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袁世凯17个儿子都最后做什么 袁世凱臨終之時為何不安排自己的兒子繼承他的大業?
袁世凱臨終之時為何不安排自己的兒子繼承他的大業? 提起袁世凱,許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個奪走辛亥革命果實、背信棄義的「賣國賊」。確實,袁世凱打著「贊成共和」的幌子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卻開始絞殺革命、專

袁世凱臨終之時為何不安排自己的兒子繼承他的大業?
提起袁世凱,許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個奪走辛亥革命果實、背信棄義的「賣國賊」。確實,袁世凱打著「贊成共和」的幌子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卻開始絞殺革命、專制獨裁,甚至一度想要違背歷史發展潮流、重建帝制當皇帝,結果自然是很快激起眾怒,稱帝僅僅八十三天便被迫退位。然而,雖然袁世凱渴慕帝位、破壞法制,但他在掌權時期做出的一些貢獻卻也是不可置否的。袁世凱的軍事才能斐然,曾被黃興稱作「中國之華盛頓」。他改革中國軍制、組建新式軍隊、設立軍校培養人才,對中國軍事現代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經濟上他重視工、農、商並重發展,大力發展民族工業、興辦農業教育、統一幣制,又主張對外開放,使得中央財政和中國經濟得到很大恢復和發展。他也十分重視教育,廢科舉、辦新學,將發展近代新式教育看作重中之重,對新式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由此看來,袁世凱並非只是貪戀權位的無能宵小。雖然他一心渴望帝制的目的不純,但身為浮寄孤懸的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他也不得不做出有利於國家穩固發展的舉措。包括在他臨終前,面對總統繼承人為何的問題,他並沒有為了一己私慾而直接傳位於自己的長子袁克定,因為他深知袁克定野心勃勃,曾鼓吹帝制、貪慕皇儲之位,但卻沒有擔起總統之責的能力,若傳位於他,自己殘存的半生英明也將在天下人的唾罵聲中喪失殆盡。
袁世凱臨終前,看著身邊袁克定、徐世昌、段祺瑞等人,只說了兩個字:「約法。」這一刻,他也許為自己食言自肥、未能實現共和而感到深深的自責和遺憾。眾人潸然淚下,感傷一代「末世英雄」的隕滅。袁世凱死後,眾人取出寫著下一任總統名字的嘉禾金簡,卻意外發現上面寫著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這三人的名字,袁克定竟不在其中。
顯然,袁世凱早早替兒子做好了打算,他深知袁克定無法勝任,於是便將他置身事外,以免陷入權力鬥爭、重蹈自己的覆轍。袁克定也很聽話,在袁世凱死後隱居天津,退出政壇,後來在抗戰時期,他堅決不與日軍為伍、拒絕賣國求榮,最終窮困潦倒,只得投奔表弟,七十七歲病逝。
而金簡上的三人,徐世昌追隨袁世凱多年,深知總統一職險惡難當,主動放棄;段祺瑞也很有自知之明,雖有雄心壯志但卻得不到徐世昌的支持,自然也不可能繼任。於是,總統的要職便落到黎元洪身上,然而黎元洪繼任後並無實權,且處處受限,兩次辭職,最終退出政壇,改投實業。
如此看來,袁世凱不將總統之位留給長子袁克定,是十分明智之舉。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