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香港是哪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间,郑成功是哪一年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间,郑成功是哪一年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哪一年收复台湾?
郑成功在1611年收复台湾。
1661年三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名官兵,分别乘坐了几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奔赴台湾,他们顶着大风大浪在抵达台湾海峡的时候,准备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这个时候荷兰的侵略军队听说郑成功来了都十分的紧张,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和赤嵌两个地区,还在港口把破船都沉下海去准备阻止郑成功的前进。
郑成功的部队趁着海水涨潮的时候把船队开进了鹿耳门内海,主力军对从禾寮港登陆,然后在侧面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荷兰军队与台湾城的联系。
与此同时,郑成功的军队又击败了从台湾赶来的援军。位于赤嵌的荷兰军在没有水源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向郑成功投降。
郑成功将还在台湾城里面的敌军围困了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扩展资料:
郑成功率领其部收服台湾后,打算经营台湾作为反攻明朝的基地。郑成功在台湾岛鼓励屯垦、发展农业、收服民心,可惜天妒英才,年仅39岁便去世了,其子孙统治台湾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对开发台湾地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郑经在位时期为1662年至1681年,近二十年间,郑经集团继续推行开垦,另外积极剿灭海盗、拓展商业。清朝在大陆施行海禁政策,不允许海峡两岸进行商贸来往,但台湾地区依旧与大陆保持着走私贸易。
此外,台湾也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口日本的银、铜等金属与盔甲,以武装军队。郑经还允许日本商人居于鸡笼。16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台湾签订通商条约,向台湾军队贩卖西洋枪炮,聘请英国炮手出任台湾炮兵教练。
郑经还发动了讨清战争,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郑克监国时期较为短暂。1680年郑克就开始帮助郑经处理政务,郑经对他颇为放心,只是偶然阅览奏章。
部分史籍称刚毅勇断,有乃祖风,深得民心,在执法上一秉至公,即便是宗室犯错也依法办理。今天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有夫死妇亦死,君亡明乃亡之联。
说的就是郑克夫妻。可惜当时的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严重,郑克死于政治斗争。自此郑氏台湾国势开始衰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是怎样的?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7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向东方扩张,在其亚洲殖民基地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就开始对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殖民者的一武装商船来到广州,对我国人民进行武装挑衅。第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两艘军舰进攻澳门,与葡萄牙争夺澳门未逞,转而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七月侵占澎湖,后在泉州都司沈有容义正词严的警告下,被迫撤退。但荷兰殖民者贼心不死,明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派遣两艘军舰攻打澳门,被葡萄牙打败后,又转而于七月再一次侵占澎湖。第二年,明朝政府派福建总兵俞咨皋领兵规复澎湖,大败荷兰入侵者。荷兰入侵者被逐出澎湖后,又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转而在台南附近的台江登陆,侵占了台南地区。先后在一鲲身a筑台湾城(荷兰人叫热兰遮城),在今台南地方筑赤嵌城(荷兰人叫普鲁文查城)和赤嵌楼。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南地区以后,明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窜入台湾北部,侵占了基隆和淡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北部击败西班牙殖民军,独霸了台湾。
