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将传国玉玺献给了谁 传国玉玺易得,誓言不能乱发,不信邪的孙坚,得了玉玺终应了誓言
传国玉玺易得,誓言不能乱发,不信邪的孙坚,得了玉玺终应了誓言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这句感慨,也算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不过孙坚不同,他一点都不羡慕,因为他的儿子就是孙权和孙策。
孙坚本人也是三国初期的一员猛将,虽然年少的时候就有名声,但是真正崛起还是讨伐黄巾军的时候,孙坚本身家里就有一定的根基,也因此很快成为了手握兵权的一方豪强。
孙坚,孙权和孙策的父亲。东吴政权的奠定人之一。

袁绍联军讨伐董卓,孙坚洛阳井中偶的玉玺。
当时董卓把持朝纲,很多人都想杀他。但是都没有成功,曹操也是一个。曹操也因为刺杀董卓不成,无奈只能逃回乡里,招兵买马准备起义。
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曹操发了缴文,声言要讨伐逆贼。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愿意一起插上一杠子,很多诸侯纷纷响应,如果加上曹操,一共是十八路诸侯。当时的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也在其中。
盟军的首领推选的袁绍,而盟军也在袁绍的带领之下,共同讨伐董卓。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首先起义攻打董卓,后各路人马响应。
而虎牢关前,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使得吕布其后败而逃亡。这也逼得董卓有了迁都避让的念头,但是董卓也是心狠手辣。在前往长安之前,一把火烧了洛阳。
孙坚作为联盟军的先锋,首先进入洛阳,看到大火浓烟,让手下赶紧灭火。等到夜晚,有将士对孙坚说:“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孙坚一听,肯定是宝贝啊,赶紧让人从井中打捞。最后打捞出了玉玺,孙坚这一看,心想莫非自己就是天命之人。也没心情再追击董卓了,想着拿着玉玺,赶紧离开。
并且下了封口令,谁也不许透露出去。但是联盟军本来是杂乱。他手下的将士当时在场的有一人是袁绍的同乡,连夜就把这事报告了袁绍。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战卢布。也是因为虎牢关前的战役,使得后面公孙瓒击败吕布,促使董卓迁都长安
拿了玉玺,不仅和袁绍翻了脸,还得罪了刘表等到第二天,孙坚找到袁绍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准备先离开了。
袁绍一听,乐了。你小子拿了玉玺就想跑,哪有那么容易。逼着孙坚把玉玺交出来,孙坚当然不承认,并且还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袁绍一听这话大怒,就把那个告密的将士叫了出来。孙坚看到来人,知道事情瞒不住,果断翻脸。最终孙坚拔营起寨,离开了洛阳。
袁绍,讨伐董卓的联盟军首领。
孙坚这么简单的走了,袁绍不乐意了。那是传国玉玺,他得不到,也不想让孙坚得到。他就暗中传书把玉玺的事情告诉了荆州刺史刘表。
刘表作为皇亲国戚,自然不能这么容易让孙坚把玉玺带走。又因为荆州和东吴相邻,就在荆州带兵拦截孙坚。
等到孙坚到达,刘表就质问孙坚,拿着传国玉玺,是不是想造反。孙坚说:“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
话不投机半句多,虽然刘表以逸待劳,但是最终也没有杀死孙坚。更别提要回玉玺,但是也因为这个两人算是结下了梁子。
传国玉玺,三国初期最终落入孙坚手中,孙坚也因此死亡。
复仇什么的,绝对不能等十年孙坚回到东吴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是一直忘不了当时刘表堵自己的仇。
随后找到机会,就领着儿子孙策,带上船,载着将士和粮草。准备攻打荆州,报了当年的仇。
而且孙坚手下当时良将也有很多,一路上算是攻无不克。最终在襄阳城下四面围城猛攻,却说突然出现了一阵大风,把中军帅字旗杆给吹断了。当时有人劝着说:“此非吉兆,可暂班师。”
孙坚心里正得意着呢,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哪里肯这个时候退兵。而刘表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没办法,商议准备派人突围出去求援。并且定下计谋,埋伏弓箭手,如果有人追突围的人,就放箭射杀。
孙坚率领将士攻打荆州
这边有人突围,孙坚知道后亲自追赶。结果被人引诱,中了计谋,被埋伏的弓箭手射死。
孙坚的死也应了自己的誓言,“死于刀剑之下”。当然这事也只是一个巧合,虽然是拿个传国玉玺,发了誓言,结果不久死的时候也应了誓言。但是作为将领,常常征战在外,这样的人,一般死亡都是死在刀剑之下。只是碰巧使得玉玺、誓言和死亡,凑到了一起,才显得有些诡异。
玉玺(9)荆州(22)袁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