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欧洲著名战役 欧洲古代战争最大的战役有多少人参加
欧洲古代战争最大的战役有多少人参加
欧洲古代战争最大的战役有多少人参加
30年战争时期战场阵亡量只有数千人,阵亡率为3%到15%不等,可想而知战争规模有多小,就这,还被欧洲人成为史诗战争宣传了几百年,老实说,欧洲中世纪的战争规模绝大部分就是两个乡长约在一起打群架罢了
上甘领战役有多少人参加
上甘岭战役我先后投入近三万人,美联军投入近七万多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攻势,于1952年10月一11月,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先后动用美7师,韩2师,对上甘岭南侧实施猛烈进攻。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顽强抗击,至20日,两高地表面阵地失守,防守分队转入坑道。"联合国军"用轰炸、薰烧、封锁等手段围攻。坚守坑道分队克服缺粮、缺水、缺弹等严重困难,坚持作战,打破围攻,守住了阵地。从30日开始,志愿军经过充分准备,实施反击,坑道内外部队密切配合,夺回表面阵地,击退"联合国军"的连续反扑,至11月25日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43天。
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据志愿军统计,自己伤亡1.15万,估计杀伤敌军2.5万人,创造了我军历史上所没有的坚守防御成功的范例。

长岛战役有多少人参加?急需!
长岛战役参战方兵力: 十五万
古代,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有多少军队参战?
隋炀帝对高勾丽(朝鲜)的战争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军以数百万多之众分陆海两路进攻,横渡黄海直奔高勾丽。正规军达130万预备兵力达200万运粮人员多达600~700万之众军队最前列到后尾距离长达960里,创造了世界古代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规模。
古代史书上仅对海上的隋朝水军有这样的描述:“舳舻数千里,浮海见进,入至淠水(今朝鲜的洛东江)”。
中山战役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日本)
(1)阜墟战斗 1942年春,日伪乘中山游击队主力部队转移之机,从3月16日起,从佛山、江门、番禺等地调集4000多兵力,向三、九区进行“梳篦式”扫荡。驻九区的国民党“挺三”部队早已闻风而逃,只剩下由共产党领导的梁伯雄大队坚持留守九区。此时在河冲水网地带活动的中山抗日武装主力已调进五桂山区,由杨日韶出任该队领导。敌伪进攻时,杨日韶等率队经过几天的激战,终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市桥的汉奸立即调派一个营进驻阜墟。九区的抗日形势陷入低潮。为挽回中山抗日形势,5月下旬,谢立全率领主力部队70多人,二区部队30多人,会同杨日韶、梁伯雄部队夜袭阜墟。战斗共歼灭伪警中队和伪军一个连,缴获长、短枪50多支。阜墟一战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为开启中山抗日战争的局面起到积极作用。 (2)粉碎日伪“十路围攻 1944年1月31日,日、伪军出动步兵8000多人,骑兵100多人,分十路围攻五桂山区。指挥部部署逸仙大队、义勇大队共600多人,民兵100多人投入战前准备,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并派出主力布防于石莹桥山岭,扼守敌军必经之路的大帽山制高点。是日清晨,日伪军一路约千余人经牛爬石进入厂莹桥时,遭到游击队和民兵伏。敌人多次进攻均被击退,遂于下午撤走。其余九路敌军被游击队小分队用“麻雀战术”拖住,多日无法前进和互相策应。2月3、4两日,指挥部派出主力在民兵配合下,乘虚袭击驻石岐、唐家之日伪军巢穴,各小队同时四面袭扰日伪,并破坏公路桥梁和通讯设施。敌人在四处受敌情况下,4日晚全部撤离五桂山区。此战共毙伤日伪军120多人,缴获步枪林18支,烧毁敌营一座,并截回物资一批。日伪军原计划一个月的“十路围攻”,仅5天就被中山抗日军民所粉碎。 (3)粉碎日军“四路围攻” 1944年7月4日,日军从各地调集1000多人及100多骑兵,分四路向五桂山区进行报复性进攻。指挥部作出了“集中主力,歼其一路,其余以中队为单位分成战斗突击小组,分散在各地开展麻雀战,到处扰敌,以拖住各路敌人前进,避免正面接触”的应战计划。南番中顺游击队指挥部派义勇大队的仲恺队、黄蜂队及连排、班排训练班的学员约130多兵力,分成四组分别抢占4个制高点。