荷兰侵略者侵占台湾后,不但破坏了我国领土的完整,而且由于它的掠夺和骚扰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郑成功的海上贸易和粮饷之源,因而对郑成功的抗清复明斗争也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郑成功早在誓师抗清复明不久,就有意要收复台湾,并对荷兰殖民者展开斗争。清顺治十二年,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曾“传示各港澳并东西夷国州府,不准到台湾通商”,由此而禁绝两年,船只不通,使台湾物价飞涨,不少殖民者染上了疫病。两年后,荷兰总督揆一不得不派通事何廷斌往厦门请求通商,愿“年输饷五千两,箭柸十万支,硫磺千担”。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斗争的需要,暂时答应恢复通商。早在顺治九年(1652年),有一位耶稣会的教士,从中国到巴达维亚,就曾秘密地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提供了郑成功打算攻台的情报,东印度公司马上致书台湾荷兰殖民军头目,让其“谨慎提防”。实际上,郑成功据东南沿海进行抗清复明斗争时,已把台湾视为自己的后方,在驱荷复台前就曾把犯人幽置台湾,而且还委托何廷斌在台湾预收船只入厦的进口税,作为郑军的财源之一。
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郑成功率师北伐南京失败退守金、厦一带后,每以厦门地狭为忧,自觉“地蹙军孤”“乃稍稍议迁”“方谋所向”。为了继续他的抗清复明事业,他决心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以为抗清根据地。这一年四月,正当郑成功计划收复台湾的时候,何廷斌因不堪荷兰殖民者的欺辱,从台湾来到厦门求见郑成功。何廷斌是福建南安人,原系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下,后来在台湾给荷兰人当翻译,对台湾的情况十分熟悉。他向郑成功献策说,台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利器,吾民鳞集,所优为者,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并献上台湾地图。十二月,郑成功接受何廷斌的建议,召集诸将议决:“遣前提督黄廷、户官郑泰督率援剿前镇(即戴捷)、仁武镇(即康邦彦)往平台湾,安顿将领官兵家眷。”第二年正月,郑成功即派黄廷、郑泰、康邦彦出征台湾。康邦彦已到达澎湖,后来因清军进攻厦门,只得暂时停止出征台湾的行动。此后,郑成功又多次研究收复台湾和留兵防守金门、厦门事宜。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正月,李定国战败,桂王永历帝朱由榔逃往缅甸,大陆各省基本被清军占领,收复台湾已不容踌躇。郑成功召集诸将再次讨论进军台湾问题。他对诸将说:“去年虽胜达虏一阵,伪朝未必遽肯悔战,则我之南北征驰,眷属未免劳顿。前年何廷斌所进台湾一图,田园万顷……攻之可垂手得者。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接着,便在厦门积极筹集粮饷、物资,操练军伍,并传令大修船只,听候出师,准备进军台湾。
郑成功基本完成战前准备工作后,从厦门移师驻扎金门。他命令其子郑经及部分将领留守金、厦,以防清军乘虚袭取,自己亲率大军进取台湾。征台大军分为两个梯队:郑成功自率两万官兵,数百艘大小战船为第一梯队,先期出发;由黄安等指挥六千官兵,二十余艘战船为第二梯队,以为后援。郑成功根据台湾的地形和敌情,做出了先取澎湖,然后乘涨潮时机,航渡鹿耳门,登陆禾寮港,切断台湾城、赤嵌楼两地荷军联系,分别各个击破,最后收复台湾全岛的战略决策。
三月初一日,郑成功在金门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初十日,传令移师驻金门料罗湾听令开船。二十三日中午,郑成功征台大军自料罗湾出发。但见帆樯蔽日,旌旗如云,数百船舰,首尾鱼贯,浩浩荡荡向东南挺进。第二天,各船齐集澎湖后,郑成功驻峙内屿,其他分驻各屿,“候风开驾”。二十七日,进军柑桔屿,遇风折回,仍停泊澎湖各岛屿。由于风阻粮乏,只得就地征集。岛上的老百姓听说是郑成功的军队,便带着鱼虾猪羊前来慰问,并自愿做先锋船的向导。在这风阻粮乏的严峻时刻,为赶上四月初二日鹿耳门涨潮之机,航渡鹿耳门,登陆禾寮港,郑成功当机立断,毅然于三月三十日晚传令开船进军。他说:“冰坚可度,天意有在。天意若付我平定台湾,今晚开驾后,自然风恬浪静矣。不然,官兵岂堪坐困断岛受饿也。”直到当天晚上一更过后,依然波浪未息,惊险殊甚。
而三更一过,却已云收雨散,天气晴朗。出征船舰顺风驶离澎湖,在四月初二日黎明赶至鹿耳门港外,候潮应风而进。
台湾海岸线很长,可以登陆的地点很多,郑成功选择鹿耳门登陆台湾,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鹿耳门接近台南,位于赤嵌城、台湾城附近,是用武必争的要害之地。一入鹿耳门,就可以控制赤嵌城及其港口,断敌出海之路。
