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灵明堂那个门宦 什么是门宦制度

火烧 2022-12-04 19:27:13 1223
什么是门宦制度 门宦 al—Tariqah ,伊斯兰教苏非教团[1]分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通称。最初,这些苏非教团分支都有各自的阿拉伯语名称,或以赞念的特征命名,或沿用原苏非教团名称。亚非伊

什么是门宦制度  

门宦(al—Tariqah),伊斯兰教苏非教团[1]分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通称。

最初,这些苏非教团分支都有各自的阿拉伯语名称,或以赞念的特征命名,或沿用原苏非教团名称。

亚非伊斯兰学者称之为“托勒格”,西方学者称之为“教团”。

“门宦”一词的渊源,其说不一,主要有:(1)源于汉族的“宦门”、“门阀”等名称。

(2)源于河湟地区群众所说的“七门八宦”。

(3)源于穆斯林所说的通向真主之道的大门(即真主的召唤)等词。

“门宦”一词始自清中叶,据传甘肃临洮北乡穆夫提第六代教主马显忠(1736~1795),由清朝地方当局委派为“统领”,命其统管河州各教派,群众称其所管为“七门八宦”,但这只是口头传说。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在河州知州杨增新《呈请裁革回教门宦》一文中始有记载。

其他种种有关其来源的说法,在阿拉伯文、汉文文献中尚未发现。

门宦一名的出现和被甘肃、宁夏、青海苏菲主义者及一般穆斯林所承认,表明这些支派大多已形成为一种具有宗教世袭制度和特殊地位的“高门世家”。

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权力集中、辖区较大并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组织形式,存在于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各民族中。

各门宦教义上信奉逊尼派,在教法上信守哈乃斐学派的主张并以苏菲著作《米尔萨德》、《麦克图巴特》等经典为认主和必修的课本外,还有以下共同特征:(1)崇敬教主,以教主为“老人家”,认为他们是引领教众走上正道的“赫海”,甚至认为教主是能够创造和显示各种“凯拉玛特”(即奇迹)的“吾里”(即真人)。

教众对教主唯命是从,凡事必须听教主的“口唤”。

从精神生活到世俗生活都受到教主的影响。

教主管辖许多教坊,并委派“热依斯”和阿訇管理清真寺教务。

(2)为门宦创始人、掌教人及其家族成员、门生修建墓冢——拱北。

各门宦创始人如大拱北的祁静一、穆夫提的马守贞、华寺的马来迟、库布林耶的穆哈伊丁等逝世后,教众在其墓地都修建有拱北,有的建有类似衣冠冢的墓地,也尊之为拱北。

有的给各代掌教人建拱北,有的给掌教人的家族成员或其得意门弟子也建立拱北,甚至给与本门宦有关的阿拉伯或中亚传教士也修建拱北。

拱北已成为门宦的宗教象征,一般都在人去世后才修建。

现在甘肃省玉门市的吾艾斯拱北,是当地穆斯林为纪念七世纪来华传教的宜教师吾艾斯修建的墓地,与门宦拱北无关。

(3)有严密而又系统的道统继承制。

为了门宦的继承和发展,各门宦都建立有自己的传承世系,称为“道统”。

这种道统既上承某个苏菲教团的创始人和其思想主张,又代代相沿相续,脉络分明。

其方式有子孙世袭、家族世袭和传贤继承3种形式。

华寺、穆夫提、北庄等门宦都是子孙世袭。

灵明堂那个门宦 什么是门宦制度

哲赫林耶在第三辈教主以后,也演变为子孙世袭制。

戛迪林耶则以传贤方式继承教主。

大拱北、洪门、丁门、韭菜坪、灵明堂等门宦都坚持这一传统。

家族继承则以保安族的高赵家门宦为典型,其创建人马叶哈雅之后的3代教主,无论男女都在家族内相传。

各门宦都非常重视其道统,都有神秘的口头历史传说;有的还有正式的书面记载,如《哲罕耶道统史传》等。

(4)重视道乘修持。

道乘修持即宗教修炼,各门宦都非常重视。

其修炼道路和阶段,一般分为3个品级:教乘(即六大信仰和五大天命功课)、道乘(即各种苏菲神秘主义的功修)和真乘(即通过明心尽性等修炼步骤,达到出世及人主合一的精神境界)。

在道乘修炼中,各门宦既根据各个苏菲家的不同修炼方式与仪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中国儒、释、道3家的思想因素,表现出不同的要求,如虎非耶主张“道(乘)教(乘)并重”,戛迪林耶主张“道(乘)中有教(乘)”,库布林耶主张“道(乘)教(乘)并举”,哲赫林耶主张“先教(乘)而后道(乘)”。

所有门宦都非常重视和醉心赞念“迪克尔”,不同的门宦有不同的赞念方式,且都颇具神秘色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