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古刹 五代古刹安仁寺
五代古刹安仁寺
安仁寺,坐落于石后乡光荣村。
始建于唐代,确切时间有三种不同说法。
据南宋《三山志》、清李拔《福宁府志》、卢建其、张君宾《宁德县志》作“唐大中元年(847)建”,明万历《福宁州志》作“大中二年(848)建”。
韩信同《重修安仁寺碑记》作“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建”。
时由开山祖师玄证募化里人陈侍御,舍宅第、水田、山园数百亩建造。
咸通元年(860),赐额“安仁”。
宋开禧元年(1205)、元至元十九年(1282)两度重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知县汪大润、游击林佗、守备黄家相(乾隆志作“黄天相”)捐俸重修大雄宝殿。
乾隆二十年(1755)重建山门,并修大殿。
现存寺院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塑像,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重檐歇山顶,高约九米,保存完好。
2003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仁寺历史悠久,几经兴废,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较多。
寺院大殿门口有一块“敕赐安仁寺”的匾额,是康熙三十四年修造大殿时所立。
大殿天井中保存嘉靖年间修寺碑和多个石槽。
另外还有宋代覆莲纹柱础、神奇奥妙的“金刚石琢”等珍贵文物。
寺后有一座清代的僧人墓塔,造型古朴,保存完整。
安仁寺山环水绕,自然风光独特。

寺前后有十景,名曰“钟山广乐”、“鉴水清晖”、“文峰耸笔”、“卓锡飞泉”、“云留石洞”、“霄举旗冈”、“黄金锡印”、“横空玉枕”、“唱晓碧鸡”。
并载入乾隆版《宁德县志》。
正由于安仁寺风光旖旎,殿阁宏伟。
自宋以来,游人不绝,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咏。
南宋嘉定三年(1210),曾任柳州知州的东山人陈纪应寺住持通一之请,撰写修寺碑记。
元至元十九年(1282)寺院重修,理学家韩信同受邀亲撰寺碑,碑文今仍完整保存于地方志中。
明天顺元年(1457)任宁德教谕的江西鄱阳人李辅在游览安仁寺时,留有七律一首。
诗曰:“翠微深处有袛园,门外惟闻鸟雀喧。
兀兀楼台经岁月,钦钦钟鼓应朝昏。
花飞春院奇香谒,云护珠林绿影屯。
叠嶂层峦增胜概,依稀风景似桃源。”诗人通过细腻深入的观察,将安仁寺周围清幽动人的山水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安仁寺还流传着一个“安仁和尚下暖雪”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古代寺院生活的安逸舒适。
这从南宋陈纪《重修安仁寺碑记》中可以得到印证。
他说:“浮屠氏逸居饱食,视以为当。
然而不知所从来者。”字里行间充满着批评的口气。
追问
我说的是温州的
追答我以为是这个,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