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能去美国吗 熟悉而又陌生的伊朗,其历史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熟悉而又陌生的伊朗,其历史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伊朗,这个国度因为与美国等西方国度的对立,而成为世界舆论存眷的核心,我们中国人对它似乎十分熟悉,却经常把伊朗当做阿拉伯国度,认为伊朗人是阿拉伯人,感觉伊朗人说的是阿拉伯语……这些深深的曲解或者源于他们的宗教崇奉以及国人对于中亚汗青的恍惚熟悉,从而配合造成存在已久的成错误印象。想看懂当下,认识国际事态,就有需要整体熟悉一下这个既熟悉又生疏的国度――伊朗。波斯帝国曾独领风流
波斯帝国发祥于伊朗高原西南部。这里曾是原始人类生活的摇篮之一。公元前6世纪中期,其时中国正处于春秋时期,挞伐络续,而伊朗人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庖代了他们的前驱米底王国,竖立了古波斯帝国。 跟着帝国诸王的络续开疆拓土,帝国一度成为其时世界上边境最空阔的国度。几乎囊括了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三大古文明中心。在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大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国力达到鼎盛,其疆土东起葱岭、西至巴尔干半岛、北逾高加索山脉、南抵埃塞俄比亚,领土面积约达7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罗70个民族共1800万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在帝国统治的200多年间,留下了数不堪数的文明遗迹,尤其在文化、艺术、宗教和政治轨制方面进献伟大,个中,中央集权轨制的开创者就是波斯人,而我们中国形成大一统帝国是在秦始皇之后,比波斯人晚三四百年,至今中央集权也是与民主分权相并列的世界两大主流政治轨制。绚烂的古波斯帝国是伊朗人心中永远也不会消散的骄傲。安眠与萨珊王朝
古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征服后,波斯人被迫希腊化一个世界摆布,但仍然连结着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古波斯帝国的荣耀始终使他们潜藏着伟大的能量。当神州大地上,秦始皇、项羽、刘邦纷纷登场,竖立本身王朝的时候,波斯人在中亚区域,于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竖立了安眠帝国。
安眠帝国在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77―前138年)统治的极盛时期包罗现今小亚细亚东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伊朗高原、阿富汗、阿姆河以南的大叫罗珊和今印度河以西的巴基斯坦,与古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相望,首都西洋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塞琉西亚四周。
公元226年―公元651年,波斯人竖立的萨珊王朝同样在汗青上非常有名。萨珊王朝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在260年俘虏过罗马皇帝瓦勒良。然则萨珊王朝所属的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底格里斯河畔右岸的首都西洋封也在283年、297年、361年三次被罗马戎行攻占。
萨珊王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武士、文人、和布衣四个品级。基督教中上帝教一度被毒害,景教则得以成长。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仍,《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邦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类礼品,有珍物、驯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梵宇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在632年肇端被阿拉伯戎行冲击,在651年消亡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唐朝中国,恳求唐高宗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锡斯坦一带于661年竖立波斯督护府,但到663年关为阿拉伯所灭。
阿拉伯帝国今后的汗青,人人就对照熟悉了,后来突厥人、蒙前人纷纷登场,统治波斯人数百年,伊斯兰教也成为波斯人的精神崇奉,然则汉族人一般,波斯人的说话、文字、还有光耀的文化,并没有因为蛮族的入侵、征服而消亡,反而住进渗透、影响、同化者统治者,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非常熟悉,汗青上汉族屡次被游牧民征服,但最终游牧民照样深刻地融入到了汉人文化中。雷同现象在欧洲也曾多次发生过,所以并不是华夏所独有。波斯语千年不变
公元7世纪后,跟着阿拉伯大军的东征西讨,阿拉伯语几乎传到了中东所有国度。惟独伊朗人保留了本身的说话。 在波斯人看来,波斯帝国曾经绚烂的文化较阿拉伯游牧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大的优胜性。阿拉伯人在说话上的榨取和强制,反而激起了其时的文人加紧用波斯语创作,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语,向阿拉伯人流传波斯文化。在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时期(公元8世纪~13世纪),波斯文化的流传更是达到一个巅峰。那时,多量波斯人在涌入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担当各类职务时,也带去了欢歌盛宴的生活体式。而阿拉伯人在蒙昧时代只熟悉游牧生活及与游牧生活有关的词语。是以那一时期的当局机构从形式到魂魄都已被“波斯化”了。其时的王公大臣,无论在言行中或在文件中,甚至在合同和协定中,都沿袭了波斯王朝的传统。所以从某种水平上来说,固然阿拉伯人入侵了波斯,然则在说话上,他们更多地接管了能知足他们其时生活需要的波斯语。对波斯语的捍卫无疑施展了波斯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和高傲感。
自古以来,伊朗人就有很高的文化教养和擅长记载与著述的传统。尤其是在大部门伊朗人皈依伊斯兰教后,由一种强烈的爱国思惟和民族主义倾向的驱动,波斯文人络续地把他们祖先缔造的代代相传的辞章典籍移植到阿拉伯文学中去,并很快成为了各学术范畴的权势。在这一点上,中国南北朝、宋元和清朝时期的大量文人,也做过雷同的起劲。
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最能施展其民族特征的要属公元10世纪后期由伊朗有名诗人菲尔多西耗时30多年完成的叙事体长诗《列王纪》。它论述了伊朗汗青上50个国王统治时期的大事,从伊朗民族的发源到被阿拉伯人占领,时间跨度为4600年之久。直到现在,在伊朗的阴历新年里,好多家庭依旧会将《列王纪》和《古兰经》一路放在供桌上。
学汗青课上,汗青先生非常高傲地讲,汉族王朝固然屡次被有民族庖代,然则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始终没有改变,汗青从未休止,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汉字从未消亡、中国汗青从未断代,好比古埃及就失去了本身的汗青。然则放眼世界,似乎汗青先生说的不完全准确,起码在说话文字的传承上,波斯人也有雷同的履历,只是我们的视野不那么宽广罢了。先是穆斯林,后是波斯人
汗青感化都是互相感化的,波斯人影响统治者,统治者也同样影响波斯人。阿拉伯人的入侵,伊朗由本来自力的大国沦为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一个行省。本来臣服的阿拉伯人酿成了统治者。在10世纪末,伊斯兰教在伊朗确立了统治地位,至今一向都是伊朗的国教。
因为90%以上的伊朗人崇奉伊斯兰教,宗教的教义、宗教经典中的词汇无不渗透在伊朗人的言中。 伊朗人的宗教特征使他们认为本身首先是穆斯林,其次才是波斯人。
此时的他们完全遵守宗教教义,遵守宗教首脑的号令,为了崇奉能够掉臂生命,在伊朗人看来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精良的宗教,伊朗的对外政策、与其他国度的交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以伊斯兰教为指引,这是现在伊朗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