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吟唱古诗词的歌曲 诗歌的吟唱比历史

火烧 2022-04-20 00:30:49 1060
诗歌的吟唱比历史 1.示例一:历史的记载不如诗歌的吟唱更接近真理,因为历史只是记述个别的事实,而诗歌是表现人类普遍的情绪和意义。示例二:历史的记载只是记述个别的事实,因而不如能够表现人类普遍的情绪和意

诗歌的吟唱比历史  

1.

示例一:历史的记载不如诗歌的吟唱更接近真理,因为历史只是记述个别的事实,而诗歌是表现人类普遍的情绪和意义。

示例二:历史的记载只是记述个别的事实,因而不如能够表现人类普遍的情绪和意义的诗歌的吟唱更接近真理。

(语序正确1分,句子间逻辑关系正确1分,语言流畅1分。其他说法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重组句子必须保证答案和原句在意思和逻辑上保持一致,首先要用“历史的记载”做开头,变换第一句,其次要注意本题原句的主要逻辑是因果关系,第一句为果,“因为”后为原因,答案不得改变该逻辑关系。

2.现代人如何吟唱传统诗词

先看《王直方诗话》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东坡守钱塘,功父过之,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声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来?'坡曰:'十分来也'。

祥正惊喜,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十分也。

'”一首原本写得并不很好的诗,经作者一番声情并茂的吟诵,苏东坡评委给了他满分。虽然是开玩笑,但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吟诵对诗词的重要。

不但古人写诗要吟、填词要唱,就是现代人写诗,自己也要朗诵好几遍。通过朗诵,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声韵还不和谐,哪个字还需要更换,便于修改。

可见,无论古今,人们都很重视诗词的吟唱。更何况诗词的感染力,往往要通过吟唱表现出来;学习古代诗词,也往往就是从吟唱开始。

古诗词是可以吟唱的。所谓吟,就是诵读,一种不急不慢,韵律性、节奏性极强的诵读。

所谓唱,按国际标准汉字大词典的解释,是依照乐律发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歌唱。看来,吟和唱是有区别的。

是否能这么说:可以用乐谱记录其声,则为唱;无法用乐谱记录,则为吟。但吟和唱又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有联系的。

吟是没有音符的唱,唱是有音符的吟。有时候还可以吟中有唱,唱中有吟。

二者合二而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古诗词不但都可以吟,而且很多还可以唱。

如乐府诗都可入乐演唱,词更是都能演唱。但是,古人究竟是怎样吟唱诗词?我们知之甚少。

现代人吟唱诗词,显然无法做到和古人一样。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的变化,诗词吟唱的方法也理应有所变化与发展。

现代人的吟唱方法,应该比古人更科学、更先进。事实上,现代人不但可以把传统诗词吟唱出很好的效果,而且吟唱的方式还多种多样。

如果按照吟唱者所使用的语言来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用普通话吟唱在现代中青年人中,普通话是很普及的。用普通话朗诵、演唱旧体诗词,在电视、电影以及各种晚会上经常可见。

不过,在吟诗时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即“平平仄仄”抑扬交替的规律,以及诗词的音乐性和诗词的韵味。有些字的读法还要作特别的处理。

比如:加拿大藉华人学者叶嘉莹先生有不少吟诵诗词的录音资料,她就是用普通话来吟诵的。虽说是用普通话,但有些字听起来并不是普通话的读音。

叶嘉莹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是在北京出生的人,我只会说普通话,我不能读出正确的入声字来。但是,为了古诗的声调听起来能够谐和,合乎古人的声调,我尽量把入声字都读成第四声仄声字。”

经过这样的处理,听起来就比一般的朗读更有韵味了。如果在吟诵的过程中能像配乐诗朗诵那样配上一点音乐,效果就会更好了。

用普通话演唱传统诗词就更多了。这种演唱需要和一般歌曲那样先对唱词进行谱曲,演唱者只要按照乐谱进行演唱就行。

(当然,要唱得好,还要看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由于是有固定曲调的演唱,一般就不能随意发挥。

比如md诗词就有许多谱成了歌曲演唱。二、用方言吟唱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

普通话的推行并不太久,而方言却千百年在各地扎根。用方言吟唱诗词,久已有之。

广东人用粤语或客家话吟诗,福建人、台湾人用闽南话吟诗,上海人用上海话吟诗,各地的人都会用他们当地的方言吟诗。在当今的舞台或屏幕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人用湖南话学md吟诗,用四川话学陈毅元帅吟诗。

听起来很有地方韵味。笔者有时候也用南昌话吟诵传统诗词。

南昌话里入声字非常明显,用它吟诗抑扬顿挫特别分明。传统诗词也可以用方言吟唱,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教育学程中心闽南语讲师梁炯辉先生对此有专门研究,并且开设相关课程。

如湖南常德几近失传的诗弦艺术,就是将古典诗词配乐并用常德方言吟唱的。值得一提的是,特别适合诗词吟唱的是那些保留了古音的方言,比如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等南方方言。

用这些方言吟唱诗词,容易分辨平仄,抑扬顿挫分明,韵味很足。现今的年轻人特别是城市的青年学生,对普通话是非常熟悉的。

因为他们从小就听普通话、讲普通话。这无疑是时代的一大进步。

但今天的青年学生对方言却知之很少。不了解一点方言知识,对于学习继承古代文化、民族文化是不利的。

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重视方言的研究利用。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方言消亡了,人们怎么去面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

三、用戏曲语言吟唱中国戏曲与古典诗词同属中华瑰宝。据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戏曲剧种名录》列示,中国传统戏曲有一千多个剧种。

在许多戏曲中都有诗词吟唱。以传统京剧为例,角色初次上场时,常常要念一首韵律性极强的定场诗(或对子),还往往是用韵白来念,念得不紧不慢,抑扬顿挫,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比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战运机谋,男儿若得擎天手,自然谈笑觅封侯。”实际上,这就是一段高质量的诗词吟诵。

京剧韵白用的是中州韵、湖广音,还讲究尖字、团字、上口字。笔者觉得用这种形式来吟诵诗词,古味、韵味一定不错,就试用它吟诗给周围的朋友听,大家也都说好听。

3.诗歌的发展史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

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1、郊庙歌辞;2、相和歌辞;3、鼓吹曲辞;4、杂曲歌辞。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

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我们简略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其诗的内容尤为丰富,通过对农村田园生活之吟唱,表现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与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抗议。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陶渊明具有敏锐的领悟力,生存在那与大自然距离很小的环境中,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出见一辙,对它歌颂咏唱,以至于复归自然。

如他的《归园田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四、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三)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在中晚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

吟唱古诗词的歌曲 诗歌的吟唱比历史

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五、宋代诗词 词起源于唐代。宋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

北宁著名的词家有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苏轼(号东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

苏词题材广泛,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风格亦多样,但其主体风格是豪放的。他不仅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而且也用来表现爱国激情和反映农村生活,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情古》,表现诗人对理想之执着与追求,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感情奔放,联想丰富,笔力豪迈,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作品。

南宋著名词人是张孝祥、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 宋代著名诗人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文天祥,其中以陆游和苏东坡的成就最高。

陆游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他的不少诗篇洋溢爱国主义豪情,激越悲壮,雄。

4.最早诗歌的总集,有多少年的历史

最早诗歌的总集是《诗经》,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5.中国诗歌的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诗经-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汉魏元朝文人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格律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介: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为四言句。继《诗经》之后,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多为五言诗。到了魏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分为:律诗和绝句。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也叫长短句。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近代出现了新文化的“现代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