凌晨,负责主攻一路日军在炮火掩护下,从石门进入,开始向张蟛蜞村背后山制高点发起进攻。游击队接连击退日军六次冲锋。下午,日军增援至,立即组织第七次强攻。当时义勇大队腹背受敌,情况十分危急,幸指挥部直属的雄狮队及时赶到,从两侧夹击日军。向旗岭、大寮、槟榔山进犯之三路日军,均被指挥部派出的游击小组利用地雷战、麻雀战所阻击。无论日军走到哪里,都被扼守在桥梁要道、占据高地的游击队员袭击,寸步难行,便连夜撤出五桂山区。此战击毙日军少佐军官以下近百人,缴获武器一批。重创了日军的力量,为五桂山抗日根据地赢得了一段相对较长的稳定发展期 (4)珠江海鹰战 1943年春,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建立海鹰队,队长卢少彬。该队活动于珠江口中山沿海一带,4条大帆船和2条小船,共60多人。在开展海上游击战中,打击了珠江口岸一带的汉奸、伪军及土匪势力,保护了渔民的正常生产,进一步加强了与东江游击区的联络。 (5)抗击日伪“六路围攻” 1943年6月,日军和伪军第四十三师彭济华部出动4个团的兵力,分六路从石门、合水口、长江、灯笼坑、石莹桥围攻五桂山区。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实行避敌主力、集中力量歼灭敌军一路的战术,隐蔽在大寮和长笼坑内的悬崖山涧之中,寻找机会打击来犯之敌。日伪军到处搜寻,疲于奔命,毫无所获。而游击队则乘敌不备,在山区群众支援下,利用山涧、丛林以及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到处突袭和骚扰敌军,共毙伤日伪军数十人。敌人原定十天的围攻计划,仅三天便被游击队所击破。 (6)三山虎血战 1945年5月9日,珠纵一支猛虎队24名战士奉命于三山虎山阻击从灯笼坑进攻五桂山区的300多日军,1000多伪军。战斗从凌晨4时打响,至上午8时,猛虎队连续击退敌人两次强攻。因弹药消耗大半,急需补充,便兵分两路,一路13名战士转移阵地求援。一路11名战士坚守阵地。留守的11名战士最终因弹药耗尽,9名牺牲,1名重伤,队长在敌人冲上来时纵身一跃,滚下山去冲出重围。此时求援的队伍与民权队战士赶到,两面夹击山腰上的敌人。敌人措手不及,伤亡甚多,遂放弃山头,撤出灯笼坑。猛虎队、民权队以少胜多,完成了掩护指挥部和主力安全转移的任务。
台儿庄战役有多少人参战
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动用2支步兵旅(其中一支仅有半数兵力),另外还增派2支野战炮兵团,2支山炮连,1支野战重炮兵团,1支工兵营,2支轻装甲车连等强化火力,考量连月作战耗损,实际规模应在2万人上下。
中国军队作战序列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副司令李品仙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参谋长王化宇(左翼兵团)
第27师:黄樵松
独立第44旅:吴鹏举
第30师:张金照
第31师:池峰城,副师长康法如
第30军:田镇南
第42军:冯安邦
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参谋长万建藩(右翼兵团)
第4师:陈大庆
第89师:张雪中
第6师:周碞
第139师:黄光华
第2师:郑洞国
第25师:张耀明
第110师:张轸
第13军:汤恩伯〔自兼〕
第52军:关麟征
第75军:周碞
第85军:王仲廉
炮兵第4团 孔庆桂
炮兵第7团(沈阳兵工厂仿克鲁伯75野炮
炮兵第10团一连(SFH 18/32L)
第57军第333旅王肇治
第13军骑兵团
骑兵第9师:张德顺
第13师:吴良琛
第87军
日本军队作战序列
第二军司令西尾寿造
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参谋长樱田武
步兵第21联队:片野定见大佐
步兵第42联队一个大队
野战炮兵第五联队:小堀是繁大佐
山炮兵一个中队
步兵第21旅团:阪本顺少将(阪本支队)
步兵第9旅团团
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参谋长堤不夹贵
步兵第10联队:赤柴八重藏(沂州支队)
步兵第63联队:福荣真平上校(台儿庄派遣队)
步兵第33旅团:濑谷启少将(濑谷支队)
步兵第 .旅团
独立机关枪第10大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10中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12中队
野战炮兵第10联队(缺一个大队):谷口春治
临时野战炮兵中队(九零野炮)
临时山炮兵中队
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缺一个大队)
驻华日军炮兵联队第3大队(榴弹炮)
工兵第10联队
以上不含野战医院、补给队、通讯队
三大战役电影共有多少人参加拍摄?
