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明宫和阿房宫 未央宫遗址,下面哪些宫殿建筑仅剩遗址? A. 阿房宫 B. 长乐宫 C. 未央宫

火烧 2021-09-04 18:45:31 1064
未央宫遗址,下面哪些宫殿建筑仅剩遗址? A. 阿房宫 B. 长乐宫 C. 未央宫 下面哪些宫殿建筑仅剩遗址? A. 阿房宫 B. 长乐宫 C. 未央宫 D. 大明宫仅剩遗址的是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

未央宫遗址,下面哪些宫殿建筑仅剩遗址? A. 阿房宫 B. 长乐宫 C. 未央宫  

下面哪些宫殿建筑仅剩遗址? A. 阿房宫 B. 长乐宫 C. 未央宫 D. 大明宫

仅剩遗址的是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大明宫。

1、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阿房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口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

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千米。

2、长乐宫

在历史上,长乐宫又叫“东宫”。当时有名的军事家韩信就是被刘邦的老婆吕雉谋杀在这里。刘邦死后,皇帝移住未央宫。长乐宫就专供太后居住,遂得名。

长乐宫是西汉的政治中心,其总体上是由四组宫殿组成:长信殿、长秋殿、永寿殿、永宁殿。长乐宫是汉高祖刘邦处理政务的地方。

最近长乐宫遗址又出土罕见排水渠道,在一米多深的地下,两组陶质排水管道如两条南北向的巨龙“聚首”在一条长达五十七米的排水渠边。而排水渠道由一条排水渠和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五角形排水管道共同构成。

排水渠长达五十七米,宽约一点八米,深约一点五米,在接纳了来自南方和东方的各个排水管道的污水之后,便向西北方向流去。这从侧面表明了西汉时期中国皇宫建筑的高超水平。

3、未央宫

未央宫又称西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西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西汉以后,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

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毁于唐末战乱,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4、大明宫

大明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太华南路,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宫是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称为“东内”。

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唐末毁于兵燹。

扩展资料:

考古遗存:

1、阿房宫

阿房宫北起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五千米;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千米,占地约十五平方千米。

遗址坐落在龙首原往西南延伸的台地上,海拔高度394.2—401.4米。建筑遗址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三桥镇以南。

在这一区间内,至今保留的地面夯土基址还有20余处,其中以阿房宫前殿遗址为最大,又以阿房村和纪阳寨两地的台基最为稠密。

建筑用的筒瓦、板瓦、瓦当、铺地砖、圆形和五角形陶质水道、漏斗、原石柱础等遗物随处可见。

2、长乐宫

长乐宫遗址即现在的未央区阁老门、唐寨、张家巷、罗寨、讲武殿、中查、西查、东查,樊寨和雷寨等村庄。

长乐宫的考古工作开始于1956年。经勘查,该宫平面形状不规整,周长约10千米,面积约6平方千米,占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

宫墙四门遗迹尚能辨认,宫内建筑已完全湮灭,只有长信宫、长秋宫等少数宫室,可据出土物印证。通过发掘表明,长乐宫在东汉还保存完好,五代十国以后废弃。

长乐宫遗址曾出土罕见排水渠道,在一米多深的地下,两组陶质排水管道如两条南北向的巨龙“聚首”在一条长达五十七米的排水渠边。而排水渠道由一条排水渠和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五角形排水管道共同构成。

排水渠长达五十七米,宽约一点八米,深约一点五米,在接纳了来自南方和东方的各个排水管道的污水之后,便向西北方向流去。这从侧面表明了西汉时期中国皇宫具有较高的建筑水平。

3、未央宫

未央宫考古发掘和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十年间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试掘了前殿的附属建筑遗址,发掘了椒房殿遗址、少府的宫殿建筑遗址、中央官署建筑遗址和宫城角楼建筑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

4、大明宫

唐大明宫遗址地跨未央、新城两区。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秭形。周长7.6千米,总面积约3.2平方千米,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

其中在未央区境内约1.1平方千米,现大明宫乡的炕底寨、孙家湾两村即在其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长乐宫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房宫遗址

大明宫和阿房宫 未央宫遗址,下面哪些宫殿建筑仅剩遗址? A. 阿房宫 B. 长乐宫 C. 未央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宫遗址

未央宫遗址下发现数条暗道,暗道的作用是什么?

