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记账凭证编号范本 世界上最早使用借贷记账法的国家是哪里

火烧 2021-05-04 16:44:32 1037
世界上最早使用借贷记账法的国家是哪里 世界上最早使用借贷记账法的国家是哪里意大利是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早在14世纪初,意大利的热那亚就形成了完整的借贷记账法,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也开始采用这一新兴的商

世界上最早使用借贷记账法的国家是哪里  

世界上最早使用借贷记账法的国家是哪里

意大利是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早在14世纪初,意大利的热那亚就形成了完整的借贷记账法,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也开始采用这一新兴的商业技术。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先进的复式簿记方法(double entry bookkeeping)。它的基本原则是,有借有贷,借贷相符。其具体做法是,每笔交易都记录两次,分别在借贷之下做分类账,然后交互参照使借贷平衡。这种记账方法适合交易量大、客户多的商业金融活动。与单式记账法(single entry bookkeeping)相比,复式记账法不仅记录了财物的流动过程,而且显示了损益,因而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欺诈,从而加强对整个交易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威尼斯商人改进了这种方法,发明了双边的形式,使借贷左右分列对照。借贷记账法的形成,为理性核算、评估损益提供了可靠依据。

世界上最早使用电的国家

应该是主导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吧!(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运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一般来说可以将其认为首先在美国 要不就是上天咯,打雷又闪电的,——!

世界上最早使用间谍的国家

中国.
间谍,是指遣往它国或地区的人员,主要进行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及进行颠覆、破坏等活动。在中国古代文著《左传》中,就曾有夏朝利用间谍战胜敌军的记载,这说明至少在夏时,中国已经产生了间谍。春秋末期,孙武更是在《孙子兵法》中对间谍做了详细的阐述。

因为间谍要从事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或颠覆、破坏的活动,所以间谍的综合能力要强。在中国的历史上,各朝的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视间谍的使用。他们投入了大量金钱,精选了各种人才,并设置了专门的训练、管理机构,通过使用各种手段,为他们进行向外扩张或巩固政权服务。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政治家孙武,在其著述的《孙子》兵法中阐述了间谍的作用和间谍的分类。他认为可以将间谍分为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这五种间谍方法都有它们各自奇妙的功用,是国君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一大法宝。孙武还提出进行间谍活动要任用具有高智商的亲信,如果高明的君主或者贤能的将军可以做到这一点,一定会获得成功的。他还强调要极端秘密地运用间谍手段,这可以说是最机密的事情了。那么中国的间谍究竟起源于何时?

据《战国策》记载,郑武公在讨伐胡族之前,通过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麻痹了胡人,从而使他一举袭击胡族成功。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郑武公打算讨伐胡族,首先让他的儿子娶了胡族女子为妻。并且当着她的面故意问他的臣子说,我打算出兵了,我们应该讨伐谁?大夫关思其建议讨伐胡族。武公听了之后大怒,下令处死关思其,并说道:我国与胡族是兄弟关系的国家,你说要讨伐他们究竟是为什么呢?胡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郑国看成友邦国家而不加防备,这样郑国偷袭胡国获得成功。

据说,西周的太公吕望,就曾为西周做过间谍。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博闻强记的吕望曾在殷朝做过官,他知道商王朝的许多机密,但是纣王这个昏君胡乱治理国家,所以到各诸侯那里进行游说,并率领他们归顺了周国。到了西伯那里之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商朝情况和天下的形势,提出各种有效的建议并制定了各种正确的决策,使商朝的诸侯、重臣叛变纣王,投归西伯,有效地瓦解了殷王朝的统治基石。所以孙子在《孙子兵法》中认为吕望在殷朝的间谍活动是造成殷商灭亡、西周兴起的原因。

其实在吕望之前还有更早的间谍活动。《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商在灭夏前,曾经派间谍伊尹两次去夏朝进行间谍活动。伊尹原来是有莘氏的媵臣,作为陪嫁的一名奴隶随着有莘氏的女儿嫁到汤家做厨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他受到了汤的赏识,于是汤两次派伊尹去夏王朝了解情况,进行间谍活动。为了使伊尹不引起夏桀的怀疑,汤编罗了一些罪名给伊尹并由汤亲自射伊尹,造成他负罪潜逃的表面现象。伊尹到夏后,一方面积极宣扬汤的仁德,消除夏王与汤之间的嫌隙;另一方面调查中原的地形,积极刺探夏的机密,并通过以重金收买夏朝重臣等手段,离间夏朝君臣之间以及夏王朝与各方国、部落的关系,并使一些有影响的臣子也在他的间谍活动下背叛了夏国而投奔到商国来,等等做法都孤立了夏王,削弱了夏朝的实力,为商朝覆灭夏王朝的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更早的关于间谍的记载在《左传》、《竹书纪年》中。据记载,夏朝少康时,为了攻打过、戈两个方国,了解情况,查明地形,汝艾和季抒被派遣到了这两个国家去进行间谍活动,收买重臣,为消灭两国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这些都可算中国早期的间谍史的传说,虽然都有一定的古籍的记载,但是究竟哪一个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我国使用间谍的鼻祖到底是什么时候呢?这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查证才能得出结论的。

记账凭证编号范本 世界上最早使用借贷记账法的国家是哪里

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过国家是( )

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吗

是的,在战国初期就开始使用铁器了。它的使用也成为瓦解中国奴隶制度的有力的象征。

世界上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是( )

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哪个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国家是哪一个

根据考古发现,苏美尔的乌鲁克乃为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大约公元前3500年。
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公元前3500年建立的古埃及,其初步统一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公元前3500年继古埃及建立奴隶制国家后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先后建立起十多个奴隶制小国。

谁知道哪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的国家?

