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芳评价 孙传芳传怎么死的,孙传芳是怎么死的
孙传芳传怎么死的,孙传芳是怎么死的
孙传芳是怎么死的
1928年2月12日,张作霖任命孙传芳为山东督办。4月,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发动北伐,孙军节节败退。4月30日晚,孙传芳渡黄河北逃。6月3日,孙通电辞职。此时他的部队仅剩两个师退守天津。15日,孙传芳的部队不愿出关而向阎锡山投诚。孙传芳的武力至此荡然无存。
孙传芳逃到沈阳后,寄于张学良门下,任毫无实权的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1929年1月,隐居于大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迁居天津。1934年4月,孙在天津组织佛教居士林,自任理事长。1935年11月13日,在居士林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开枪打死,终年51岁。三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分别怎么死的?
一、吴佩孚是被日本军医害死的
吴佩孚维护民族大义,保持晚节,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龈,受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指使,日本牙医将其杀害。
抗战胜利后,为表彰其保持晚节,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1946年12月16日,国民政府为吴佩孚举行国葬,葬于北平玉泉山。
二、孙传芳是被仇人枪杀的
1935年11月13日,被孙传芳俘虏后处决的施从滨之女施剑翘,隐姓埋名十年后终于在孙传芳修建的“居士林”中用勃朗宁手枪三发子弹刺杀了杀父仇人孙传芳。他死后葬于海淀区北京植物园内。
三、张作霖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的
张作霖曾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后在蒋、冯、阎、桂四大集团军的攻击下退出北京。由于他不肯满足日本人的无理要求,在1928年6月4日乘火车行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死去。
他死后葬于辽宁锦州凌海石山镇南驿马坊村。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日本战犯时,将皇姑屯事件视为日本侵华的起点。因为张作霖是当时中国的实际国家元首,谋杀一国的国家元首理应是违反国际法、是战争罪的行为。
简介:
1、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
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
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
吴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
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军医杀害)。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
2、孙传芳
孙传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远,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下乔庄村(祖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岔河村)。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后人,直系军阀首领,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恪威上将”,人送外号“笑面虎”,号称“东南王”,是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大军阀。
孙传芳幼年孤苦,寄人篱下,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军阀势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
期间拥兵数十万,积极进行军事改革,重用知识分子,裁减赋税,善待农人,江南五省人民生活安定。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组织兵力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主力军消耗殆尽一蹶不振。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佛堂,果断拒绝冈村宁次邀请其做华北伪政府主席的无理要求,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具有一定的民族气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被施剑翘刺杀身亡。
3、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扩展资料:
轶事:
1、吴佩孚:
(1)避难京城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一天,23岁的吴佩孚烟瘾大发,可“普通座”已无空位,吴佩孚与当地著名豪绅翁氏相商,想借用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几口过过瘾。谁知未过成烟瘾,却被翁氏踢了一脚,赶出了房门。
为出此口恶气,吴佩孚找到了当时蓬莱县城很有名气、由十个落第书生组成的“十虎”集团,求这些文痞、讼棍帮忙出气。
不日“十虎”大闹翁府,遭到官府缉拿。为避此祸,吴佩孚连夜逃往北京,穷困潦倒。为了糊口,他只有凭自己念过四书五经的能耐,刻苦攻读“相命书”,为他人卜卦算命。无论是吴佩孚本人或是翁氏都没有想到,烟馆“雅间”的一脚会踹出日后的一个手握重兵,叱咤风云的大军阀。
(2)谍战锋芒
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俄战争前夕,由日军守田利远少佐带领渡海分别到旅顺、大连等地刺探俄军军事活动情报,尤其是俄国东方舰队的实力情况。