花絮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这部片子几乎动用了全国的军区,因为拍片之前,要求军方配合拍摄的命令是直接由军委下发到军区的,动用100万人次以上,几乎是有战场的戏,都有100以上的军队参与。
这片子,老外的所谓大场面都只能望而兴叹了,他们只有用电脑来做,而我们是真人参与拍摄。
向三大战役的全体摄制组致敬!向支援电影拍摄的人民解放军致敬!
古代欧洲的战役一般多少人?
要想进行决战性制的会战,双方统帅都会先调动各自所辖军队,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试图将敌军引诱或逼迫至对己有利的地点,并等待对己有利的时机进行决战。这个过程必然会有一方最终夺得战略主动权,从而将敌军或逼入绝境或造成合围等非常不利的态势。但有时双方统帅都认为己方将于对方,或条件所限不得不马上应战,这种情况下双方就会很快形成对峙,并最终暴发决战。
决战前,双方对峙,各自统帅召集麾下将领商议战术,并下达任务,在主帅认为合适的时机开始向敌进攻。开战后双方将领多在前方直接指挥部队作战,主帅则在阵后观察战役进展情况,以便随时做出调整。
至于战书之类,则是挑战敌军一种方法,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当一方取得战略主动权之后,如其想战,则对方不得不战,何时、何地交战完全是由掌握主动一方来决定的。
说到排兵布阵,古代欧洲军事艺术最辉煌的时候一般是统一装备的方阵形式,比如希腊的长枪方阵、罗马的步兵战线等,至于中世纪时期,则很少有军事艺术可言,小封建地主式的临战征召农民入伍之法,使中世纪的步兵很快未落,从而使重骑兵成为欧洲战场上的主力,其战法也相当简单:训练有素的骑士排成横列直接向敌军冲锋。
而古代中国的军队则注重小组配合,比如秦军一伍中就装备着各种兵器,互相之间配合作战,以形成合力。同时全军则摆成各种战阵,优秀的将领会讲究以正合,以奇胜。即在正面布置防御性的阵列,与敌接战时保持不败之地并拖住敌军主力,而以另一部机动性、攻击性较强的部队在适当的时机加入战场打乱敌军阵形,或切断敌军退路,或破坏敌军补给,以此造成敌军的混乱,从而使正面战场获得优势,最终击败敌军。这种方法在中世纪之前的欧洲也有很多著名的将领使用。
另外较有特点的军队是以蒙古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其战法侧重骑射,一般不与敌军近战,而是依靠强大的机动能力和精准的骑射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逐步削弱、蚕食敌军,当敌军混乱、士气低落或实力大减时再发起冲击,最终将敌军消灭。
二战有多少人参加?
二战中,战争各方动员的总兵力为1.1亿人。其中德国动员1700万(阵亡约800万);日本动员970万(阵亡约250万);苏联动员3450万人,战争结束前为1280万;美国军队在杜鲁门裁军前总数为1100万,裁军后不足1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