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诗人李商隐的诗有哪些 春雨(唐代李商隐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春雨 唐代李商隐诗作 详细资料大全 《春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一首情诗。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悽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

春雨(唐代李商隐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春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一首情诗。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悽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全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隐喻著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著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春雨创作年代:晚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律诗作者:李商隐题材:爱情诗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名家点评,作者简介,作品原文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 1,白门寥落意多违 2。 红楼隔雨相望冷 3,珠箔飘灯独自归 4。 远路应悲春晼晚 5,残霄犹得梦依稀 6。 玉珰缄札何由达 7,万里云罗一雁飞 8。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袷衣:即白袷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缄札:指书信。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白话译文
初春我身披白色便服躺在床上,眼前寥落的景象令我万分感伤。 你住过的红楼在雨中更加凄凉,我默然归去任珠帘在风中摆动。 在远路奔波却已暮春令人感伤,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我的一片痴情却无法传递给你,春阴云弥漫大雁正在为我传书。创作背景
《春雨》作于大中四年(850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 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但对于诗人所思为何人又有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诗人所念之人应当是柳枝,就是《柳枝五首·序》中提到的那位属意于他、最后却被他人夺走的洛阳痴情少女。有人说红楼之上的那位姑娘就是后来成为李商隐妻子的王氏,当时落魄不堪的李商隐不过是王茂元手下的小小幕僚,却看上了人家的千金小姐,自然是有些苦涩难言的了。还有人推断这位可望不可及的女子是女冠,就是《碧城三首》和《重过圣女祠》等诗中反复提到的那位陪同公主一块儿入道观的宫女。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诗人重寻旧地,不见所爱女子,因而惆怅不已。诗中借助飘洒的迷濛的春雨烘托别离的寥落与怅惘,渲染伤春怀远、音书难寄的苦闷,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春雨》意境图 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幽美凄艳。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意象与辞采,表达复杂的心绪。在这首诗中,红楼、珠箔、春雨、灯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悽美幽约;春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 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内涵极为丰厚,决不仅仅围绕单一的情绪反复吟唱,而是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著另一重情思。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名家点评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此借春雨怀人,而寓君门万里之感也……此等诗,字字有意,概以闺帏之语读之,负义山极矣。 《玉溪生诗意》:中四是白门怅卧时忆往多违事,末二句是怅卧时所思后事。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此亦应辟无聊、望人汲引之作,盖入藩幕未出长安之时也。 《玉溪生诗说》:宛转有味。平山笺以为此有寓意,亦属有见。然如此诗即无寓意,亦自佳。 《唐贤清雅集》:以丽语写惨怀,一字一泪。用比作结,不知是泪是墨,义山真有心人。 《李义山诗辨正》:此与《燕台》二章相合。首二句想其流转金陵寥落之态。三四句经过旧居,室迩人遐,唯笼灯独归耳。五句道远难亲。六句梦中相见。结即“欲织相思花寄远”之意。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