在执行此次任务中,吴佩孚给日本人的印象是“温和良顺,举动不苟;交人圆和而不露圭角;任事处变而不急近功和不邀虚名;所自信以为是者,则行之以渐。”
因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总有法子先生”。吴佩孚出色的情报工作才能,深受守田的青睐。守田奖赏吴佩孚500大洋,并破例准假一周让吴佩孚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家探亲。
2、孙传芳:
(1)笑虎将军
军阀孙传芳素有“笑虎将军”恶名。此人外表总是笑容可掬,但其本性阴毒。
1925年,孙传芳与奉军作战,俘虏了对方的前敌总指挥施从滨。施已60岁高龄,见了孙传芳还向他行了军礼。孙传芳满用古代的刑罚加以斩首,不仅如此,孙传芳还下令将施从滨枭首于安徽蚌埠车站,暴尸三日,并将施的头颅悬挂在蚌埠火车站示众多日。
正是此举,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孙传芳之死。

(2)皈依佛门
九一八事变后,同样居住天津的原皖系国务总理靳云鹏便劝他皈依佛门,借以超脱凡念。
孙传芳便与靳云鹏共同出资,将坐落在天津东南城角草厂庵的清修禅院,改名为天津佛教居士林,由靳云鹏任林长,孙传芳任副林长。在佛教居士中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信徒们辗转相告,陆续参加活动的达三千多人。
3、张作霖:
(1)宦海生涯
1901年,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在途中,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即张学良。
1902年,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1907年,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总督,
计擒杜立山有功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1908年,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追缴陶克陶胡叛匪。1909年,奉锡良总督之命追缴蒙匪牙什、白音大赉等。
1911年, 武昌起义,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1912年,因镇压革命党人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其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
1915年,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袁世凯称帝后,又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1916年,驱段芝贵离奉,以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佩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传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作霖
孙传芳为何杀施从滨
孙传芳当时打的顺风顺水,有些得意忘形,根本没有把这事当回事,加之战前他多次联系施从滨劝降遭到拒绝,恼羞成怒下,杀人泄愤。
杨文恺著《孙传芳反奉联奉始末》也对此做了记载,孙传芳下令斩杀施从滨后,其幕僚谏言:我们打内战,对待俘虏,不宜杀戮,不如把施押送南京监禁。但孙传芳根本不听,拍着桌子大喊:你我要是被他们俘虏,还不是被杀吗!”
杨又劝孙冷静考虑,不可操之过急。并言道:“杀也可以,何必今夜,明天再问一次,杀也不迟。”孙声色俱厉地说:“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呢?”施从滨当夜被杀!
扩展资料
众所周知,民国的军阀几乎全部出自北洋,无论什么奉系、皖系、直系,大家都是北洋六镇的战友,只要愿意找,总能找出点同学、朋友、亲属、老乡、老上司、老部下关系,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出来混,总要讲点情面,不然以后见了熟人都不好意思说。
再者说了,军阀混战,为的都是利益,既然是利益,得到就可以了,何必斩尽杀绝,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今天你杀了别人,改天说不定就是一个阵营的战友,人在什么话都好说,人杀了就是不死不休的血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民国时期仗打了不少,很少听说有高级将领阵亡或者被杀(郭松龄除外)。
孙传芳在佛堂被枪杀 当众行凶者为什么被无罪释放?
1935年11月15日,天津卫东南角的一座禅院里,众多佛教徒正在诵经礼佛,突然佛堂里传出三声枪响,坐在第一排诵经的一个男子旋即倒在血泊中,有人认出,死者正是佛堂的拥有者、直系军阀——孙传芳。这是听得旁边一女子大呼:“大家不要慌张,不要害怕,我是为父报仇,不会牵连他人。”(小佛说史原创,请勿转载)
死者孙传芳,51岁,山东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直系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凶手施剑翘,山东人,父亲施从斌原是奉系军阀张宗昌手下,1925年和孙传芳对战时,不敌孙传芳,兵败被俘,被孙传芳斩首,头被挂在蚌埠车站,暴尸三日。那时的施剑翘刚二十岁,发誓为父亲报仇。后来得知孙传芳每逢周三六日会在佛堂聚会,于化名“董慧”混在善男信女当中,于是才有了刚刚小佛描述的那一幕。
孙传芳死后,消息震惊天津卫乃至全国,社会舆论纷纷倒向施剑翘。但是施剑翘仍被判有期徒刑十年,于是上诉。曾有法官问她为何一个弱女子为父报仇,而不是家里男丁出面?施剑翘说弟弟前途光明,不应该把自己搭在为父报仇身上,而自己这么多年的夙愿就是为父报仇。
与此同时,国内妇女界、教育界纷纷向政府发出呼吁,希望无罪释放她,后来由冯玉祥牵头,联合各界有影响力的人士。联名上书,请求高院无罪释放施剑翘,言及民众被施剑翘的孝心所感动,并且说施剑翘是为国除害,孙传芳祸国殃民,而且孙传芳杀降施从斌在前。
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得知此事,下令“特赦”施剑翘,施剑翘在众人瞩目中被无罪释放。后抗战时期,施剑翘主动为抗战出力,辗转到四川募捐,所得款项足够购买三架战斗机,抗战胜利后又募款开学校,希望贫困的孩子可以读书识字。
孙传芳简介?
