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军队战斗力被严重抑制的罪魁祸首

火烧 2021-11-22 19:45:45 1098
明朝军队战斗力被严重抑制的罪魁祸首 明朝军队在朱元璋、朱棣时期也曾战斗力爆表,所向披靡。但明朝中后期明朝军队战斗力却孱弱不堪,甚至被满清八旗欺凌。可是,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在明军中战斗力
明朝军队战斗力被严重抑制的罪魁祸首

明朝军队战斗力被严重抑制的罪魁祸首  

明朝军队在朱元璋、朱棣时期也曾战斗力爆表,所向披靡。但明朝中后期明朝军队战斗力却孱弱不堪,甚至被满清八旗欺凌。可是,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在明军中战斗力很一般,投奔满清后也是战斗力「 ”小宇宙爆发”,甚至吴三桂成为韩信那样的战神,从山海关打到镇南关。同样明朝军队,前期战斗力与后期战斗力差距如此悬殊,甚至同一批明朝军队投降了满清也是战斗力不可遏制。那么,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严重抑制? 我们查看一下明朝初年的军队作战,统兵大将基本都是一群职业军人。洪武年间的「 ”六国公”除了李善长,都是军人出身,而且李善长也是因为军功授予公爵。明初「 ”六王”即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东瓯王汤和、祁阳王李文忠、黔宁王沐英、宁河王邓愈都是军人出身。无论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明成祖朱棣,派遣的军事主帅都是一批将军,甚至不惜「 ”生封公死封王”之赏。明成祖朱棣册封的「 ”靖难4国公”即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荣国公张玉、泾国公陈亨也都是军人。正是在「 ”军功授爵”的刺激下,涌现了一批能征惯战的名将,这些名将开创了明王朝的军事盛世。 明朝中后期,领兵将领基本都是文人。辽东督师孙承宗、蓟辽督师袁崇焕、三边总督杨鹤、蓟辽总督洪承畴、大学士杨嗣昌、宣大总督卢象升、五省总督陈奇瑜、陕西总督孙传庭,无一例外统兵主帅都是文人典兵,这其实明朝中后期不信任军事将领的表现,战斗力当然被抑制。更有甚者,明朝走上了唐朝后期的老路竟然太监监军,高起潜等人也是处处掣肘。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9节度使围攻邺城,就是因为宦官鱼朝恩成为实际主帅而大摆,明朝后期多次败仗也是被宦官监军破坏。 清军入关时,无论是满清王爷例如摄政王多尔衮、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还是归顺清王朝的汉人异姓王例如平西王吴三桂、恭顺王(定南王)孔有德、怀顺王(靖南王)耿仲明、智顺王(平南王)尚可喜,也都是军人出身。这些职业军人担任着清朝军队的主帅,也就出现了明朝初年那种所向无敌的现象。 满清八旗看起来战斗力远远超过明朝军队,但是满清八旗的战斗力与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明朝降将指挥的军队相比,却没有多少优势。大量苦战恶战基本都是吴三桂等异姓王指挥完成,特别是进军大西南的战役。后来吴三桂叛乱,八旗兵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只能依靠吴三桂的旧部赵良栋等汉人将领镇压下去。收复台湾消灭郑氏集团,也是依靠郑成功的旧部施琅等人。 汉人不是没有将才,汉人的将才是被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的联手,严重抑制了战斗力。崇祯皇帝不能借鉴明朝初年「 ”军人典兵”旧例,而是让明朝军队受制于文官和宦官,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焉能不败?崇祯皇帝还大言不惭自己不是亡国之君,一个不信任军官集团的帝王到了亡国的关键时刻依旧猜忌能臣名将,岂能不亡国?崇祯皇帝如果放手军官集团镇压农民起义并抗击清军入关,不惜封公封侯之赏,明朝岂能亡于清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