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喻老有哪些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扁鹊治病》、《宋人疑邻》、《画鬼最易》、《击鼓戏民》、《鲁人搬迁》、《心不在马》、《曾子杀猪》、《螳螂捕蝉》等
扩展资料: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非子
《韩非子》寓言的艺术特征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的思想 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 (一)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政治观 (二)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 《韩非子》的散文特色 韩非之文具有冷峻峭刻、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的特征,自成一家,独具特色。 (一)直言畅论,个性鲜明 如《说难》论述对人君谏说之难,顺之以招祸,逆之而致祸,稍不留神便命丧身亡,列举谏说的种种困难,提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种种不同的进言方法,对社会和人君心理进行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缜密透彻,犀利峭刻,入木三分。韩文中的长篇大论,如《显学》、《五蠹》、《孤愤》等,都写得波澜壮阔,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短篇则往往就一个问题深入论述,辞旨简洁爽利。《难一》、《难二》、《难三》、《难四》中的28个短篇,借评论史实批驳不同意见,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驳论辩难,仍然是其冷峻文风的体现。《韩非子》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二)文体多样,特擅驳论 韩非之文,多属政论,但是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如《五蠹》、《显学》为长篇专论,《三守》、《备内》乃短篇专论,《难一》、《难二》属驳论之体,《难势》、《定法》系辩难之文;以韵文为主者如《主道》、《扬权》,呈骈体倾向者有《功名》、《大体》,还有纲目式的经说文如《解老》,长篇式的专辑体如《说林》及内、外《储说》。这些文体有的是对前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的则为韩非所独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不小。在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 (三)广博譬喻,寓言大观 《韩非子》说理散文,最具有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寓言在《战国策》、《孟子》中还只是偶一用之,在《庄子》中虽然连篇累牍,但是都为了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然是议论说理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搜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 题材的平实,使韩非寓言不像庄子寓言那样恢诡谲怪,但是韩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如“棘刺母猴”、“滥竽充数”、“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画鬼最易”、“老马识途”等,都以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而广为流传,并且大都变成了成语典故。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韩非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它告诫人们: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 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燕王征巧术人。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 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 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 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 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 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曰:“以削。” 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翠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自行矛盾》、《郑人买履》、《智子疑邻》、《三人成虎》、《宋人酤酒》等。
1、《自行矛盾》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寓意: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郑人买履》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3、《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寓意: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4、《三人成虎》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寓意: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5、《宋人酤酒》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