基本内容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生于1885年4月17日(清光绪十一年三月初一)。1904年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冬毕业。1909年3月回国。经清廷陆军部考试合格,赏步兵科举人,分配到北洋第二镇第三协第五标任教官。 辛亥革命后,第二镇改为第二师。孙传芳随王占元第二师驻防湖北,历任第二师辎重第二营营长、第二师第六团团长。1916年又任第二师第三旅旅长,不久升任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17年任湖北暂编第一师师长。 1921年湘鄂战争爆发,湖北督军王占元辞职,湖北为吴佩孚控制。在吴佩孚的推荐下,8月9日孙传芳任长江上游总司令,28日又任陆军第二师师长,从此成为直系将领。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中央政府。为选曹锟当总统,直系将领在保定会议提出先恢复法统,统一全国。5月15日,孙传芳发通电,提出巩固民国,宜先统一法统,召开旧国会,请黎元洪复位。28日又致电广东护法军政府,要孙中山同徐世昌同时下野。孙传芳的通电是为直系起投石问路的作用。 1922年10月,福建发生驱逐闽督李厚基战争。孙传芳奉曹锟、吴佩孚之命率军从湖北经江西入闽。1923年3月19日任福建军务督理。 1924年3月,孙传芳和第十二师师长周荫人合作,以突然袭击手段将掌实权的福建帮办王永泉赶下台。5月13日,孙传芳为闽粤边防督办。曹锟要他进攻广东,但孙传芳想向浙江发展。6月16日,孙传芳致电曹锟、吴佩孚,一方面大谈进攻广东的战略,一方面伸手要军饷300万元、枪弹500万发。由于曹锟、吴佩孚一下子拿不出军饷、枪弹,进攻广东的计划只能作罢。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孙传芳率军越过仙霞岭进攻浙军侧背。由于浙军第二师发生内讧,卢永祥被迫放弃浙江,将浙沪联军总司令部移驻上海龙华。9月17日,孙传芳为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由于浙军作战不力,孙传芳军得以长驱直入,9月25日占领浙江嘉兴。10月12日占领上海龙华。卢永祥宣布下野,江浙战争结束。这一仗孙传芳不仅获得了物产丰富的浙江地盘,还收编了4个师1个混成旅,成为一个有军事实力有地盘的大军阀。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终。段祺瑞入京成立临时执政府。 孙传芳当即致电表示拥护段政府。 1924年12月11日,段祺瑞下令免去直系齐燮元江苏督军职,又密令陈乐山赴松江复任第四师师长职,于是引起孙传芳的疑虑,认为这不利于他在浙江的统治,乃于1925年1月2日率军攻占松江,逼近上海。1月5日和6日,又接连发通电反对奉军南下,并与齐燮元组织江浙联军,孙传芳任联军第二路总司令。11日两路军队夹击占领上海。13日又占领苏州。 1925年1月14日,孙传芳、齐燮元联名通电:愿意撤退上海地域内所有两省驻军,废除护军使及镇守使名目,反对以后再设此类军职。15日,段祺瑞下令裁撤淞沪护军使,以上海为永不驻军及设置军事机关地区。16日,任命孙传芳督办浙江军务善后事宜。 1925年1月17日,奉军占领镇江,不久克无锡、上海。28日,齐燮元通电下野逃往日本,其部队为孙传芳接收。2月3日,孙、奉双方签订江浙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约。5日,孙军全部撤出上海,但奉军根本没有撤军诚意,故上海为奉军所掌握。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为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奉军源源不断开来。此时孙传芳也派第四师谢鸿勋部回驻松江。江浙形势再次紧张。1925年10月8日,孙传芳在杭州召开有安徽、江西、江苏、福建、浙江五省代表参加的会议,讨论出兵讨奉任务。决定成立浙闽苏皖赣联军,建立五省联盟,孙传芳自任总司令。