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 1860年的邊界條約,東北痛失安全屏障,幾乎成為戰略懸地
1860年的邊界條約,東北痛失安全屏障,幾乎成為戰略懸地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中,沙俄政府強迫中國承認《中俄璦琿條約》,並割讓了烏蘇裡江以東的區域,使中國喪失了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後沙俄在東北亞找到了溫暖的戰略據點,不斷移民,強化對這些區域的佔領,成為東北亞大國。此後東北一直處於戰略孤地的狀態,同時導致了外蒙古的丟失,沙俄也伸手到了朝鮮半島,開始了在東北亞的戰略角逐,逐漸構建其遠東的安全格局。
那麽《中俄北京條約》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傷害。現在我們探討一下。

一、破壞了東北戰略安全的保障
沙俄原來是歐洲國家,但是16世紀後越過了烏拉山,甚至侵入了到了黑龍江流域。之後中俄之間發生了雅克薩之戰,雙方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其實該條約奠定了東北的三角安全戰略格局。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1.東西走向的外興安嶺阻擋了沙俄的北部入侵的路徑,將其置於寒冷的東西伯利亞,無法擴大生息繁衍。
2.西部以黑龍江的額爾古納河和和格爾必齊河為界限,外興安嶺西部山脈和大興安嶺北部山脈,形成了戰略守護,守住黑龍江航道就控制住了入口,狹窄的入口易守難攻。
3.清朝控制的庫頁島在日本海的天然存在,因此任何外敵很難繞過庫頁島進攻。錫霍特山脈橫亙日本海沿岸南北,山高林密,很難通過深入東北腹地。
1860年的邊界條約將東北的戰略安全格局徹底打碎,淪為了戰略懸地。可以參見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路線圖。
二、形成了沙俄的戰略根據地
擁有了東北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標誌著沙俄的腳步徹底走了東北亞的核心地帶。這裡雖然也比較寒冷,但是相比原來的戰略根據地西伯利亞,要強上百倍。尤其是烏蘇裡江以西,這裡和東北溫度是一樣的,擁有大片可耕種的平原和谷地,尤其是興凱湖附近的平原和綏芬河谷底是難得的農業區,大量移民可以在這裡耕種繁衍,甚至可以養活大量駐軍。
沙俄有著極強的海洋意識,完全佔領了日本海中國海岸線,而沙俄在卻在東北獲得了優質良港-海參崴和庫頁島,同時海岸線的邊界一直延伸到了圖們江口,將我國的東北成為半封閉、無出海口的邊疆之地。
通過遠東戰略據點,沙俄不僅僅可以逐漸控制東北,還可以插手朝鮮半島。整體來說,破壞了清王朝百年時間構建的以藩屬國朝鮮和天險兩部分組成的東北安全格局。
三、外蒙古危機隨之而來
沙俄佔領了外東北之後,形成了太平洋重要的戰略據點。其後,沙俄不得不考慮其遠東戰略安全,那就是遠東和西伯利亞乃至歐洲腹地,僅僅有一個西伯利亞鐵路相連接,如果一旦出現危機,那麽從蒙古西部可以直接切斷西伯利亞鐵路,那麽它的整個遠東就戰略孤地,任人宰割。
於是沙俄先是強行租借旅順港,後佔據唐努烏梁海,推動外蒙古獨立,構建了沙俄的遠東的三角安全格局。
這一切都是以中國東北戰略安全犧牲為前提的。尤其是外蒙古獨立,中國再無地緣優勢,東北也就成為戰略懸地。
當前東北的經濟衰落,一方面有工業體系和體制方面的問題。還有一點,那就是戰爭如果發生了,敵人實施三面切割戰術,東北就會成為孤地棄子。從地緣安全角度分析,東北太不幸了,距離危險為太近了。如果東北高度工業化和富足,一旦有失,會導致資敵以財。
九一八事變後,當時高度的工業化的東北成為日本的兵工廠,已經是前車之鑒。因此中蘇關係惡化,從60年代開始,很多東北的工業、高校、研究所就已經開始遷到西南、西北,其中約向三線內遷的企事業部門有200多個、人員達到了100萬,當時的三線建設將東北推入了低速工業化,並導致東北經濟的相對衰落。因此準確地說,東北的衰落就是從60年代開始的。
相关文章
- 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中国丢了多少土地?
- 俄罗斯领土面积 领土割让后,为什么只有香港可以收回,而沙俄的领土却非常难呢?
- 朝鲜为什么比韩国落后 韓國侵佔中國一塊領土,清朝拿出一張地圖,韓國看後被迫歸還
- 中国还有多少领土没有收回 他带兵收复180万公里中国领土, 最后却穿着睡衣, 就被拖出来枪毙
-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他收復中國180萬平方公里領土,曾經的名族英雄,墳頭如今全是草
-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归还了吗 沙俄到底让中国失去了多少领土?事实上达1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尼布楚条约 被侵占142年之后请求归附中国,领土堪比中国两个省
- 尼布楚条约 1860年的邊界條約,東北痛失安全屏障,幾乎成為戰略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