但鹿耳门形势非常险阻,从鹿耳门附近登陆,只有南、北两个航道。南航道在北线尾岛和一鲲身之间,通过南航道将在赤嵌附近登陆。然而,在一鲲身沙洲上,荷兰人的热兰遮城堡以重炮控制了航道,在赤嵌的普鲁文查城堡也是荷兰的主要火力点,要想突破这条航道,必须付出很大代价。北航道在北线尾岛的北部,通过北航道,将在北线尾岛北部和赤嵌西北的禾寮港登陆。这条航道迂回曲折,水浅沙胶,是荷兰殖民者疏于防范的一条航道。在北线尾岛北端,原有一座热堡炮台,后因暴风雨袭击而坠毁,荷兰人只在鹿耳门口沉塞夹板船,以为这样大船无从出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北线尾岛仅派一名班长和六名士兵驻守。郑成功详细审察了何廷斌所献地图,了解到水路并不从敌人炮台前经过,而且何廷斌派小通事郭平实地勘察已探明一条在沙泥中的港路,这条港路从赤嵌直下鹿耳门,涨潮时水深可达四尺有余,最大的船也可以顺利通过。因此,他决定把主攻方向选在北航道。四月初二日中午,鹿耳门海潮大涨,郑成功亲自带领船队,由坐在船头的何廷斌充当向导,按图迂回,顺着污泥中的港路,徐徐驶入海湾,将舰船分布在台江之中。荷兰侵略者大惊,以为郑军自天而降,顿时束手无策。当晚,郑军突破海面荷兰夹板船和赤嵌楼炮台火力的拦阻,只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顺利通过了这条险阻的航道,在赤嵌西北约十里地的禾寮港登陆。台湾各族人民闻讯接踵而至,“男妇壶浆,迎者塞道”,争先恐后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祖国大军登陆,表现了台湾各族人民殷切盼望和热烈欢迎祖国大军收复台湾的热情。
郑成功大军在台湾登陆后,立即扎下营寨,准备从侧后进攻赤嵌楼。
荷兰殖民者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赤嵌城和台湾城之间的海道也已被郑军封锁,使两地的殖民者无法互相援助。当时,荷兰侵略军头目揆一据守在台湾城(即热兰遮城堡),城中只有荷兰侵略军一千一百多人。据守赤嵌城(即普鲁文查城堡)的是荷兰侵略军司令官描难实叮,城中荷兰官兵也只有三四百人。此外,在台湾城附近停泊的荷兰船仅仅只有两艘战舰、两艘小艇和一些帆船。荷兰侵略者妄图凭借这些船炮和城堡,乘郑军立足未稳之际,打退郑军。四月初三,荷兰侵略军从海陆两路出击。在海上,荷兰殖民者以其主力舰赫克托号企图阻挡郑军战船。郑成功以众敌寡,集中六十艘最强的战船将它团团包围,用猛烈的炮火,把赫克托号击沉。接着,其他三艘荷兰船也被击溃,其中一只缩回台湾城下,一只逃往巴达维亚。在陆上,当郑成功大军从北航道登陆禾寮港时,荷兰殖民者派汤马斯·贝德尔上尉带领二百四十名士兵企图阻止。这个贝德尔上尉,就是绰号叫“拔鬼仔”的,他竟狂妄地说什么只消一阵排枪就可把中国军队打散。郑成功命令部将率领七百多名战士,从侧翼绕过小山,向敌人后面抄袭,大军主要以弓箭从正面迎敌。在郑成功四千大军的围攻下,荷兰侵略军腹背受敌,当场被击毙一百一十八人,贝德尔本人也随之一命呜呼。与此同时,荷兰殖民者又派阿尔多普上尉率领二百名士兵,乘舢板到赤嵌附近,企图阻挡郑军的登陆。结果遭到郑军优势兵力的攻击,大败而归。赤嵌城守将描难实叮,见郑军登陆,一面发炮,一面向台湾城呼救。揆一便命令阿尔多普乘船转往赤嵌城增援,但在郑军战船的阻击下,只有六十名士兵侥幸登陆,阿尔多普和其余士兵慌忙掉转船头逃回台湾城。
郑成功大败荷兰侵略军后,便以一万两千人的兵力围困赤嵌城。赤嵌城即普鲁文查堡,周围四十五丈,高三丈六尺,城墙上有四座炮楼。守城的荷兰殖民者为争取喘息时间,派人同郑成功“谈判”,表示愿向郑成功“年输口税若千万,并土产□□货随意听从,年年照例纳贡。……送劳师银十万两”。郑成功断然拒绝,他严正指出,台湾“一向是属于中国的。……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自应当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正当郑成功以重兵重炮围攻赤嵌城时,当地人民向郑成功献计说,赤嵌城中无井泉,城外高山有水自上而下,绕于城壕,贯城而过,这是城中的唯一水源,若将其堵塞,城中的荷兰军要不了三天就会自动投降。郑成功采纳这个计策,终于迫使荷兰守将描难实叮于四月初六在城头树起了白旗。
郑成功收复赤嵌城后的第二天,又指挥大军分水陆两路围攻台湾城。
台湾城即热兰遮堡,周方二百七十七丈六尺,高三丈多,分三层,下层深入地下一丈多,城垣坚固,四隅向外突出,置炮二十尊,南北还各置千斤巨炮十尊。守城荷军以密集火炮远射,封锁了周围每条道路。郑成功以正面进攻和侧翼迂回,水陆协同作战的战术,对台湾城进行围困。先派三四千人占据台湾城外市区,在市区平野架设二十八门大炮;然后派杨祥等率兵前往七鲲身,从左翼侧逼近台湾城。荷军一部行至七鲲身,还没来得及列阵对垒,即被杨祥率领的盾牌军冲垮,死伤过半,其余荷军狼狈退回台湾城。郑成功亲自指挥将士渡海移扎一鲲身,从南端进攻台湾城。在郑军进逼下,台湾城内的荷兰侵略者一片混乱。这时困守在城内的侵略军只有八百七十人,退据堡垒继续顽抗。郑成功一面准备攻城,一面敦促龟缩在热兰遮堡的荷兰殖民者出降。揆一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四月二十九日,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动猛攻,炮击达四小时之久,摧毁台湾城的大部胸墙,击伤许多荷军。揆一拼命在城上列炮还击,迫使郑军向后撤退。荷军乘势从城中冲出,妄图夺取郑军大炮,被郑军将领马信、刘国轩所率弓箭手击退。为尽量避免过多的杀伤,郑成功决定改变速决战为持久战。他一方面派提督马信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台湾城外市区进行围困,另一方面又派六千兵力逼近台湾城南,与马信互为呼应,配合行动。五月初二,郑军第二梯队黄安等六镇六千人,乘坐二十艘船只,抵达台湾城,从南面逼近该城城堡。郑军兵力得到加强,供给得到补充后,从五月初五日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都筑起防栅,并且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加强对荷军的围困。
在郑军的围困之下,台湾城内的荷兰殖民者由于疲惫和饥饿,兵士患血痢、坏血症、水肿,每天都有死亡。九个月内,饿死加上战死的达一千六百余人,最后仅剩下四百名健壮的士兵。
巴达维亚城的荷兰总督闻讯后,派了十艘兵船和七百名士兵,由司令官卡尤率领前往台湾支援。七月初五,这支援军到达台湾海面,不敢贸然驶进。直等到一个月后,即闰七月二十三日,才开入港内,企图进行偷袭。但还未及措手,就遭到了郑军水师的迎头痛击,卡尤率残部狼狈逃回巴达维亚。