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寓意:要善于找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子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我的思想,到达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韩非子》寓言故事的独立性、现实性、群体性和思想性略作探讨。 “讳疾忌医”、“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寓言大家韩非子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带给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全书10余万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能把道理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十分有益于宣传法治思想。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
第一个故事:虞庆的新房子
虞庆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辩士,能言善道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能把黄河说得倒流,凋谢的花儿说得再盛开,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年代,估计会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律师。 虞庆靠着能言善辩,很快地受到当时的赵王的赏识,当了赵国的大官。升了官发了财,虞庆就想着把自己的旧房子推倒了新建一所新房子。于是,他找来一群能工巧匠来帮他做房子。有一天,虞庆到新房子的工地去看新房子做得怎么样了,当他看到新房子的框架已经建起来了,但是虞庆嫌做得太高了,就跟工匠说:“屋顶做得太高了。”工匠跟虞庆说:“因为木头还没有干透,容易弯曲,而灰浆是湿的,潮湿的灰浆是重的,用没干透的木头来承担重的灰浆,木头就更容易弯曲了,房子会容易坏掉的。”虞庆说:“错!椽子干了就会伸直,而泥巴干了就会变轻。如果椽子和泥确实是能够变干,一天一天泥土变轻木头变干,即使时间久了,房子也不会倒塌的,你就按我说的做,错不了。”木匠听了,虽然觉得好象不大妥当,但是也找不到可以反驳虞庆的话,只好拿没干透的木头做椽子,做好了房子。 房子是做好了,不久,没干透的木头由于承受过重的泥巴而变弯,虞庆的新房子就这样倒塌了。 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我叫郑袖,我的夫君是王,是强大的楚国的王。在王宫里,他至高无上,虽然我是最受他宠爱的妃,但是后宫佳丽三千,要长久地得到夫君的宠爱,只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在这个比海深的后宫,如果失去了王的宠爱,就会万劫不复,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那些失去爱的妃子的哭泣声,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我的夫君他是王,是强大的国家的王,所以,不断地会有新的美人入宫。最近,楚国的附属国魏国的王又送来了一个绝色的美人。魏国的女子柔媚无比,我的王他的心就这样被迷住了。有好几天他都没有叫我去伺宴了,虽然也会来看我,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要那个魏国的美人的一声娇唤,他就乐颠颠地奉上他的笑脸。 我是王妃,我有管理后宫的权力,我知道怎么做才更恰当。我把魏美人找来,毕竟是小国的人,看到她身上的饰品不多,品味也不高,我于是把我收藏的饰品选了上好的送了她几件,又教她宫廷的礼节,教她如何打扮,如何取悦君上。她渐渐地被我的风度所迷,我的王很高兴,他说:“我的王妃没有嫉妒心,知道爱王所爱,真是一个大大的好人。” 有一天,魏美人又来我这里闲话。我于是对她说:“王很喜欢你掩嘴而笑的样子,说这样很柔媚,很温柔,他很喜欢。”第二天,我的侍女就告诉我说:“魏美人现在一见到王,就会掩嘴而笑。”我漫应一声,觉得这个魏美人很好,很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一天,王来我这里闲谈,我是跟随他最久的人,王其实也是很念旧的人。他突然问我:“最近魏美人还来你这里吗?”我说:“来啊,最近她常来,跟我是无话不谈呢,真是个可爱的孩子。”王问:“最近她见到寡人,总是掩着鼻子,为什么呢?”我犹豫了一会,慢慢地说:“不知道为什么啊,也许她是有她的理由吧。”王一把抓住我的手:“你知道的,你老实说,我不怪你。”我慌忙跪下,说:“那天她来我这里,随口说不喜欢王你身上的味道,说王你身上臭,我已经警告过她了,不知道她为什么还这样。”王一听,怒形于色,却什么也不说就走了。 我把宫中的伺卫叫来,对他们说:“王的权力至高无上,他的话你们一定要服从。” 第二天,王到我这里来,说要开个小宴。我吩咐侍女们准备好,并叫人把魏美人叫来,说是王叫她伺宴。不一会儿,魏美人就袅袅娜娜地来了,只见她轻移莲步,真个是风情万种。她来到王前,掩嘴轻笑,我一看,不由心底里笑了,到底是学不象,我只叫她掩嘴,她连鼻子都掩了。王却大怒不已,喝令左右把魏美人的鼻子给割了,众伺卫马上把魏美人拉了出去。我盈盈向前,奉酒给我的王,欢声笑语,外面的惨叫声是传不到这里来的。 读后感:在男人的强权社会里,做一个女人真不幸,做一个贵族的女人更不幸,最不幸的是成为王妃 求 神 雨,牵天扯地地下个没完,进化的天蝎看着田里被冻坏的大白菜心痛不已。唉,今年不说是风调雨顺和谐社会了吗?可是这日子怎么越过越难了呢?年初本想把那一群辛苦养大的鸭子卖了可以过上天天吃肉的日子,不料一场院禽流感袭来,鸭子虽说没染上禽流感,却被衙门老爷以杜绝禽流感传染源的借口把那一群肥鸭给征到衙门去了;好容易今年玉米卖了个好价钱,可是猪肉一个劲地猛涨,本来三天吃一次肉只能改成六天吃一次肉了。 年初一,进化的天蝎跟媳妇说:“听说三娘庙里三娘很灵,去求财的得财,求子的得子,今年我们不如也去求一求,不求钱财也求个平安吧。”媳妇觉得有理,于是两口子就上路了。一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手中都拿着一把香火,看样子也是上山求神的。山路崎岖,行人密集,两口子好容易进得三娘庙,只见庙里三娘神面容慈祥,端坐莲花台上,台前摆满了各种供品,香炉里插满点着的香,还不断地有人来上香,那香散发的烟熏得人眼发涩,眼泪不听话地流下来。终于轮到进化的天蝎两口子了,进化的天蝎觉得一个大男人地跪在那里不太雅观,于是示意媳妇上前,媳妇上前点着了香,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后插到香炉里,跪在台前念念有词,只听见她在那里祷告:“慈祥的三娘啊,求你让我家上下大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每天得一百斤米。”进化的天蝎听了不住地拿眼神示意媳妇,媳妇却装做听不到。两人出了山庙,进化的天蝎说:“你怎么只求每天得一百斤米啊,不是说好要求每天得一百两银子的吗?”媳妇说:“哼,我就知道你没安好心,每天得一百两银子,你就会拿去娶小老婆了,我才不上当呢。” 这个故事对男人的忠告是:求神的时候,自己的心事要自己说。 