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诸葛亮舌战群儒 为什么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一直在强调大局,劝文人不要怂?
为什么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一直在强调大局,劝文人不要怂? 在东吴,赤壁之战之前,主张投降的人有百分之八十,即使剩余那百分之二十的人也是摇摆不定。孙权也很纠结:抗曹的话,风险太大;降曹的话,心有不甘。正当
为什么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一直在强调大局,劝文人不要怂?
在东吴,赤壁之战之前,主张投降的人有百分之八十,即使剩余那百分之二十的人也是摇摆不定。孙权也很纠结:抗曹的话,风险太大;降曹的话,心有不甘。
正当孙权内心矛盾之时,诸葛亮来了!其实,在当阳见到鲁肃时,诸葛亮就已猜到孙权内心还是主张联刘抗曹的,所以他此行的任务,就是坚定孙权抗曹的信心,给孙权说服下属的理由。

诸葛亮来吴的身份和目的比较微妙,他是代表一个刚败的政治集团来求援的。当时的形势是:曹操最强,孙权居中,刘备最弱。孙权联不联络刘备都无所谓,而刘备若不联络孙权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种情说下,最弱方的代表在谈判中自然气短,说出来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分量。怎样才能说服这个有头脑的“高富帅”呢?亮哥的算盘在心中拨得噼里啪啦响。
诸葛亮的一句“与曹操并争天下”瞬间就把敌友的界限划了出来:曹操是敌,我们是友。分清敌友是政治斗争的首要问题。但怎么说就是学问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把孙权说急,毕竟江东有六郡之地,刘备只有一郡。但诸葛亮选择从历史形势这个角度去说,不觉间就获得与孙权对等的地位,赢得了谈判中的主动权。
孙权的“英雄气概”已经被诸葛亮完全呼唤出来了,当下勃然大怒地吼道:“我不能拥有整个江东以及十万的大军,还被人制约着啊!好,咱合作!”诸葛亮又说曹操“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镐”。曹操这一仗,必败!孙权这才吃了定心丸,与孔明签下了联盟合同。
刘备(92)的人(175)孙权(14) 很赞哦! (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