10月10日,孙传芳以国庆阅兵为名向江苏松江、长兴集中。 10月16日,浙奉战争爆发。孙传芳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发动猛攻,奉军杨宇霆部急忙撤退。孙传芳夺得松江、上海后,才与夏超、周荫人联名发表通电,以奉系在上海驻兵为借口出兵讨奉。奉系没有料到孙军进攻神速,害怕分散被围,乃决定保全实力,放弃江苏、安徽两省,将奉军集结于徐州,伺机反扑。 10月17日,孙传芳抵达上海。鄂、皖、赣三省直系军阀和地方军阀纷纷通电响应孙传芳讨奉,并电请吴佩孚、孙传芳共同主持讨奉大计。 奉军退据徐州,分三路防守,孙传芳的联军亦分三路进攻。10月30日,孙传芳下令向徐州发起总攻。11月2日两军激战于安徽蚌埠以北的固镇。孙军先败后胜,杀张宗昌的白俄兵300多人,奉军前敌总指挥、济南镇守使施从滨亦被俘枪决。11月5日,孙传芳下令向徐州发动第二次总攻,奉军为保存实力退走山东。8日,孙传芳在徐州召开庆功大会,意态骄盈,不可一世。 11月25日,段祺瑞任命孙传芳为江苏督办,邓如琢为安徽督办。但孙传芳根本不承认段的任命,反以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名义,任命陈调元为安徽总司令,王普为安徽省长,陈陶遗为江苏省长。这是孙传芳军阀生涯最得意的时期。 1926年7月,广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吴佩孚在两湖战场连连败退,多次电请孙传芳派兵支援,但孙按兵不动。直到吴佩孚败退河南,孙传芳才出兵迎战。 9月3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部向赣州发起攻击,第二军亦自南雄攻入江西,开辟北伐第二战场。此时孙传芳约有16万兵力,分为6个方面军。6日,北伐军攻克赣州,孙传芳却要北伐军速撤。7日,孙传芳又致电蒋介石,限北伐军24小时内全部撤回广东。当时孙传芳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江西的南昌、九江、南浔路等重要地点,司令部设在九江江面的轮船上。11月2日,北伐军在南浔路发起总攻。4日占领九江。8日攻占南昌。孙传芳部溃不成军,孙本人于7日狼狈逃回南京。 南昌失利后,孙传芳见北伐军势不可挡,乃于11月18日改名化装乘普通客车由南京抵天津拜见张作霖,向张乞授认错,表示东南大局静听张作霖主持。孙传芳还与张学良拜盟,认张作霖为义父。张作霖大喜过望,表示不计前仇,并邀孙传芳参加正在召开的军事会议。孙传芳在会上建议组织讨赤军统率办事处,推张作霖为全国讨赤总司令。会议决定让张宗昌率直鲁联军援孙,孙传芳让出江苏、安徽的北部给直鲁联军。 12月1日,张作霖在天津蔡园就任安国军总司令。8日,孙传芳任安国军副司令。 孙传芳南返,指挥部队回浙江,摧垮了国民党人蔡元培等人搞的“浙江自治”。12月23日,下令取缔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联合会,缉拿蔡元培等70余人。 1927年1月25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确定长江下游作战方案,决定先取杭州、上海,消灭孙传芳主力,会师南京。2月18日北伐军入杭州,3月4日,孙传芳在安徽的驻军倒向北伐军。14日,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宣布归附国民政府,就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派三舰驶离九江会攻南京。18日,孙传芳从南京逃到扬州。东南五省割据局面宣告结束。1927年5月22日,孙传芳受南京国民革命军第一路何应钦军的进击,弃扬州退到海州。6月11日,孙传芳和张宗昌联袂到北京,参加张作霖召集的军事会议,提请张作霖就任安国军大元帅,自己取消“五省联军”称号。7月15日,孙就任安国军第一军军团长。 8月13日,孙传芳乘国民党内部宁汉对峙,乃集中兵力大举反攻,占领淮阴、淮安、蚌埠、菏泽。17日,尾随南京国民党的败兵进到浦口江边,并炮击南京城。23日,孙传芳军开始进攻南京。