中国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运用“四舍五入”这一方法了。
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12个整数表示一2个律管的长度。书中假定黄钟律管的长度是81,那么…,把应钟七2(2/4)进作43;……;中吕59(2039/2187)进作60;这些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
《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
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意思就表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不足,这种四舍五入法,完全和现在的相同。
在计算近似值时,除了用四舍五入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九章算术》里已经出现了开方和近似公式,但是这个公式的误差较大。到了《孙子算经》中,采用了新的近似值的计算法——不加借算法公式,到了《五经算术》和《张邱建算经》中,又提出了一个更加精确的计算近似值的公式——加借算法公式。而印度的开方方法与我国基本相似,但是比我国要晚500多年。
在西方,有关近似值的算法应该首扒欧几里得的除法率。它是利用强弱二率来计算近似数值的,但是他的这一算法我国南北朝时的何承天也已经独立地使用过,只不过比欧几里得的要晚几百年。
另外,计算近似值的方法——内插法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内插法主要运用在函数上。用现代数学语言表示为:已知函数f(x)在自变量是X1,X2,…Xn时的对应值是f(X1),f(x2)…F(Xn),求Xi和Xi+1之间的函数值的方法,叫做内插法。如果Xn是按等距离变化的,则叫作自变量等距离内插法;如果Xn是按不等距离变化的,就叫作自变量不等距离内插法。这种方法在《九章算术》里的盈不足章里就有初步的应用,主要应用到解一次方程上,称之为直线内插法。
公元206年,数学家刘洪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内插法的方法,到了公元昼焯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并且首次把内插法由直线应用到曲线上。《隋书·律历志》对此作了明确的记载。
公元瓦27年,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法》时,经过认真研究,发现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速度不是均匀不变的,而是时快时慢,冬至时最快,以后渐慢,到春分速度平均,夏至最慢,夏至后则相反。根据这一原理,他把一年分为四段,秋分到冬至,冬至到春分都是88.89天,春分到夏至、夏至到秋分都是93.75天,在求太阳经得度数时,由于两个节气间的时间是一个变量,所以他创立了自变量“不等间距二次内手法公式”。运用这一公式,计算结果就更加精确了。
在欧洲,内插法公式是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最早见于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所以西方把这一公式叫做“牛顿内插公式”。其实,它比我国刘焯的内插法要晚1000多年。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运用“四舍五入”这一方法了。
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12个整数表示一2个律管的长度。书中假定黄钟律管的长度是81,那么…,把应钟七2(2/4)进作43;……;中吕59(2039/2187)进作60;这些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
《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
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意思就表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不足,这种四舍五入法,完全和现在的相同。
在计算近似值时,除了用四舍五入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九章算术》里已经出现了开方和近似公式,但是这个公式的误差较大。到了《孙子算经》中,采用了新的近似值的计算法——不加借算法公式,到了《五经算术》和《张邱建算经》中,又提出了一个更加精确的计算近似值的公式——加借算法公式。而印度的开方方法与我国基本相似,但是比我国要晚500多年。
在西方,有关近似值的算法应该首扒欧几里得的除法率。它是利用强弱二率来计算近似数值的,但是他的这一算法我国南北朝时的何承天也已经独立地使用过,只不过比欧几里得的要晚几百年。
另外,计算近似值的方法——内插法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内插法主要运用在函数上。用现代数学语言表示为:已知函数f(x)在自变量是X1,X2,…Xn时的对应值是f(X1),f(x2)…F(Xn),求Xi和Xi+1之间的函数值的方法,叫做内插法。如果Xn是按等距离变化的,则叫作自变量等距离内插法;如果Xn是按不等距离变化的,就叫作自变量不等距离内插法。这种方法在《九章算术》里的盈不足章里就有初步的应用,主要应用到解一次方程上,称之为直线内插法。
公元206年,数学家刘洪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内插法的方法,到了公元昼焯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并且首次把内插法由直线应用到曲线上。《隋书·律历志》对此作了明确的记载。
公元瓦27年,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法》时,经过认真研究,发现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速度不是均匀不变的,而是时快时慢,冬至时最快,以后渐慢,到春分速度平均,夏至最慢,夏至后则相反。根据这一原理,他把一年分为四段,秋分到冬至,冬至到春分都是88.89天,春分到夏至、夏至到秋分都是93.75天,在求太阳经得度数时,由于两个节气间的时间是一个变量,所以他创立了自变量“不等间距二次内手法公式”。运用这一公式,计算结果就更加精确了。
在欧洲,内插法公式是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最早见于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所以西方把这一公式叫做“牛顿内插公式”。其实,它比我国刘焯的内插法要晚10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看见太阳的国家是哪一个

汤加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汤加,全名“汤加王国”(The Kingdom of Tonga),属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是由17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其中36个有人居住,大部分为珊瑚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