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 周亚夫 汉景帝专门请周亚夫吃饭,为何吃饭时,又不给周亚夫筷子?
汉景帝专门请周亚夫吃饭,为何吃饭时,又不给周亚夫筷子?
周亚夫是汉朝名将,曾帮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这让汉景帝很器重周亚夫,让他做了丞相,使周亚夫能够参与到国家政事决策中。按理说,周亚夫位高权重,很受汉景帝器重,为何在宴席上,汉景帝还要用生肉羞辱周亚夫?
周亚夫是名将周勃之子,由于他是次子,没有继承父亲爵位的权力,只是做了一个河内郡守,但不久哥哥因犯错被撤销了爵位,在群臣的推荐下,周亚夫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公元前158年,匈奴进攻汉朝,身为河内太守的周亚夫也参与了防御匈奴之战。这场战争中,周亚夫因为治军有方、纪律严明,受到了汉景帝赏识,在仕途上开始青云直上。战争爆发后,汉武帝去前线慰军,到周亚夫军营时被卫士拦住,获得周亚夫将令后才准许入内,进入军营又被士兵告知不能驾车疾驰,这让皇帝身边的官员、随从不满,但汉景帝认为,这是周亚夫治军有方,开始赏识和重用周亚夫。战争结束后,汉武帝让周亚夫做了中尉,掌管京城兵权,负责京城守卫。

汉文帝在弥留之际,交待汉景帝:“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死后,汉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他也遵循父亲教诲,对周亚夫委以重用。
汉景帝上台之后,藩王尾大不掉,威胁到了皇权,汉景帝听从大臣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此举引发了诸王不满,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汉武帝为平息叛乱,杀了晁错,但诸王没有退兵的意愿,危急时刻,汉景帝重用周亚夫率兵平叛。周亚夫不辱使命,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平定叛乱。但在平叛中,周亚夫为大局着想,没有出兵救梁国,这使他和汉景帝胞弟梁王产生了矛盾。
七国之乱平定后,周亚夫因功被任命为丞相。周亚夫军事才能突出,但政治上略显青涩。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得罪了梁王,使梁王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影响了周亚夫在汉景帝心中的形象。同时,政事上的几件分歧,也使周亚夫和汉景帝离心离德,让汉景帝对周亚夫产生了不满情绪。
一是皇后兄长封侯事件。窦太后想让汉景帝封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汉景帝也想封王信为侯,但知道这样不符合规定,于是推脱说和大臣商量。在朝堂上,汉武帝和群臣商议此事,希望大臣替他想出封王信为侯的理由,但周亚夫却说,高祖说过,外姓不能封王,没有功劳不能封侯,封王信为侯违背祖制,汉景帝听后是沉默不语。这件事让汉景帝不满,也让周亚夫得罪了窦太后、王信等皇亲国戚。
二是封匈奴降将为侯之事。在和匈奴的对抗中,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主动投降了汉朝,汉景帝为了鼓励其他匈奴将领也主动投降汉朝,准备封唯许卢五人为侯,但周亚夫认为他们是叛国之人,品行不端,若将他们封侯会在国家起到恶劣影响。汉景帝听后,认为周亚夫迂腐,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将五人尽皆封侯。这件事给了周亚夫很大打击,他称病想辞去丞相官职,汉景帝也顺势解了周亚夫职务。
周亚夫虽然辞官闲赋在家,但汉景帝爱惜其才,想重用他,于是将他招入宫中设宴款待。他让使者在周亚夫面前放了一块生肉,并不给他筷子,想试探周亚夫的脾气改了没有。周亚夫看到无筷吃饭,很不高兴的向管家要筷子,汉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羞愧不已,赶紧下跪向汉景帝道歉,汉景帝说了“起”之后,周亚夫站起了身,但未等汉景帝说话,周亚夫转身离开了皇宫。汉景帝看着周亚夫离去的身影,叹息的说道:“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可见,汉景帝还是想重用周亚夫,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儿子,但周亚夫脾气倔,做事固执,让汉景帝不放心将儿子交给周亚夫辅佐。汉景帝让使臣给周亚夫一块生肉,一是想试探他的脾气,二是希望借此打压周亚夫的锐气,使他能够成为听话的臣子,以便更好的为其所用,但周亚夫的表现让汉景帝失望了,使他没了利用价值。
周亚夫年龄渐长后,他的儿子周阳为了让周亚夫在地下,也能够如身前一样成为一个大将军,偷偷买了500副甲盾,准备周亚夫死后发丧用,但古代禁止个人购买甲盾。遭人告发后,汉景帝以谋反罪名将周亚夫关押,以变查明情况后再对周亚夫进行处置,但脾气倔强的周亚夫,为证清白在狱中绝食而亡。一代名将就此损落,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