26日,孙部三个师强渡长江,占领栖霞山、龙潭车站,断绝南京、上海间交通。29日,孙又调兵5万到龙潭,同南京国民党军激战。31日,孙军在龙潭惨败,被俘士兵3万余人、师旅长以上高级军官数十人,伤亡无数,枪支损失4万余枝。孙本人则化装成士兵逃到扬州。 9月15日,奉系将领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孙传芳负责津浦路防御,特许孙传芳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以与该地区冯玉祥军对峙。 1928年2月12日,张作霖任命孙传芳为山东督办。4月,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发动北伐,孙军节节败退。4月30日晚,孙传芳渡黄河北逃。6月3日,孙通电辞职。此时他的部队仅剩两个师退守天津。15日,孙传芳的部队不愿出关而向阎锡山投诚。孙传芳的武力至此荡然无存。 孙传芳逃到沈阳后,寄于张学良门下,任毫无实权的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1929年1月,隐居于大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迁居天津。1934年4月,孙在天津组织佛教居士林,自任理事长。1935年11月13日,在居士林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开枪打死,终年51岁。 孙传芳埋骨西山卧佛寺 崔墨卿 海淀西山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元时扩建名昭孝寺,清雍正十三年(1730年)重建更名十方普觉寺至今。因元朝至治元年(1321年)曾铸巨型铜卧佛于寺内,所以俗名卧佛寺。 在卧佛寺东侧,紧傍寺庙红墙有一座别有洞天的建筑,它就是民国时期“五省联帅”孙传芳的墓地。 孙传芳,山东历城人,生于1885年,自幼丧父靠母亲精心抚育而成人,后因家境实在难以维持,把姐姐嫁给了山东王姓督军做姨太太,使孙传芳得以和王姓子弟一起读书,因天资聪明,又靠王姓督军的势力,保他进了清政府主办的保定军校。保定军校毕业后又到日本东京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正赶上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孙传芳看准时机投靠了称雄一方的“儒帅”吴佩孚,几年时间官做到江南“五省联帅”,人称“笑面虎”。谁知好景不长,北伐战争成功后孙传芳失去了南方五省的地盘,一夜间便成了丧家之犬,曾一度投靠到东北军张作霖的帐下,张作霖看在往日情分上还待若上宾,当1928年张作霖于沈阳皇姑屯被炸死以后,张学良执掌东北大权,再没了孙传芳的容身之地,只好到天津当起了寓公。孙传芳到天津做起寓公以后,自知自己当年杀人如麻罪孽深重便做起了居士, 也就是不曾受戒的僧人,终日参禅礼佛,每周三、周六下午还要到居士林和众居士一起诵经说法。孙传芳做起居士的消息也引起了一个弱女子的注意,她就是与孙传芳有杀父之仇的施剑翘。施剑翘原名施谷兰,本是“辛亥革命滦州起义”首领施从云之女,施从云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杀,施剑翘便被叔父施从滨收养。在孙传芳任“五省联帅”的1925年,在争夺安徽的一战中俘获了施从滨,在待若上宾时却被孙传芳暗中杀害了,并把施从滨的首级悬挂在蚌埠车站,暴尸三日,这奇耻大辱深深地印在施剑翘的脑海中,并从此走上了复仇之路。 以施剑翘当时的条件,唯一可行的复仇路是找一个乘龙快婿,此时她看中了施从滨当年的一名侍卫长,谁知此人乃酒色之徒,婚前信誓旦旦,待婚后有了两个儿子以后再不提杀孙传芳一个字,施剑翘在绝望中毅然与其分手,只身走上复仇之路。施剑翘鬼使神差似的来到了天津,访得孙传芳也正好隐居天津,并做起了居士,真乃踏破铁鞋无觅处,心喜万分。