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雍正继位为什么要杀邬思道 幫雍正繼位的智囊,不是鄔思道,而是另有其人
幫雍正繼位的智囊,不是鄔思道,而是另有其人 在作家二月河的電視劇《雍正王朝》里,有一位智慧堪比諸葛亮的人物,那就是鄔思道。他深諳帝王之術,每每料事如神,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在小說和電視劇里,沒了鄔思
幫雍正繼位的智囊,不是鄔思道,而是另有其人

在作家二月河的電視劇《雍正王朝》里,有一位智慧堪比諸葛亮的人物,那就是鄔思道。
他深諳帝王之術,每每料事如神,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小說和電視劇里,沒了鄔思道,胤禛簡直就沒有繼位的頭腦了。這自然是「智多近乎妖」了。所以這個角色是作者二月河虛構的,但是書上又確有其人,只不過歷史上的鄔思道從來就不是雍正的謀士,而只是田文鏡的師爺。
還真有!
歷史上有鄔思道這麼個人,但雍正真正的謀士就是戴鐸和雍正他自己。
在康熙二廢太子之後,胤禛自然也有了堅定地爭奪皇位的野心,但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取勝,是非常難的。他的家奴戴鐸就成了他奪位時一個重要的謀士。
戴鐸在胤禛迷茫之際獻上了「戴鐸十啟」。他給胤禛一連寫了10封力勸其奪取皇位的建議信,並獻上了自己的一整套策略和方法。史上於是就有了「戴鐸十啟」。戴鐸寫道:「當此君臣利害之關,終身榮辱之際,奴才雖一言而死,亦可少報知遇於萬一也。」
戴鐸給胤禛的策略主要是:
一、以孝道侍奉康熙,同時和阿哥們交好
二、韜光養晦,不爭是爭
三、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為忌,無才者以為靠。
四、多培養門人,比如戴鐸,年羹堯等
五、敬老尊賢,時間長了就會受人愛戴。
六、各部各處的閑事,不必多於人說。
七、不在乎蠅頭小利
這些觀點,審慎分析了帝王心術和權謀,確實對胤禛幫助極大。胤禛也確實採用了,最終使得自己成功登基為雍正帝。
但胤禛給他回信:「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況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圖之舉乎?至於君臣利害之關,終身榮辱之際,全不在此,無禍無福,至終保任。汝但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語言,切不可動,慎之,慎之。」
戴鐸雖然給雍正制訂了奪嫡策略,但戴鐸結局很悲慘。因為他還是不夠聰明。
戴鐸在福建由知府升為道員。因生活不習慣,想告病回京,就此請示胤禛,胤禛回信說:「為何說這告病沒志氣的話,將來位至督撫,方可揚眉吐氣,若在人宇下,豈能如意乎?」一句話,戴鐸不是一個意志堅定,能吃苦的人。
而此後更是離譜。
他在福建寫信說:向道士替主子占卜以表忠心,甚至斗膽僭越,揚言要在台灣替胤禛招兵買馬,為奪嫡失勢之後留有退路。而且他還向李光地舉薦胤禛為嗣君。
胤禛看完這樣的信簡直是怒火中燒。這樣的內容如果流傳出去,必然會有謀反嫌疑,招致殺身大禍,還談什麼繼承皇位。胤禛直接罵戴鐸:「必遭天譴」。
在這樣的情況下,換成誰都不會再喜歡戴鐸了。
而在胤禛繼位後,雍正實在受不了戴鐸的愚蠢,所以他把戴鐸放到年羹堯處當官。然而戴鐸為了和年羹堯套近乎,竟然把自己和雍正的密信給年羹堯看。然後年羹堯又原封不動的呈報給了雍正。雍正自然是被氣得不輕,所以找個借口,指責他為貪官,鑽營取巧,蠱惑眾聽,最後直接處死。
戴鐸的結局說明了他的大聰明和小聰明,最終害了自己。小說中,鄔思道為了保命,想出了一個半隱的方法,既保了命,又感動了雍正。而戴鐸利欲熏心,做事不懂得瞻前顧後,而又不考慮帝王心術,所以他的結局是可以預料的。
看來,智近乎妖的神人也只能存在於《三國演義》中了。
參考文獻:馮爾康《雍正傳》、《清史稿》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米君說史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西沙區永興島和七連嶼:12公里跨海大橋,未來的南海大都市
永興島:西沙區海島新城,已經滿足1000人居住
寮國為什麼不屬於漢字文化圈?雲南人說,隔著十萬大山呢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說,我的外公是中國人
碎葉城:李白出生的地方,卻不再是中國土地
很赞哦!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