在西安的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们在未央宫遗址下发现了数条暗道,暗道四通八达让人惊讶不已。当专家们仔细分析后,才发现了暗藏千年的秘密。未央宫下的暗道究竟因何而建?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于芒砀山起义,一路诛秦灭楚,终于打下了大汉江山。在此之后,刘邦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将都城选在长安,并在此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作为西汉帝国的皇宫,即我们熟知的未央宫。

未央宫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对后世宫城制度影响最深远的皇宫之一,其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其建筑之精良堪称宏伟之至。未央宫存世1000多年,由于战乱原因,未央宫多次被毁,后经世代修复,成为众多王朝的皇朝宫殿。直至唐末五代时,随着政治中心的东迁,未央宫彻底在战火中沦为废墟。

被大火焚毁之后的未央宫,其惨况难以名状,昔日宏伟的宫殿,只变成了断壁残垣,甚至连未央宫房顶上的琉璃瓦,都被烧成了流渣状,眼泪般地在默默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20世纪80年代,考古专家曾经对未央宫遗址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探和重点发掘。在此次发掘过程中,专家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央宫前殿的附属建筑遗址、椒房殿遗址、中央官署建筑遗址、以及宫城角楼建筑遗址等相继出土,更是在废墟中发现了数以万计的文物,文物的跨越年代极大,从汉代一直跨越至唐代。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在未央宫遗址的地下,发现了数条暗道,暗道周围由青砖铺砌,虽被焦土掩埋却都保存完好。

通过深入的发掘,专家们发现,暗道的走向四通八达,每条暗道之间相互都有交叉,并且在交叉处还有暗门用于相互隔离。暗道之内每隔三米左右,道壁两侧都有烛台,显然是为了放置蜡烛照明之用。

暗道的出入口有很多,最让人奇怪的是,居然还有几条暗道直接通向了长乐宫。长乐宫曾是刘邦的寝宫,刘邦死后,长乐宫便成了太后以及皇后的居所。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刘邦作为一国之君,出入自己的寝宫很正常,他因何会建筑一条如此庞大而隐秘的暗道呢?

专家们通过对暗道的仔细研究,结合汉初朝廷的政治情况,给予了下列三种猜测,小编一一为您列举。

1.防止大臣造反

西汉初年时,刘邦与文臣武将的关系非常微妙,采用的态度也是“即用且防”。刘邦一方面利用韩信、张良、萧何等人为自己建功立业,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大臣们暗中结党谋反,故此才会传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

晚年的刘邦开始对功臣宿将们大肆屠戮,各地诸侯王也纷纷起兵反对刘邦,虽然在朝廷军队的镇压下,各地诸侯王都被平灭,但刘邦依然不放心。

刘邦生怕有一天,诸侯王们会打进长安城,故此在未央宫下设置地道,以图日后给自己留一条全身而退的后路。

2.便于参议军机

刘邦在晚年的时候,曾经对自己的夫人吕雉极为器重,甚至还重用其亲属,以外戚对抗朝廷内部的那些元老派。

然而尴尬的是,刘邦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不能频繁召见外戚势力,否则便有“打草惊蛇”的可能。为此刘邦极有可能暗修密道,与众心腹于地下相见,商讨对抗群臣的策略。

3.放纵自己行为

众所周知,刘邦在起义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可此时刘邦的“风流”就已经显现了出来,“家在有家,花外有花”对于刘邦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

当上皇帝后的刘邦,对于女色方面更是纵欲无度。只可惜刘邦也并非为所欲为,因为众多的太监大臣都对此极为反感,纷纷劝谏刘邦要做明君圣主,不可被女色所迷。

此事对于放浪形骸的刘邦来说,简直是巨大的折磨,故此刘邦很可能利用暗道,偷偷与后宫女子相会,这也就是暗道会通向长乐宫的重要原因。

介绍一下未央宫的历史?还有未央宫现在还在吗???

