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姓方的名人 历史上姓刘名人

火烧 2022-10-02 21:25:02 1033
历史上姓刘名人 一、姓刘的历史名人有哪些1、刘备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

历史上姓刘名人  

一、姓刘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刘备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2、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泛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3、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二、【来源刘姓名人数量族谱】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回答者:笨笨的笨笨笨 - 魔法师 四级 12-27 11:03 -------------------------------------------------------------------------------- 目前有 2 100% (2)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三、历史上姓刘的名人

刘邦、刘备、刘禹锡、刘墉、lq、刘胡兰、刘半农、刘海粟

刘氏历史名人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启 (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称汉景帝,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刘彻(前156一前87),即汉武帝。西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kao曹cao、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cao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四、谁能告诉我历史上的刘姓名人

关于刘姓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

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

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是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

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三是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

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

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氏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

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

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

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

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

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

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

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

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

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

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

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刘氏历史名人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

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启 (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称汉景帝,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

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刘彻(前156一前87),即汉武帝。西汉武帝。

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

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

五、古代姓刘的 名人

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刘禹锡等。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 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泛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2、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 。

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

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

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 3、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4、刘裕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

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

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

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清代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终年五十九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5、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姓。

六、历史上刘姓的名人

刘邦(前247-前195),汉高祖,西汉开国皇帝。

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谥号高皇帝。 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 1 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公元前206 年十 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 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 进驻鸿门,欲攻刘邦。

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 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 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

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 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 垓下。

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 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 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 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 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9 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 名家10 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 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

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 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 余万骑兵围困7 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 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

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 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 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 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卒。 刘交(?-前197),西汉楚元王。

字游。徐州沛县人。

是汉高祖同父异母弟弟。秦末随刘邦起义反秦,被 封为文信君。

高帝六年(前201)立为楚王,辖薛郡、东海、彭城三郡三十六县,治彭城(今徐州)。刘交 好诗书,多才艺。

自为诗传《元王诗》。 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

沛县(今属江苏)人。刘邦侄。

封吴王。他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 减轻赋役,以招纳其他郡国亡人和“任侠奸人”,扩张势力。

后来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 国封地,他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不久失败,逃东越,为东越人所杀。 刘彻(前156-前87),汉武帝。

景帝子,初封胶东王,后立为太子。武帝承文景之治而即位,为巩固统 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了多方面活动。

元朔二年(前127),下推恩令。随后又制 订左官律和附益之法,严惩仕于诸侯王的犯罪官吏,严禁朝臣外附诸侯王,限制诸侯王结党营私。

诸 侯惟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元鼎五年(前112)借口列侯所献酎金分量和成色不足,夺爵106 人。

诸侯王、列侯的势力日益衰落。为了加强皇权,于北军置八校尉,又设期门、羽林军。

在裁抑丞相职 权的同时,提拔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士人,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又把京畿七郡之外的郡国 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派部刺史一人,按六条问事,考察吏治。

此外,还任用一批酷吏,打击各地不 法豪强,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武帝即位不久,就着手准备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

元朔二年, 2 卫青击败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置朔方郡、五原郡,并从内地移民10 万到那里 定居。

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获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攻至祁连山。

汉政府在河西地区, 先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匈奴经过汉军几次打击,被迫远徙漠北,此后再无力进行严重 骚扰。

为了对匈奴发动攻势,汉武帝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常联系。对闽 越、东瓯和南越的少数族政权,武帝利用其内部矛盾,分别加以征服,置于汉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与此同时,又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汉武帝还派兵从海陆两道攻入朝鲜,设置真番、临屯、乐浪、 玄菟四郡。

由于对边境各族用兵,使得国家长期积累的财富趋于枯竭,许多富商大贾囤积居奇,牟取 暴利。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武帝除了卖武。

历史上姓方的名人 历史上姓刘名人

七、历史上刘姓名人都有谁

1、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显赫建树,与秦始皇被后世并称为“秦皇汉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极具前瞻性,为朝廷以至社会带了新思维,亲政后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深远地影响着后世。

2、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亦称汉先主,三国时代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三国志、华阳国志等称为先主,继其帝位的刘禅则被称为“后主”,资治通鉴称刘备父子为汉主。 刘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3、刘病已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原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9月10日—前48年1月10日在位),其正式谥号为“孝宣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宣帝”。

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为王翁须。 由于宣帝长期在民间生活,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他在位时期,勤俭治国,而且还很放松人民的思想,对大臣要求严格,特别是宣帝亲政以后,汉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社会经济更加繁荣。

在亲政的二十年中,他着重于整肃吏治,加强皇权。他不但族灭了腐败的霍氏家族,而且诛杀了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

4、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5、刘克庄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

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

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八、历史上姓刘的名人有哪些

汉代皇帝都刘姓 这我不多说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

刘义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刘仁轨:(602年~685年),唐高宗至武周时期的名相,曾指挥灭百济之战,白江口之战消灭倭国海军。 刘昫xù:(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史学家,后晋政治家。

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的编撰者。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

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

刘松年:南宋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锜:(1098-1162年),字信叔,甘肃静宁人。

中国南宋抗金将领 刘福通(1320~1365)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元末红巾军首领。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定都亳州。

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他历任平章、丞相等职,掌握大宋的军政大权。

后被朱元璋命部将沉于江中溺死(一说在安丰阵亡)。 刘伯温(1311—1375) 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现在浙江省文成县)人。

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民间传说其神机妙算,常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刘显:(1515一1581)本姓龚,字惟明,江西南昌人。

明抗倭名将。

九、中国历史上姓刘的名人有哪些

多去了刘姓的始祖刘康公, 名季子,为东周诸侯国刘国开国君主,他为周顷王的儿子、周匡王、周定王的弟弟,周定王八年(公元前592年),王季子称刘康公。

最早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中庸思想的最早提出者。刘邦,汉朝的创建者;刘彻,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帝王,还把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是中国历史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刘秀,东汉光武帝,东汉开国国君;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皇帝,家喻户晓得三国帝王;刘裕,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朝的开国国君,布衣出身,是个农夫;lq,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位gjzx。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