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过哪些胜仗 此人深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器重,却逼死了魏延,最终下场很惨

火烧 2022-09-19 07:48:06 1052
此人深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器重,却逼死了魏延,最终下场很惨 对于魏延,刘备选择给他广阔的天地,诸葛亮却对他处处掣肘;对于马谡,刘备认为不堪大用,诸葛亮却对他委以重任。不过终究还是有人,能够被这二人一起赏

此人深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器重,却逼死了魏延,最终下场很惨  

对于魏延,刘备选择给他广阔的天地,诸葛亮却对他处处掣肘;对于马谡,刘备认为不堪大用,诸葛亮却对他委以重任。不过终究还是有人,能够被这二人一起赏识,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个人。能够被刘备和诸葛亮同时赏识,可见其能力非常卓越,可是他最终却以自尽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又为什么而自尽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此人名叫杨仪,字威公,是襄阳人氏,在关羽驻荆州的时候,他前去投靠,又被关羽引荐给了刘备。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意思是说,刘备与他讨论用兵之事,他能够对答如流,与他讨论政务得失,他也能侃侃而谈,所以刘备非常赏识他,并将他辟为了左将军兵曹掾。通过此事,我们不难看出,杨仪并非仅会纸上谈兵,否则刘备不会对他是这般态度,马谡就是最好的例子。

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过哪些胜仗 此人深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器重,却逼死了魏延,最终下场很惨

那么诸葛亮重用他,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三国志·杨仪传》中提到,诸葛亮每次出征的时候,把处理军队杂务,调度粮草等事情,全部都交给杨仪负责。要知道在诸葛亮虽然没有揽权之心,却在马谡被斩之后,很难放心别人了,他能够在行军之时,将这些事务都托付给杨仪,足以看出诸葛亮对他的倚重。那么即得刘备赏识,又得诸葛亮倚重,杨仪的前途本该一片大好,可是据《三国志》记载,他最终选择了自尽身亡,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上绝路的。

一、性格存在缺陷,嫉贤妒能

杨仪此人,才能过人,却品行有缺,而且他无容人之量,在魏延权势最盛的时候,只有他对魏延不假辞色,导致两人之间,势如水火;魏延被杀后,他将魏延的头踩在地上,大骂:“庸奴!复能作恶不?”而且他这样的性格并非只针对魏延。北伐结束之后,原本曾是他下属的蒋琬,接过了诸葛亮的大权,他却只得了一个闲职。这时他不但没有反思自己,反而恼恨不已,甚至出言不逊,甚至说过有谋反之嫌的话。据记载:“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性急且善妒的性格,在官场上,必然是走不远的。

二、无防人之心

杨仪此人不但性格急躁,心胸狭隘,还口无遮拦,因为当时他常出言不逊,大多数人害怕被他连累,所以都不敢与他交往,他不但没有吸取教训,还在费祎前来安慰他的时候,大发牢骚,说如果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率大军降魏,必然不会落到现在的地步,只可惜后悔已经晚了。

如果他仅是抱怨一下,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费祎或许还会帮他隐瞒一下,但是谋反这等敏感的事情,谁敢轻易沾身呢?所以费祎像当年的马超一样,举报了自己的老友。此事让刘禅震怒不已,想要将他斩杀,幸亏蒋琬力保,他才保住一条性命,被贬为庶人,并遭流放,前往了荒凉的汉嘉。不管他是否真的想谋反,对着费祎这样的蜀汉忠臣口无遮拦,他又怎会不被治罪呢?

三、不知悔改

侥幸保得一条幸命之后,他并没有悔改,反而更加意难平。《三国志·杨仪传》记载:“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意思是说,杨仪到了流放之地后,又上书诽谤别人,而且语言非常偏激。这次刘禅是彻底生气了,直接下令将他押回成都治罪,别说蒋琬等人保不住他,就算诸葛亮复活,他也无力保命了。杨仪虽然情商低,但是他的智商还是正常的,所以知道回天乏术之后,他选择了自尽。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杨仪之死,与他人无关,是他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害死他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正如陈寿所言:“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