未央宫是西汉时期的皇宫,建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刘邦的重臣萧何监造,是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在唐朝末年未央宫沦为废墟,现在只剩下遗址。

未央宫的历史沿革: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丞相萧何主持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未央宫。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未央宫基本建成,成为西汉的主要宫殿。

新莽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称帝,以未央宫为皇宫。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火烧未央宫。

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对未央宫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东汉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汉顺帝对未央宫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东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汉桓帝对未央宫进行修葺工作。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因董卓被诛引发了在长安城内的激烈战争,未央宫再次被严重破坏。

西晋永嘉七年(公元313年),晋愍帝修复未央宫,改名太极殿。

前赵光初二年(公元319年),赵昭文帝刘曜对长安宫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

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赵武帝石虎下令雍、洛、秦、并等州出十万人修长安未央宫。

前秦皇始二年(公元352年),前秦立国,以未央宫作为皇宫。

后秦建初元年(公元386年),后秦立国,以未央宫作为皇宫。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孝文帝幸长安,幸未央宫。

西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西魏以未央宫为皇宫。

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北周以未央宫为皇宫。

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五月,唐敬宗李湛修葺未央宫中部分建筑。

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李炎对未央宫进行大规模修葺,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对未央宫的修葺工作。

唐朝末年,战乱频仍,政治中心东移,未央宫沦为废墟。

扩展资料:

1956年,考古专家开始对未央宫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先后大致确定了城墙、道路、宫殿的主要位置。2013年12月28日,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一期工程完工,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展示区包括汉代皇宫未央宫,以及汉长安城西南角的城墙、城壕区域,共计6.11平方公里。

在展示区内,许多区域根据文物本体的遗存特征,采取原状保护、覆土保护,地面模拟展示,地面砾石标识展示,考古现场展示,视窗展示等方式进行保护展示。可看到未央宫前殿遗址、椒房殿遗址、中央官署遗址和少府遗址等61处重点文物。

接下来未央宫遗址区将进入二期工程,继续完善路网、恢复水系、提升绿化,完善服务,待所有工程完成以后,遗址区概貌将更加清晰。

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

1、未央宫前殿遗址:未央宫主体建筑,分前、中、后三大殿,中殿是正殿,皇帝登基、重要朝会、皇家婚丧等大典均在此举行。现前殿遗址所存夯土台基残高15米,南北长350米,东西宽约200米。

2、椒房殿遗址:皇后所住宫殿,位于前殿之北。因宫殿墙壁使用花椒的花朵所制粉末进行粉刷而得名,同时因椒者多籽,亦取其“多子”之意。初步探明的遗址有正殿、配殿、厢房及宫内通道等。

3、天禄阁遗址:位于未央宫北部,南距前殿730米,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司马迁参考这些图书写成《史记》。

4、石渠阁遗址:位于天禄阁以西520米,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档案馆。因其周围砌石成渠,以水环绕而得名,汉武帝以后由单一的档案典籍收藏机构发展为兼有学术讨论性质的场所。著名的“石渠阁会议”就在此召开,“石渠阁会议”确立了皇帝的最高经学权威地位。

5、少府遗址:是一组大规模的建筑群遗址,东西长109.9米、南北宽59米。为掌管宫廷后勤事务机构。

6、中央官署遗址:是一座封闭式大型院落建筑遗址,东西长135.4米,南北宽71.2米。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带有文字的骨签,从文字的内容判断,此建筑的主要职能是管理郡国工官。

7、西安门遗址:是汉长安城南边三座城门中靠西的一座城门,因地处安门(中门)之西而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央宫

什么年代修建的

我猜你想问巴黎圣母院修建年代,是12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建成于14世纪后期。

去年夏在西安未央宫遗址发现夯土堆东部有一个圆筒水泥建筑,有一窗户型入口,那个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时代西汉

所在陕西省西安市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兆伦铸钱遗址并入。 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筑达到高潮,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宫殿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西汉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城郊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毁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 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阳城为都超过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未央宫遗址公园到洒金桥路怎么走

公交线路:509路 → 地铁2号线 → 4路,全程约24.1公里

1、从未央宫步行约410米,到达长庆湖滨花园站

2、乘坐509路,经过16站, 到达凤城五路站

3、步行约310米,到达凤城五路站

4、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6站, 到达钟楼站

5、步行约190米,到达钟楼(北)站

6、乘坐4路,经过2站, 到达桥梓口站

7、步行约490米,到达洒金桥路

沣惠路到未央宫遗址公园怎么走

公交线路:901路 → 509路,全程约23.3公里

1、从沣惠路乘坐901路,经过10站, 到达图书馆站

2、步行约30米,到达图书馆站

3、乘坐509路,经过18站, 到达长庆湖滨花园站

4、步行约450米,到达未央宫遗址公园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到土门怎么走

公交线路:217路,全程约10.2公里

1、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步行约5.2公里,到达邓家村站

2、乘坐217路,经过8站, 到达土门站

长乐(10)阿房宫(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