为了接近孙传芳,施剑翘也居然做起了居士,逢周三、周六必到居士林礼佛,经过两个月的细心观察,弄清了孙传芳来往的路线后,终于在1935年11月13日下午3点半,缓步走到孙传芳身后,拔出手枪对准孙传芳的耳后扣动了扳机,连开三枪,使孙传芳立刻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 施剑翘血溅佛堂以后立刻声明并自首,言明杀孙传芳乃替父报仇,此日期正好是其父被害的十周年纪念日。 孙传芳死后因为生前早已在海淀西山卧佛寺置办好了墓地,不久便魂归西山。孙传芳的墓地坐北朝南,鸟瞰似宝瓶形状,墓地分为三部分,东边为坟冢,西边为祠堂,北面为松园。正门是一座坐北朝南带吻兽歇山式的门楼,中间是两扇朱漆大门,门楼横额是“寿安永奠”,门上楹联为“往事等浮云再休谭岱麓松榆遑问江东壁垒”,“敛神皈净土且收起武子家法来听释氏梵音”。 阴宅墓区宽3米、长30米的砖浸神道直通孙传芳的墓冢,墓冢正中是石制墓塔,塔基为六边形须弥座,花岗岩制成,中间镶一拱形汉白玉龛,镌刻有“恪威上将军孙公讳传芳字馨远暨元配张夫人墓碑”。墓中间为孙传芳,东边为张夫人,西边为妾周夫人。 孙传芳死后并没有入土为安,据卧佛寺附近的乡亲们讲,在孙传芳下葬的那天,其妻妾及后人因财产分配不公,还曾大打出手,闹声震天,上演了一出全武行的闹剧。孙传芳为何杀施从滨?
施从滨被杀
施从滨被孙部俘获时,已是须发皆白的七十高龄老人,着陆军上将服装,他还很自然地对孙军说:“你们辛苦了。” 当时由谢鸿勋派一营长把他送往蚌埠总司令部(谢还写一报告给孙传芳,井要求优待施从滨)。施见孙传芳时还行了军礼。孙在烟床上动也没动,便笑着说:“施老,你好,你不是来当安徽督办么?你马上去上任吧!” 于是孙就命人把施拖出去枪杀了。 事后孙部里许多军官,都对孙擅杀战俘表示不满。据孙自己对亲信说,他杀施是给邓如琢、陈调元等一个眼色看。内部将领都认为此次战争,是出人意料的顺利,很轻易就占领了上海、江苏、安徽,致使孙传芳得意忘形,儿戏般地枪杀了施从滨。 杨文恺著《孙传芳反奉联奉始末》对孙传芳杀施从滨的记载是这样的: 孙传芳命令卫队团长李宝章将施从滨押解到蚌埠,交军法处长陈锡璋审讯。施直认不讳,孙传芳决定立即斩决。时已午夜,幕僚杨文恺对孙说: “我们打内战,对待俘虏,不宜杀戮,不如把施押送南京监禁。” 孙不听,拍着桌子对杨说: “你我要是被他们俘虏,还不是被杀吗!” 杨又劝孙冷静考虑,不可操之过急。并言道: “杀也可以,何必今夜,明天再问一次,杀也不迟。” 孙声色俱厉地说: “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呢?” 杨见孙主意已定,难以挽回,无语而退。孙即命令李宝章把施从滨由军法处押出来。施亦自知必死,他说: “就在这里执行吧。” 李宝章终于把施押到车站南边的旷野,执行斩决,身首分在两处掩埋。 杨文恺的记载可以作为孙传芳杀施从滨的情节补充。 李藻麟著《我的北洋军旅生涯》记载,称施从滨被杀另有隐情: 当时传说,施被俘后,孙传芳立即电告吴佩孚,吴回电就地枪决,施遂被害。吴之杀施,缘于第二次直奉战争。当直奉两军正在山海关一带酣战不已时,冯玉祥突然倒戈,致使吴佩孚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绝境。其实,直军在江苏尚有六个旅的兵力,吴佩孚把起死回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部分兵力上。他打算利用津浦路把六个旅迅速运至京津前线,同冯玉祥国民军决一雌雄,但唯一顾虑就是怕山东方面破坏铁路,阻挡直军北上。不料山东果然表示反对直军假道山东,一线希望终成泡影。吴佩孚手无援兵,一筹莫展,最后不得不将大军弃置于山海关,只身乘船离津南下,致使直军全线崩溃,一败涂地。山东方面之所以坚决反吴,据说施从滨主张最力。因此,吴将施恨之入骨,遂有杀施之举。此说系奉方当时猜测谣传之辞,并无实在根据,姑且志之,尚有待知情者揭露事实真相。存之。 孙传芳杀害施从滨,过于狂妄,他万万没有想到,10年后,当他放下屠刀念经唱佛时,施家后人施谷兰改名施剑翘,为报父仇,也将他杀了。吴佩孚怎么死的
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军医杀害。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
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
