔子送去一只烤乳猪,迫使孔子回礼,尽管孔子专挑阳虎不在家时回访,但二人仍在街口“萍水相逢”。双方会面后,阳虎连抛两个问题:“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待孔子答曰“弗成”后,阳虎直指关键,抛出致命一击:“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听到此处,这位平生坎坷、致力恢复周礼、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之感的五旬白叟终于动容,赞成出仕。

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十月,阳虎决心彻底打垮三桓,遂动员政变,不虞孟懿子早有预备,在国人支撑下反杀阳虎之弟阳越,并迫使阳虎出奔齐国,三桓从新在朝。孔子在该事变中的示意不详,但考虑到孟懿子曾受业于他,且孔子本人于次年被录用为中都宰,一年后又升任司空,正式进入鲁国决议圈,若说他在“阳虎之乱”中无所作为,我是不信的。

孔子出任司空后,于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主持夹谷之会,以卓越交际手腕力挫强齐,迫使其清偿郓、、龟阴之田。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任大司寇,摄相事,行使三桓与其家臣间的内部矛盾,开展“堕三都”活动,以期重振公室权势;不虞孟懿子将计就计,在借孔子之手覆灭公山不狃等“反动”家臣势力后,果断不愿拆毁成邑,迫使孔子 下台,起头漫游各国,后工资尊者讳,竟然屏孟懿子于“七十二圣人”之外,可见汗青毕竟是由书写汗青者书写的。

孔子漫游各国十余年,遍历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死力推销周礼而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后辈子冉有帅鲁师大北齐军,在朝季康子十分愉快,遂准冉有所请,“以币迎孔子”归鲁。孔子回鲁国后,“述而不作”,静心整顿典籍,编著《春秋》。

孔子晚年际遇苦楚: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独子孔鲤先他而去;十三年,门生颜回贫病而死;十四年春,哀公“西狩获麟”,孔子感慨其生不逢时,曰:“吾道穷矣!”遂不作《春秋》;十五年,孔门门长子路惨死于卫国内争。经由这一系列袭击,孔子自发明天无多。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子贡请见孔子。渐渐老矣的夫子拄杖倚于门前,先责问子贡为何来得这么晚,继而感慨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世界无道久矣,莫能宗予。”昔时四月,孔子卒,享年73岁。

孔子平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但悲剧的是,礼乐“其人与骨皆己朽矣, 独其言在耳。”这一点,甚至连孔门门生也毫不猜忌了。更为可悲的是,孔子虽“承礼启仁”,被后人尊奉为“万世师表”,但比如神父才是圣经注释者,孔子学说也逐渐异化,直至沦为偶像,毕竟是“其时则荣,没则已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