对女人的忠告是:男人有钱就变坏,所以不要太贪心. 卫人嫁女 话说男大当嫁,女大当嫁。卫国(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北部,国都在濮阳)某镇,一家酱油铺子的老板的女儿翠玉今日就要出嫁了。老板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女儿,虽说不是什么国色天香,倒也是小家碧玉,嫁的是邻镇的一家大药铺的二公子,那药铺远近闻名,开有多家分店,家里自然是万贯家财,吃穿不愁了。 酱油老板看着院子里自己给女儿的几大箱嫁妆,有些肉痛。走进女儿的闺房,看到女儿已装扮整齐,满面喜色,美滋滋地等着花轿上门。老父亲拉着女儿的手对女儿语重心长地说:“女儿啊,你自小没了娘,老爹爹也没有亏待了你,如今你就要嫁出门去了,当爹的有几句话要交待,儿啊,你可要听仔细了(唱):人家的女儿有嫁妆,我儿嫁妆一样多,摆了满院耀人眼,给我女儿脸增光。为人妻子不容易,恩爱白头只是梦,夫妻只是同林鸟,有灾有难各自飞。我儿嫁到富人家,紧记为父几句话,夫妻情爱多是假,婆媳礼份面子淡,做人小心要谨慎,不可忘存私房钱。” 那翠玉小姐自小没听说过这些话,只觉得父亲有些糊涂,只是不答应又怕老父不高兴,只管点头答应了。 热热闹闹的新婚过去了,那翠玉只管在婆家安享清闲,每日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得倒也逍遥,跟那二公子倒也恩恩爱爱,只是那二公子每日里都要到药铺帮忙,也没有多少时候在家,有时候也夜不归宿,说是男人自有男人的应酬。 然而,发生了一件事,让翠玉小姐不得不认为老父的见解高明。那天晚上,二公子很晚才回家,还喝得醉熏熏地,睡在床上还叫着:“小红,来呀,过来嘛……”翠玉听了心里满不是滋味,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二公子摇醒,仗着平日二公子对她的顺从,摆出一付兴师问罪的样子来,逼问那小红是何许人也,那二公子从睡梦中被摇醒,本就不大自在,听说是为着此事,满不在乎地说:“女人们管那么多事干什么,不缺你吃的,不缺你穿的,还不满意啊?生意朋友上的应酬,不关你的事。那小红也不过是在云香楼的当红歌妓嘛,大惊小怪的,再多管请你回娘家。”翠玉听了,不由愣了,古时候,出嫁的女儿是不能轻易回娘家的,要回去得有娘家人来接着,要是被夫家打发回去,意思就是休了。翠玉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寒心,本以为可以跟他恩爱白头,不料他为着一件小事就要休我回娘家,看来爹爹说的不错啊,夫妻恩爱只是梦,为着日后生活着想,还是多存些私房钱要紧。 从此以后,翠玉小姐再也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地安享富贵了,她积极主动地帮着婆婆安排家务,婆婆开心极了,直说娶了个好媳妇,渐渐地,婆婆就把一些采购权放给了翠玉。不久以后,婆婆发现,只要是翠玉小姐经手买的东西都特别贵,问起来翠玉总是说现如今物价飞涨,已是通货澎涨多时了,只是官方为了防止民心骚乱,才在官方报道里总是说物价平稳的。婆婆将信将疑,也不好说什么。 半年过去了,翠玉小姐当初陪嫁的那些箱子都积满了金银财宝,每当她一个人呆在房里的时候,一想起自己瞒天过海地赚下大笔的私房钱,就觉得开心不已,自觉终身有靠。 有道是姜还是老的辣,婆婆也是过来人,三十年才修成婆,有什么可以瞒得住婆婆的那双火眼金睛?婆婆很快就发现了翠玉的小技俩,私存钱财,那可是犯了七出之罪了。翠玉小姐就这样被休回了娘家。 老父亲看到翠玉小姐哭哭哭啼啼地回家,而她带来的那些箱子都装满了钱财,心里却乐开了花。 读后感:1、被休不是我的错,错的是老父的教导无方。 2、存私房钱不是我的错,错的是公子无情…… 三人成虎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 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 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 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 “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 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 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 断是非。”? 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 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自相矛盾 ? 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国有一个兼卖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带着这两样货色到街上叫卖,先举起盾牌向人吹嘘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停一会儿,又举起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我这矛枪呀,再锋利没有了,无论怎样坚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发笑,就问他说:“照这样说,就用你的矛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 样呢?”? 这个商人窘得答不出话来了。? ? 酒酸与恶狗 宋国有位小生意人开了一爿酒家,专门出售陈年佳酿。这爿 酒家窗明桌净,买卖公道,还在门 前高高竖起一杆青旗,行人在几里地外都能看见酒旗招展。顾客一进门槛,店小二就笑脸相 迎,殷勤接待。? 按理说,这爿酒家应该是生意兴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见一个顾客,十分冷落。 一坛坛老酒开了封,卖不出去,都发酸变质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请教附近一个老头儿。老头儿沉吟了一番,问他:“你的 看门狗凶不凶?”店老板挺纳闷地说:“凶啊,可这跟卖酒有什么关系呢?”老头儿拈着胡须 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恶狗守在门口,见人就咬;酒再好,还有谁敢来买呢?”? ?? 郑人买鞋 有个郑国人,想到市上去买一双鞋子,便先用一根稻草量了 量自己的脚,作为尺码。但临走时,却把尺码丢在家里,忘记带去。? 他到了市上,走进一家鞋店,看见一双鞋子,觉得很中意,可是一摸口袋,尺码没有带来, 忙对店员说:? “我忘记了带尺码来,让我赶回去把尺码拿来再买。”说罢,拔脚就跑。? 这样一来一往,等他从家里拿了尺码再到市上时,鞋店已关门打烊了,他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 有人知道了这事,就提醒他:“你为自己买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试试大小,还要什么尺码呢 ?”