经过八个多月的围困,郑成功下令在台湾城外增设炮台,挖掘战壕,准备发动总攻。十二月初六清晨,郑军以重炮轰击并进占乌特利支堡。十二月十三日,荷兰殖民头目揆一只得在投降书上签字,然后率部撤出了台湾。郑成功驱荷复台的伟大斗争,在台湾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终于赢得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历时多少年?
仅用九个月时间。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康熙元年初(南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扩展资料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间 清军进台湾时间 清朝如何管理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1683年,清朝政府派郑成功前部下施琅率领清军,终于击溃了郑克塽,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新历9月5日)向施琅投降,并于八月十八日(10月8日)剃发易服,“台湾有史以来首次正式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 。 郑克塽降清以后,康熙皇帝对台湾弃守问题询问朝中官员,而朝中官员对于台湾是否收入版图,分成两派。反对收入版图的官员认为台湾远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弃台湾,只保留澎湖,做为东南诸省的军事屏障,把台湾岛上的移民全部迁回大陆;赞成收入版图官员中以征台功臣施琅的意见最为有力,认为台湾土地肥沃,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可以担负起防卫东南各省得战略位置,避免台湾岛再度成为反清复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国家经费,也应保住台湾。1684年,康熙皇帝在统整思考两派意见后,接受施琅等赞成派官员意见,决定将台湾纳入版图 。 1684年(康熙23年)4月14日,台湾(时为台厦道台湾府)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三个县,府治设在今台南市;1718年(康熙57年间),蓝廷珍升任南澳总兵,返乡论及镇守南澳事宜,蓝鼎元乃上书数千言, 约翰·芬伯翁《澎湖岛及福尔摩沙海岛图》 1721年(康熙60年),朱一贵起事反清,蓝廷珍奉令平台,蓝鼎元奉邀随行,后应汉人拓垦范围扩张又于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增设彰化县、淡水厅,雍正5年(1727年)将原隶属台湾府之澎湖改设为澎湖厅;到嘉庆十七年(1812年),宜兰地区开垦人数之和已达数万之多,应居民要求故又增设噶玛兰厅,之后并重新画区,1787年(乾隆52年)将诸罗县改为嘉义县。 但大体上,清廷的治台政策,主要仍是依循内地的统治情况,消极的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并且视情况先鼓励人民开垦,其后再由官方在随后设治行政单位,或是依据军事的需求来调整。此种策略一直到1874年日军在牡丹社事件中犯台之后,才有所改变。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郑芝龙当年也拿台湾当过根据地,而且闹事的郭怀一传说还是郑芝龙的手下,所以这千丝万缕直接就指向了郑成功,将来有可能他可能要回台湾,荷兰人搞了一个防患于未然。怎么办呢?在自己的这个势力范围之内就开始搞戒严。跑到东印度公司的领导借了了12艘军舰,运来了很多的士兵,所以他们觉得有恃无恐。结果兵借来了之后一直不打,荷兰总部觉得这不是谎报军情嘛,结果上面领导一生气就要把荷兰人驻台湾的总负责人换掉,在这个轮换的过程当中,郑成功来了。
那么郑成功为什么这个时候来了呢?这里边有一个机缘,是双重需要。先说外因,是一个叫做何斌的人投靠了郑成功,带来了信息,带来了资料,并且带来了台湾本土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何斌是怎么样和郑成功见面的,这里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和荷兰人的命令有关,荷兰人相当的怀疑,当年郭怀一的起义就是郑成功策动的。所以他们很在意郑成功的船只来回的走动,凡是郑成功的船要路过他们的地界的时候,他们一定严加看官严加排查。荷兰人在这块横惯了,你排查也好,你管也好,你借我们东西也好,换成别家就算了,关键是郑成功的就不行了。人家老郑家在这牛多少年了,所以借完之后郑成功就怒了,下了一个命令港澳东西一国州府不准到台湾通商。和我老郑家为敌,我就干你! 荷兰人这是摸着老虎屁股了,那怎么办?于是当时的荷兰驻台总督就想了一招,就是想让这个何斌去找郑成功去说说,意思是我每年给你点钱,我给你点东西,我给你点武器,咱不要再封锁,这伤到了对你对我都不好!所以这才把何斌派了出去。这个过程当中,一看郑成功现在的这个状况,他就又想帮郑成功,于是就给郑成功出了一主意说你上台湾去吧,你爹当年在台湾多牛,你再把这个台湾夺回来,不正好能够再一次给你崛起的机会吗?这是一种关于何斌如何见到郑成功的说法。 另外一种说法就没有这么光明正大,因为在这个故事里面何斌是一个投机分子,何斌是一个底层的人,根据一些资料来说,这位姓何的先生他在荷兰人手下赌场欠的特别多,还不起了,跑路了。结果跑到跑郑成功那去里了,那郑成功会需要他吗?会,为什么需要?这就是郑成功之所以会在这个时间节点去收复台湾的两个原因当中的第二个,这是郑成功的内因。