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康熙台湾第一任知府 比臺灣要大20倍的領土,乾隆爲何堅決拒收?150年後清朝追悔莫及

火烧 2021-10-14 12:35:25 1045
比臺灣要大20倍的領土,乾隆爲何堅決拒收?150年後清朝追悔莫及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從未停止過戰爭,戰爭結束隨之而來的即是更朝換代,每當政權、軍閥更換時,最受苦的都是老百姓。“興,百姓苦。亡,

比臺灣要大20倍的領土,乾隆爲何堅決拒收?150年後清朝追悔莫及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從未停止過戰爭,戰爭結束隨之而來的即是更朝換代,每當政權、軍閥更換時,最受苦的都是老百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足以證明最慘的並不是戰敗的那一邊,而是被戰火牽連流離失所的最底層的百姓們,面對着無糧可飽腹,家園被摧毀的無望境地,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了向海外遷居,東南亞這片土地又是與中國接壤的土地,當然就被很多百姓們看做是難得的“桃花源“,人們在東南亞這片土地上定居、繁衍,人口自然也是越來越多。

人們在東南亞逐漸的自給自足,人口增長迅速,沒過多久在加裏曼丹島就有了相應的政策,當時在本地居住的除了土著以外,很多都是中國人,所以他們一直請求能夠歸順大清,但是清朝對他們心生嫌隙認爲他們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堅決的不接受他們,直到150年後,在中國內外憂患,分身乏術的時候清朝才追悔莫及。

在東南亞加裏曼丹島上建立國家政府的是一個中國人,他的名字叫羅芳伯。羅伯特出生在廣州,雖說家裏是耕農家庭,但他從小就性情豪爽,奮發向上。他才華橫溢一直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來報答祖國。可誰曾想自從他中了秀才以後再也沒有中舉過,次次名落孫山,在他心冷難過之際,據傳聞說南陽有很多的金山未開採過,於是他回到家中拉攏自己的親戚和朋友一同乘船到南陽去挖金。

加裏曼丹島,總體面積高達74.33萬平方公里,比臺灣大20倍,又稱婆羅洲。經過漫長艱險的旅途,羅芳伯一家總算到達了婆羅洲,但是由於剛到達此地沒有資金週轉,羅芳伯便開始教書賺錢養家,羅芳伯心思純良,又擅於探索,在他教了一段時間的書後,他發現當地的人們生活竟如此困苦不堪,當地的土著吃不飽飯亦是狀態,更別提那些爲躲避戰爭而來的華夏子孫們了,他想憑一己之力改變目前的困苦,經過多次輾轉探索和考察,羅芳伯將大家聚集起來建立了組織在加裏曼丹島專門成立了一個挖掘採集黃金的機構,羅芳伯此舉,爲當地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機會,無論是本地土著還是“下南洋”的華人們,都可以參與此崗位,爲他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人們越來越信任羅芳伯,因爲他不僅僅改善了給了大家工作的機會,還徹底顛覆了原本窮困潦倒的生活,連當地的土著對他也是讚譽有加十分信任,因爲羅芳伯解決了人們就業以及溫飽的問題。由於加裏曼丹島四面臨海,屬於島國,所以有很多海盜搶匪,還有不少周邊小國家的黑惡勢力,羅芳伯聚集了當地的華人們和當地土著多次聯合趕走了這些惡霸土匪,維持了當地的和平,如此一來羅芳伯的名氣在島上可謂是節節高升,華人們和土著都覺得羅芳伯是一個有擔當有抱負的男人,認爲他能做成大事,在當時所有最大部落的領袖紛紛擁護他站出來做最高領導人,所有人全部起立向他宣誓盡忠!羅芳伯深受感動。

1777年,羅芳伯在加裏曼丹島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羅芳伯被稱爲大唐總長,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羅芳伯雖然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領土國家,可是他一心向清,他自己又是大清的子民,所以對大清朝仍是心心念念,他特別的希望自己的國家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能夠併入到大清的版圖裏,即便不能歸順大清,做個大清的藩國都好,可見羅芳伯歸順大清之心,日月可鑑。

可是乾隆帝始終認爲羅芳伯背叛了大清朝,他在外地建立政權就是自立門戶,早已把羅芳伯當成海盜來看待,當然不可能同意他們迴歸中國,羅芳伯傷心至極,但是即便乾隆不認同這個棄民建立起來的國家,羅芳伯依舊沒有改變自己想要迴歸國家的心。

不久之後羅芳伯就回到了中國,將帝位拱手讓人,但是回國後羅芳伯依舊對大清依依不捨,他走之前囑託接替他帝位的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歸順大清的心不可以更改。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很不幸的是荷蘭很快入侵了蘭芳共和國,而清朝政府又從未承認過他們屬於中國領土,自然不會援手相助,所以蘭芳共和國在歷經了107年的抗戰之後最終淪爲了荷蘭殖民地,羅芳伯和自己辛苦建立的國家始終沒有等到大清朝的認同,當時的清朝又內外憂患,自顧不暇,沒有多餘精力去管理他們。

其實加裏曼丹島對於清朝政府來說極爲重要,不僅僅是對外貿易交流商貿的重要樞紐,島上大量的儲備黃金也可以爲清朝帶來更多的回報,加裏曼丹島又是一個島國,如果歸順了清朝,在國防方面優勢清朝的疆域防守區,是一片極具戰略意義的領土,可是就這樣一個各方各面對清朝而言百利而無一害的土地,清朝卻始終不肯承認它的存在,也可惜了羅芳伯的赤子之心。

直到150年後,清朝政府才逐漸意識到了加裏曼丹島的意義,但是它已經淪爲荷蘭殖民地。羅芳伯曾對清政府提出兩個方案,其一就是讓蘭芳共和國歸順大清,讓本地的子民迴歸母親的懷抱,其二便是希望清政府允許蘭芳共和國成爲大清的藩國,但很可惜,乾隆怎麼都認爲羅芳伯狼子野心不肯讓其歸順清政府,可現在顯然爲時已晚,清政府這才捶胸頓足,追悔莫及。

在這裏南北想說,一個國家的興亡深受其害的就是老百姓們,羅芳伯通過自己努力聯合國家棄民建立的國家自始至終都沒有被承認過,羅芳伯的心血以及人民的心寒只怕是難以言喻啊!

南北今天爲大家說到這裏,如若大家還想瞭解更多歷史趣事,請在評論下方留言!

關注南北,每天爲您帶來最優質的歷史趣聞!

康熙台湾第一任知府 比臺灣要大20倍的領土,乾隆爲何堅決拒收?150年後清朝追悔莫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