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不是曾国藩李鸿章,是学习朱元璋的他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不是曾国藩李鸿章,是学习朱元璋的他
清朝晚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八旗兵、绿营毫无作战能力,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清政府将权力下放到了地方督抚、乡绅等手中,允许他们自行招募兵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练。从1853年开始,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地方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等农民起义的主力。
李鸿章剧照
不过,要说到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军阀,却并不是曾国藩、李鸿章,虽然,他们拥兵自重,有着自己的私人部队,但是,他们还是隶属于清政府,而且要听从清朝皇帝的调遣,根本谈不上军阀。
另外,《辞海》对“军阀”一词的解释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也就是说在自己的地盘上,军阀可以主导一切,可以征税、征兵、征粮。在清朝晚期,就有这么一个人,可以被称得上军阀,他就是苗沛霖。
苗沛霖剧照
与洪秀全类似,苗沛霖也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秀才,获得了功名之后,他既没有升官发财,也没有光耀门楣,想要出人头地,又生逢乱世的的苗沛霖,认为这正是“大丈夫得志之秋也”,于是,他跑到了皖北的雉河集,投靠了捻军的张乐行。
由于当时的皖北地区交通落后,教育也不发达,捻军中的读书人很少,读过书、头脑又灵活的苗沛霖很快受到了张乐行的重用,在捻军中他被称为“红笔师爷”。没过多久,不甘屈居人下的苗沛霖,去到了清寿州,借着清政府让地方“团练自保”的风口,苗沛霖成为一名练总。
朱元璋剧照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与陈友谅、张士诚争夺天下的时候,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苗沛霖在学习朱元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筑寨、广聚粮、缓称王”的计策。1856年夏,苗沛霖的苗家军不断开始壮大。
苗沛霖毕竟是读过书的人,他将队伍编排、束号令、齐金鼓,不听号令者以军法处置,于是,苗沛霖的队伍开始走上正规化,也因此,苗沛霖成为了太平天国、清政府拉拢的对象。
到了1860年,苗沛霖的势力“南通光、汝,西薄归、陈,东逾州来,北尽黄河之浒……众数十万”,在他所控制的地盘内,苗沛霖令行禁止、擅自生杀,俨然一位土皇帝,就连清政府的钦差大臣胜保、巡抚翁同酥也得受其胁迫。
陈玉成剧照
蒙城、宿州等地的清朝官员被苗沛霖的心腹取代,清政府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名存实亡,综上所述,苗沛霖才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军阀。
曾经背叛太平天国,出卖陈玉成的苗沛霖,最终被自己的部下给杀害,可谓是因果循环。
参考资料:《剑桥中国晚清史》、《军阀论》等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