吴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军医杀害)。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
扩展资料:
吴佩孚个性刚毅正直,以作战勇猛为名,全盛时期曾经是为西北军阀冯玉祥、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领袖,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在直奉战争和中国国民党北伐战争后一蹶不振,时人称为玉帅。吴佩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佩。由于他坚决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拒绝落水做汉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招来杀身之祸。
吴佩孚作品
著作:《春秋正议释证释》、《易箴》、《大丈夫论》、《日食参考说》、《循分新书》等。
诗歌:《感怀》(1927年作于白帝城)、《赠刘存基》(作于1927年)、《满江红·登蓬莱阁》 。
名人评价:
蒋介石:①“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挽联) ②“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董必武:“(吴佩孚)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佩孚
孙传芳是汉奸吗?
不是。
孙传芳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后人,直系军阀首领,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佛堂,果断拒绝冈村宁次邀请其做华北伪政府主席的无理要求,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具有一定的民族气节。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被施剑翘刺杀身亡。
扩展资料:
孙传芳主要成就:
1、拒绝日本人无理要求,具有民族气节。
孙传芳曾言 :“本帅抱定三爱 主义,三爱主义,曰爱国、爱民、爱友,爱国爱民,为人人应尽的天职。”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爱民之心迹。因此: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他们总的来讲还是有一定的民族气节的。
2、统治江南五省时人民生活安定,受人爱戴。
在军阀混战的20世纪20年代,孙传芳口碑相对较好,他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统治江南五省。孙传芳虽然被 国民政府骂为“残暴”,但他治理的南方五省却一片升平。
他裁减赋税,善待农人,颇得时人爱戴。
3、善用人才、尊重知识分子。
孙传芳重用地方贤达陈陶遗、张嘉璈,优礼章太炎、张謇,获得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好感。
4、对部队进行现代化军事改革。
孙传芳出身正途,毕业于保定武备学堂又留学日本,因此非常重视人才的积累与培养。他用人唯才,不分省界,特别是从外国留学归来者,大量高薪网罗。联军中营长以上的军官基本是各种军校的毕业生。即使如此,仍感到人材匮乏,为此专门筹建了一所金陵军官学校,培养下级军官。
在军饷方面,一改北洋陋习。要求各省每月一日按时关饷,不得拖欠。而且经济公开,不得克扣、挪用士兵的饷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传芳
是怎么(177)孙传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