? 买鞋的人回答说:“我是宁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 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 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 ,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 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 杀猪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 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 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 休。? 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 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 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 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 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子罕不受玉 宋国有个乡人很爱夤缘攀附。? 有一次,这个乡人弄到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心想拍马屁的机会又来了,连忙捧着这块宝玉 跑进官府,献给新上任的京城长官子罕。子罕执意不收。马屁鬼胁肩谄笑说:“这块宝玉啊 ,只配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爱贿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大人收下吧。” ? “请你不要再罗苏了 ,”子罕正色答道,“你把块玉看作是宝贝,我呢,把不收你这块玉看作是宝贝。”? 希望你喜欢~~~出自巜韩非子》的寓言有哪些
《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讳疾忌医”、“滥竽充数”
韩非子和庄子运用寓言进行说理的区别
寓言在《庄子》和《韩非子》中都是作为说理工具而存在的,但其在两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具性质却有所不同,一个是蕴含无限哲思的“躯体”,一个是映射深刻思想的“镜像”。
《庄子》寓言中也有很多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的讲述来传递深刻的哲思。这种寓言在文中的作用看似一种直观的“镜像”式的说理,但我们细细体会,还是有其独特之处的。我们以《庄子》寓言“庖丁解牛”为例,故事较为细致地讲述了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并借此引出的宰牛与保养牛刀的理论的故事。如果按照“镜像”式的理解,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思路:故事中宰牛与保养牛刀的理论在掌握客观规律问题上给我们以启示。而实际上,庄子使用这一故事的目的在于以牛喻社会,以刀喻人,以庖丁解牛这一生活事件,来引出如何在戕害人的本性的社会中求得正确的养生之道。可见,这则故事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精神内质的躯体去寄寓作者的哲思,象征意味比较浓,而非以生活的事件去直观地解释某种道理和思想。可以说,在这类寓言故事中,庄子往往将本身 “不可受”、“不可闻”的道,物化在真实、可知的客观事物中,从而为“虚而无形”的道找到了一个形象的载体,使之变得可被感知。因此,《庄子》寓言的工具性质是“身躯”大于“镜像”的。 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或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为主人公,以这些人物的言行和经历的事件为例证,借以阐述与之相近的道理和思想。他的寓言故事更像是让我们通过照一照历史的或生活的镜子,透过具体的、熟悉的形象去发现我们尚未注意到或未能深刻地把握住的道理,从而领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抽象的思想,并接受作者的特定思想。所以,《韩非子》寓言是在以“镜像”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并以此为例或以此作喻,让听读对象透过这一来源于生活的实例,去体会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镜像”式的说理工具。以《韩非子?说难》为例, 韩非使用了“郑武公戮关其思”、“宋人疑邻”、“弥子瑕失宠”等三个故事来为自己的观点“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提供例证。在上述三个故事中,郑武公杀了讲实话的大臣关其思,宋国富人因关系的远近而妄加怀疑邻居盗窃他家的财物,当处于受宠和失宠的不同境遇时,弥子瑕做出的相同举动却得到了君主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些或再现历史人物的遭遇,或反映民间生活的故事,都透视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君臣利害各异,造成君主喜怒无常并且多疑,不是进说者的进言存在问题,而是他们在使用进说的技巧上出现了困难,因此,进说者不能不对君主察言观色,洞察其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讲究恰当的进说方式。不难看出,这些故事中的道理的传递,并非象征性质的,而是直观、明确的,故事的讲述为某种特定思想的传达提供了真实的例证,而读者也可以很容易地从故事所描写的对象中直接汲取某种教训,就好像我们照镜子一样,我们可以从镜像中去发现自己的美与丑,并找到自己有待改进之处。因此我们说,《韩非子》寓言是作者政治思想与哲学观点的“镜像”,它往往立足于现实,真实地再现特定历史事件和生活场景,从而直观地反映某种教训与道理,达到辅助说理的作用。 可以说,都将寓言作为说理的工具,使庄子“道”的思想和韩非子“法”的思想都得到了形象的传递,而对这一说理工具进行了个性化地处理,使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风格。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 老马识途 讳疾忌医
请及时采纳,谢谢 中有(10)韩非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