我们讲这个时间节点郑成功是特别特别难受的,因为呢就在此刻的几年之前清廷为了能够剿灭在沿海此起彼伏的这个反清的起义,所以干脆下令说,我们分不清楚哪个是顺民,哪个是要反清的,那我就不让你在这块生活了,这块土地不住人了。 从此以后在这发现的都是反清者,都是反贼。这招太狠了,老百姓你必须得搬,不然你是反贼得帽子往下一扣,谁能受得了?所以当时情愿不情愿的都退回来了。当然这中间肯定有一些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但是个人的家庭,团聚与否和国防安全一比较起来,哪个大哪个小每个人心里都有数,所以没办法只能这样。那这个事其实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郑成功那时候在这儿有势力有钱他不在乎这个,这回打完南京之后回来,自己一半以上的陆军都损失掉了,他穷了,所以他觉得肉疼了。在这怎么待,怎么难受,所以是两边都需要何斌,何斌要出路,郑成功更需要出路,这个时候两个人就碰上了。因此二人一拍即合觉得这事可行,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开始准备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
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而,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荷兰于台岛西南建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
二十四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
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
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
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
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
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
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
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
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
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
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扩展资料: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影响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
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对中国转口)—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荷兰东印度公司数度企图恢复这条航路,因而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
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
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
原因: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证明台湾自古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②遏制了西方殖民折向东扩张的脚步
③保障了东南沿海的安宁
④捍卫了民族独立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扩展资料: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
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对中国转口)—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荷兰东印度公司数度企图恢复这条航路,因而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
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
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至于大员长官揆一则因为投降而受到审判,被软禁于班达(Banda)群岛,直到1674年家人以25000荷盾将他赎回。1675年他出版《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一书为自己辩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哪个皇帝派去的?
没有皇帝指派,是他自己决定要收复的。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郑成(4)收复台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