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陵墓 魏忠贤墓,魏忠贤的坟墓在哪里?
魏忠贤墓,魏忠贤的坟墓在哪里?
历史上魏忠贤怎么死的 魏忠贤墓在何处
上吊自杀的。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大太监魏忠贤怎么死的 魏忠贤墓在哪里
崇祯元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将魏忠贤发配到了凤阳去看守皇陵。谁知道魏忠贤还自己养了一群死士,崇祯皇帝知道之后震怒,到了已经容不下魏忠贤的地步,于是下令将魏忠贤捉回来处死。魏忠贤知道自己这一次已经必死无疑了,于是就在半路上吊自尽了。魏忠贤死了之后,崇祯皇帝还下令将魏忠贤的尸体肢解,戳骨扬灰。没有遗体,有没有骨灰,魏忠贤自然没有什么墓地了。再加上魏忠贤作恶多端,更加没有人会为了他建墓了。
而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西山碧云寺是魏忠贤在世的时候,自己为自己建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死的连尸骨无存,也就自然没有葬在这里。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为他在这里建了一个衣冠冢,但是这个衣冠冢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的时候就被人给毁了,也是魏忠贤自己作恶多端的原因吧。 后来人们在山西的碧云寺发现了一对“四不像”镇墓兽,经过有关专家的确认,是魏忠贤的遗物,大致是魏忠贤生前为自己所建的墓地的装饰物。应该是在康熙年间墓被毁之后被人们遗留在这里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是这对镇墓兽无论从造型风格还是历史意义来看,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魏忠贤作恶多端,这能驱邪避怪的镇墓兽也没能保他有个好下场。明朝奸臣魏忠贤是怎么死的 魏忠贤的墓地在哪
崇祯元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将魏忠贤发配到了凤阳去看守皇陵。谁知道魏忠贤还自己养了一群死士,崇祯皇帝知道之后震怒,到了已经容不下魏忠贤的地步,于是下令将魏忠贤捉回来处死。魏忠贤知道自己这一次已经必死无疑了,于是就在半路上吊自尽了。魏忠贤死了之后,崇祯皇帝还下令将魏忠贤的尸体肢解,戳骨扬灰。没有遗体,有没有骨灰,魏忠贤自然没有什么墓地了。再加上魏忠贤作恶多端,更加没有人会为了他建墓了。
而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西山碧云寺是魏忠贤在世的时候,自己为自己建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死的连尸骨无存,也就自然没有葬在这里。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为他在这里建了一个衣冠冢,但是这个衣冠冢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的时候就被人给毁了,也是魏忠贤自己作恶多端的原因吧。 后来人们在山西的碧云寺发现了一对“四不像”镇墓兽,经过有关专家的确认,是魏忠贤的遗物,大致是魏忠贤生前为自己所建的墓地的装饰物。应该是在康熙年间墓被毁之后被人们遗留在这里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是这对镇墓兽无论从造型风格还是历史意义来看,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魏忠贤作恶多端,这能驱邪避怪的镇墓兽也没能保他有个好下场。魏忠贤自杀后,在他的墓地中出土一件什么物品,考古专家直呼其胆子真大?
魏忠贤自杀后在他的墓中出土的一件物品是石翁仲。
魏忠贤年少时家贫,常常在街头上浪迹,但魏忠贤武艺高强,骁勇善战,魏忠贤在万历年间被选入宫,一路上靠着趋炎附势,他靠着巴结进了甲子库,之后又请求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巴结上了魏朝,为魏朝十分喜欢魏忠贤。魏忠贤的陵墓
因此将他举荐给王安,王安因此与魏忠贤结成了十分深厚的关系,之后魏忠贤飞黄腾达,在明朝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度受皇帝宠幸,民间戏称九千九百岁,而在此时,魏忠贤也极力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使百姓们只知道: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然而美好的日子总是不多的,当崇祯帝上位以后怕魏忠贤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崇祯帝就迫不及待的清除异己,将魏忠贤发配到凤阳皇陵,准备慢慢处死他,而魏忠贤也知道自己活不成,因此在前往黄陵的路程中自杀身亡,右一为魏忠贤
魏忠贤在掌权时期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但但到最后魏忠贤也没有躺进这个陵墓,魏忠贤被草草葬在了河间,而这个陵墓,也就没有了作用,泯灭在历史的潮流。
在康熙时期,一位朝廷御史前往香山碧云寺干事,途经香山时发现了魏忠贤的陵墓,他于是上报朝廷,而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康熙,康熙十分痛恨魏忠贤,他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派人去毁掉魏忠贤的陵墓,但是最终还是有一物品保留下来
崇祯帝
在2005年考古学家在魏忠贤的陵墓中发现了该物品,这个物品就是石翁仲,这个就是令考古学家说魏忠贤胆子很大的原因,这是因为魏忠贤陵墓石翁仲,它的高度长达三米,比明朝皇帝的石翁仲要长的多,所以这在古代来说,这是对皇帝的大为不敬,所以考古学家当时就直呼魏忠贤的胆子真大。
苏州反抗魏忠贤的墓碑叫什么
五人墓碑
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位义士之墓。天启年间(1621~1627)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盘剥人民,激起市民强烈不满。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顺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开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市民颜佩韦率先向两台使讼周顺昌冤,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诸生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打死旗尉一人,余负伤鼠窜,毛一鹭赖苏州知府寇慎等保护得免。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毛一鹭则飞章告苏州民反,并三上疏,欲以擒获首乱功自解。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之侧,题称“五人之墓”。复社领导成员张溥为作“五人墓碑记”。 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522150.
崇祯最后为什么还要给魏忠贤修墓?
崇祯死前留下的遗言是:“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想必他到后来对手下的一班大臣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这帮大臣仍是结党营私,明争暗斗,崇祯恨之入骨,想起魏忠贤当年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那么绝对的十恶不赦,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文官集团过于强大达到左右皇帝的地步,觉得自己当时对这个太监的处置太残酷了些,再加上明朝眼看就要亡了,心肠也软了一些,就接受太监曹化淳的建议,收葬魏忠贤遗骸葬于魏当年选定的墓地香山碧云寺。
崇祯亲手灭了魏忠贤集团,为何17年后又为他修坟立碑?
天启七年(1627年)思宗朱由检登位以后,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伤民财;十通关节。思宗下令清查“阉党逆案”。
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的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17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
惊讶的是,崇祯在李自成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不把全部心思放在调兵遣将上,居然还有闲心做一件与御敌守城毫不相干的事情;而崇祯在国破人亡的慌乱绝望中,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自己打倒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重新审视魏忠贤的价值和功绩,并出人意料地为其收集骸骨、修坟立碑。
原因很简单
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在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深明大义和远见卓识。
崇祯为了整饬内政和平息民愤,更是为了报仇雪恨和独掌大权,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势彻底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崇祯起用了倡导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但在国内动荡、边关危急的存亡之际,那些擅长空谈、治国乏术的文人儒将能有什么作为杨鹤对民风剽悍的起义军实行“招安”,袁崇焕与狼子野心的皇太极私下“和谈”,无不表现出东林党人的庸俗、懦弱、酸腐和无能。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国家、讲求原则的。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和把握动荡时局能力的“能人”正是崇祯急需的。
过分欣赏自己的才干,过度迷信自己的能力,但崇祯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这种让人噤若寒蝉、如履薄冰的高压态势,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

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坟墓(7)魏忠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