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教案 历史选修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
历史选修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符合新课改、新颖的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光荣革命”、《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发展的基本脉络。努力做到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概括阐释、问题探究、独立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确立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任何新制度的出现都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重点难点】重点: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
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一、“光荣革命”1.议会制由来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
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
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
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
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结合课本的【历史纵横】进一步说明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
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们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
2.“光荣革命”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讲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
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过程是怎样的
查理一世被斩首后,克伦威尔掌握了共和国的大权,成为“护国主”。
但是,克 伦威尔很快就走上了独裁的道路。1658年9月,克伦威尔逝世,他的儿子理查•克 伦威尔继任护国主。
庸碌无能的他不到一年就被迫辞职,国家政权落到了高级军 官集团手中。一片混乱的政局让大资产阶级更加恐慌,于是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 统治应运而生。
1660年2月,保王党分子、英国驻苏格兰军队司令蒙克率军进驻伦敦,并召开 了以长老派和保王党分子为主的新国会。会议决定请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斯图 亚特回来当国王,称查理二世(1660〜1685)。
就这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查理 二世一上台就对革命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他大力捕杀参加革命的人,还挖出 了克伦威尔的尸体,吊在绞刑架上示众。他不顾国内人民的反对,把克伦威尔从西 班牙人手中夺得的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引起了资产阶级及人民的不满。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詹姆士二世是个狂热的 天主教徒,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
他的一些措施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的利益,也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到了 1688年,反抗运动相继兴起,詹姆士二世 却仍然残忍地迫害清教徒。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人民的愤怒情绪日益高涨,预 示着新的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发动了一次政变,结束了詹姆士二 世的统治,并向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威廉发出邀请,请他立即到英国来继任王位。
1688年11月5日,威廉来到英国。他的到来受到了贵族和乡绅们的支持,许多高 级军官亲自到威廉的驻地表示支持。
众叛亲离的詹姆士二世无奈地逃往法国。 1689年2月,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实行双王统治。
随后,议 会又通过了著名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它们都有利于保护资产阶级的利 益。 1688年的政变,是一次没有经过流血而完成的政变,所以又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彻底结束了英国的专制主义统治,英国从此开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
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萌芽、建立、发展与定型
13世纪中期是萌芽时期。
1688年“光荣革命”事实上确立君主立宪制。
1689《权利法案》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是其发展时期。
19世纪中期以来是逐渐保守、定型时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
体的混合物。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由议会掌权,国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为核心。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19世纪中期以来,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异同点
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并不是前一位所说的,英国的君主是世袭的那么简单。
英国的政体被称为“议会之母”,也是有议会的。英国宪法规定,英国国王是英国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司法系统的首领、联合王国全部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
其在法律上有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总督,召集,终止和解散国会,批准法律,加封贵族,统帅三军,宣战权。但实际上英国国王的权力要受到一系列宪法性习惯的限制,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由内阁和议会行使,英王服从内阁的安排,是一位“虚君”。
美国政治体制是总统制,美国政府的机构分为国会、总统及联邦行政机构和联邦法院三大部分,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形式。没有最高国家权力机构。
美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领导并直接负责国务。总统由选举产生,美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一切机构都向总统负责,接受总统的领导和监督。
我把基本概念都给你了,异同处应该很容易发现了。要了解的更清楚,必须从他们两国的政体结构入手。
为什么英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经济基础15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资本主义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逐渐要求改变在经济上受束缚、在政治上遭排斥的地位。)(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就是专制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总爆发以内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治前提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最重要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传统l议会起源于中世纪;l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l《自由大宪章》提出了“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原则l14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分为上院和下院没有限制的王权是可怕的从中世纪开始,英国贵族就有通过议会与专制王权作斗争的传统,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签订确立了“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成为了立宪政治的基础。 理论依据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则成为了实行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洛克、霍布斯等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分权。
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
后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 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消极: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
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及下层公民都没有真正的民主。 5、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 6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公民法的发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的创立(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6、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作用是维系帝国,影响后世: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 负责。
首相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首相由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主要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国王的作用:对外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时间:1787年;地点:费城 主要。
英国资产阶级政权如何确立及其影响
君主立宪制只有名义上的国王,实际权力在议会第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的任务。
玛丽和威廉三世虽然仍属于斯图亚特家族(后为汉诺威家族),但是,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君主制已经被推翻了,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第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从此,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它又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总结就是:(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它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
(4)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