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丁汝昌等人自杀殉国,纽约时报44字评论,感动千万人
甲午中日战争,丁汝昌等人自杀殉国,纽约时报44字评论,感动千万人
晚清时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军事实力,更是得到空前的强盛。即使是这样,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朝的整体实力还是要强于日本。

在李鸿章、左宗棠及张之洞等人的带领下,清朝进行了洋务运动。不仅从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购买了先进的战舰,还建立了福州船政局等机构,用于制造战舰和培养海军将领及士兵。
在1894年之前,清朝的海军实力在世界上排在第八位,绝对是亚洲一哥。当时的日本,在世界上的排名是第11位,亚洲排名第一,与清朝还是有点差距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地大物博,资源相当丰富,而日本是弹丸之地的岛国,资源比较匮乏,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斗。
在甲午中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及法国,还比较看好中国,认为中国战胜的可能性很大。结果却让人意外和愤怒,不仅输掉了甲午中日战争,而且最强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丁汝昌等将领自杀殉国。
之所以会输的这么惨,不止一方面的原因。当时的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受,居然把本来用于购买新的战舰和更新火炮的钱给克扣了不少,还无所事事地为自己办起了寿宴。致使在战斗中,打出的火炮都是哑弹,怎么可能有杀伤力。
更为严重的是,在东海之战失败后,北洋水师回到了威海卫军港,本想以此保存实力,然后再进行决战。当日军军舰封锁威海卫港口时,南北的炮台守卫军居然全部都放弃了抵抗,然后就逃跑了,在这种情况下,简直是置北洋水师于死地。
北洋水师誓死抵抗,丁汝昌等三位将领,在最后的关头自杀殉国,连日本人都十分敬佩。战败后,当时的纽约时报给出了这样的评论:““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个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要比生命更宝贵。”
简短的这44个字的评论,道出了北洋水师惨败的原因,以及表达了对丁汝昌等人的敬佩。并不是由于将领不行,也不是战舰不如日军,而是清政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