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街坊什么邻 同街的鄰居,為何稱為「街坊」?

火烧 2021-05-16 06:37:24 1037
同街的鄰居,為何稱為「街坊」? 唐都長安的模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同街的鄰居,為何稱為「街坊」?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身在長安的著名詩人白居易,在某天清晨,登上樂游原上的觀音台,一下

同街的鄰居,為何稱為「街坊」?  

街坊什么邻 同街的鄰居,為何稱為「街坊」?
唐都長安的模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同街的鄰居,為何稱為「街坊」?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
身在長安的著名詩人白居易,在某天清晨,登上樂游原上的觀音台,一下子被眼前都城長安的壯麗景色所打動,不禁浮想聯翩,詩思泉涌,於是寫下了一首七絕,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登高眺望長安城的情景: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這首七絕就名為《登觀音台望城》。詩題中的「觀音台」,指的是唐長安樂游原上觀音寺(後改名青龍寺)內的高台。觀音,佛教大乘菩薩之一,從梵文本譯為「觀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略稱「觀音」。詩中的「十二街」,在此為虛指。「入朝火」指的是官員早起上朝時打的燈籠或火把。
白詩的前二句用「圍棋局」「菜畦」作喻,描畫長安城整飭、勻稱的布局,筆直、寬敞的街道;後兩句筆鋒轉向唐都政治活動的中心即大明宮,寫早朝情景,以「一條星宿」為喻,寫出火把之多,官員之眾,儀禮之盛。該詩通過精心選景和貼切的比喻,表現了唐都長安壯麗、隆盛的景象,宏偉莊嚴的氣勢,言簡而意豐。
白居易這首詩的意思是說:長安城千百人家的分布像圍棋盤一樣,十二條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齊的菜地。遠遠地就可以辨認出百官上早朝時所持的燈火,宛如夜空中一道星宿直達大明宮。
長安即今日之西安,由於其東有函谷關(河南靈寶)、南有武關(陝西丹鳳)、西有散關(陝西寶雞)、北有蕭關(甘肅固原),故自古以來就被稱為「關中之地」,形勢險要。佔據關中,進可攻、退可守,因此,歷史上的西漢、隋、唐等朝代都建都長安。
那麼,經歷過兩漢及隋朝的經營,到了唐朝時,都城長安又是啥模樣呢?對此,辛勤勞動的考古工作者,給現代人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經過考古世家們的多年發掘與研究,唐代長安城的規模已大致清晰。
唐時的長安城為長方形,鼎盛時期城內面積約84平方公里(東西長9721米、南北長8651米),比西安現存城牆(明代城牆)所圈的西安城幾乎大了十倍。城牆由板築夯土而成(即俗稱的「干打壘」),四周城牆高達6米,牆基厚9米至12米。城牆共開有十二座城門,每邊三座,以南邊的明德門規模最大。據考證,明德門東西長56.5米,南北18.5米,有五個城門洞,相當雄偉。
長安城內有筆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由這些大街劃分的一塊塊象菜畦一樣的面積叫做「坊」,長安城共有一百一十坊,每個坊都有名字。坊內是房屋建築,即人們生活居住的地方。
唐代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在長安的「坊」里生活過。例如,韓愈住靖安坊,柳宗元住親仁坊,褚遂良住平康坊,魏徵住永興坊。而作為「京漂」的白居易,在長安城內常常搬家,先後在新昌坊、宣平坊、昭國坊及常樂坊住過。
白居易居住的常樂坊,不是緊鄰皇城的長樂坊,而是長安外郭城坊里之一,位於朱雀門街東第五街街東從北第六坊:東界郭城,西鄰東市,南鄰靖恭坊,北鄰道政坊。《長安志》載,此坊南北長三百五十步(約合514.5米), 東西寬六百五十步 (約合955.5米) 。
因為,唐都長安是由「街」與「坊」所組成,所以,後世之人,才將同街巷的鄰居,稱為「街坊」。
(圖片來自網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