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11-12 07:31:24 1038
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及翻译赏析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翻译及注

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及翻译赏析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翻译及注释

翻译公府之中每日无事可办,我们同僚只是觉得清闲。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将大门爬满。砚水之中时而掠过鸟影,卷起帘子面对青天群山。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间又在梦中东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及翻译赏析

注释1李判官:指当时封常清幕下判宫李栖筠。使院:即北庭节度使的官署。2公府:即岑参及其同僚的办公处。3柱础:柱子的基石。4门关:门闩。5饮砚(yan):鸟影掠过,如饮砚水。6东还:东归。诗人在西北边塞,故云。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即是与同僚李栖筠的酬和之作。当时值封常清受降回军之后,北庭一带暂时安定无事。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期间幕府中闲静的生活。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赏析

  诗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发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写飞鸟并不直接去写,却以鸟影掠过砚水来写,由府内自然转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饮」字,把鸟影掠过砚水好似啄水的形态写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这种闲情是只在「无事」时才有的。后—句用「卷帘」把诗人的视线由府内转到府外,与上句是同样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满目青山,场面却是松开阔极有边塞特征的。这种逸致也是「无事」时才有的。上下两句,由近及远,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诗的最后两句承上文写乡思:「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能在边地字斟句酌,从容吟诗,仍流露「闲」字,而新诗未足即被乡梦打断,写「闲」中乡思愈切,十分符合闲居异地的生活情调。

  这首诗以「闲」字为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以乡思作结,中间四句写闲居所见景物,写近景则刻画入微,写远景则场面开阔,笔法轻松疏谈。

诗词作品: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诗词作者:【唐代岑参诗词归类:【写景】、【生活】、【闲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