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及答案 9年级上册的物理题```
9年级上册的物理题```
9年级上册的物理题```
上面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全面,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水永远都在蒸发,由于是早上,河面上的气溼较低,蒸发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就会凝结成小水形成所谓的雾,从物理的角度来解释,这也是一种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九年级上册物理题
可能不带电啊。
物理题 8年级的上册
隔除噪音的方式8年级学过3种:传播中,声源处,人耳处
现在传播中和声源处不可行,就应该采取给人带上专用耳塞拒噪音于耳边
书上应该找的到的,认真翻啊
好好学习哦~
求八年级上册物理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60°角,那么反射角是:
A.30° B.60° C.90° D.40°
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光线一定向水面偏折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 折射光线一定向法线偏折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4、小明要测量L1中电流大小,图1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5、小明写出声现象的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发生 乐音
A.声现象 传播 B.声音的种类
声速 噪声
音调 在声源处减弱
C.乐音的特征 音色 D.减弱噪声的途 在传播中减弱
频率 在人耳处减弱
6、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
A.照相机 B.反光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7、两灯串联,一灯较亮,一灯较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亮的灯中电流较大 B.较暗的灯中电流较大
C.电流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像的大小: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9、图2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10、当你发现有人触电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立即将触电人拉开 B.立刻用小刀或剪子将电线切断
C.立即用手将电线拉开 D.应立刻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将电线挑开
11、图3中透镜光路图正确的是:
12、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
13、小明要将溼衣服尽快晾乾,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将溼衣服晾在背阴处 B.将溼衣服晾在向阳处
C.放在洗衣机中烘干 D.将溼衣服摊开晾在通风处
14、小玉根据电路中的小灯泡是否发光判断电路中有无电流,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A.控制变数法 B.类比法 C.转换法 D.模型法
15、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卷二 (满分 30分)
一、知识与技能综合——光现象(第1小题2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6分,共10分)
小明在教室里看到挂在墙上的镜子时想到:
1、光在镜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教室黑板发生“反光”现象,这是因为黑板太光滑,发生了 造成的。
3、物体能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明说:“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你能用实验证明上述说法是正确的吗?请简述你的实验过程。
二、知识与技能综合——热现象(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共10分)
夏天,小玉在吃冰激凌时忽然想到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
4、物质由______________态叫熔化。最常见的熔化现象是:______。
5、图4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_____是晶体物质,它的熔点是_______。其中熔化的过程用了_______的时间。
图4
三、知识与技能综合——电现象(第6小题2分,第7小题1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4分,第10小题2分,共13分)
小兰在学校实验室做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时想到下面问题,请你帮她做出答案。
6、在图5中,______(填“甲”或“乙”)图是并联电路。
7、请在乙图导线上用箭头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8、街道上的路灯的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为什么?
答:路灯的是 联的。因为其中一盏灯坏了,其它灯 。
9、请你按照甲图所示电路连线图6的实物电路。
10、若小兰利用电流表测出图5甲中L1中的电流是0.3A,图7是与L2串联的电流表的表盘情况,则干路电流是______A。
四、阅读探究(第11小题2分,第12小题4分,第13小题2分,共8分)
小雁告诉同学:自己将被踩瘪乒乓球(但没有破)放在热水里烫一会,被踩瘪的地方重新鼓起来了。
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空气的体积会随温度变化吗?
于是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根玻璃管穿过软木塞插进烧瓶里,在玻管里装入一段带色的小水柱,如图8所示。然后用手握著烧瓶,使烧瓶里的空气变热,发现玻璃管里的小水柱向外移动。手离开后,烧瓶里的空气温度降低,这时小水柱向内移动。
1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2、炎夏,小雁骑着打足气的脚踏车出去玩。路上遇到同学小明,她就将脚踏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明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的“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答:在烈日照射下,车胎内空气温度 ,空气的体积 ,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将车胎胀破。
13、小雁和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程式是 。
五、探究设计(第14小题2分,第15小题7分,共9分)
14、冬天到了,小明发现大多数人都穿着深颜色衣服。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15、小玉漫步在雪后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的。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于是,她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过程,请你和她一起完成这个实验过程。
探究课题:水的凝固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1)猜想或假设:
(2)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或资料记录表格:
六、问题解决(共9分)
16、小明家住在快速路旁边,窗户正对快速路,每当有汽车经过,都会产生很大的噪声,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请具体说明解决的办法和道理。
七、设计与制作(共6分)
17、小明的父亲在昆虫博物馆工作,小明在观察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时,觉得在一个位置只能观察到昆虫的一个侧面,很不方便。他想:能否设计一种装置,在一个位置能同时观察到一只蝴蝶几个侧面?请你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请具体说明(或画出)设计方案和道理。
八、物理与生活、社会关系(共5分)
18、我们都知道紫外线是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光。紫外线和人们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对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紫外线还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见紫外线灯来灭菌。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面板粗糙,重则引起面板癌。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如果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全部到达地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都不可能生存。
通过阅读这段文字,你认为紫外线对人们总是有益的吗?请你列举一例说明人们在利用紫外线时应注意什么?
8年级上册物理题(要答案) 速度
1.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C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
C.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别灵敏
2.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D )
A.人耳有故障
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
C.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D.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C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与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4.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絃,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絃振动发声
5.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著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B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B )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7.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3.5m,此时,眼科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面向西坐在平面镜前合理的位置是( B )
A.距镜面3m B.距镜面2m
C.距镜面1.5m D.距镜面1m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C )
A.镜面的大小
B.观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
D.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9.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0.某人以1m/s的速度沿着平直的河堤行走,他在平静的河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河堤的速度是( )
A.1m/s B.0.5m/s
C.0 D.2m/s
9年级物理题
并联支路互不影响
八年级物理题(上册第2章内容)
方案一:在进隧道时把车上的小里程表清零,出隧道时的里程就是隧道长度
方案二:用一个定速度通过隧道,记录时间
问一个八年级上册的物理题!
因为玻璃不够滑啊……,冰是由水凝结成的,玻璃是制造的,你可以找一块玻璃和一块冰,用手来划动一下,看看哪个更滑。
求八年级上册的物理题目和答案
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竖直的山驶去,在某处鸣了一下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汽车鸣喇叭处离山的距离
S=VT=2÷(2s×340m/s)+2÷(10m/s×2)
=340m+10m
=350m
谁能给几道九年级上册的物理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