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反清为何没有成功 吴三桂要是这样反清,胜算是很大的
吴三桂要是这样反清,胜算是很大的
吴三桂是东北那旮旯的人,后来就在山海关做明朝的守门员,李自成逼死崇祯后,要吴三桂交出大门山海关,但是,吴三桂却把大门卖给了多尔衮,价格就是做王并且可以世袭。
再后来,小家伙康熙觉得祖先的这笔交易吃亏了,就要反悔不认账。于是,老人吴三桂就和小家伙掰手腕,举起反清的大旗……
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仅仅三个多月,就把广西、湖南、四川三省收入囊中,而且福建、江西、浙江、广东、陕西等地,相继出现反清呼应,河南、河北,甚至更远的长城以北,也燃起了反清的烽火。发展之快,来势之猛,波及之广,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参加和响应吴三桂起兵的,主要都是明朝降将,李自成、张献忠、郑成功和南明的余部,参加反清的主要将领有二十六人,其中二十人是明朝降将,布政使以下文官,也有532人参加。
这场动乱,远远超出了吴三桂个人与朝廷的利益斗争。从广义上来讲,它显示了汉民族同异族统治者的大较量。清军入关20多年,但汉族民众始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吴三桂,恰好扮演了导火线的角色,他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地位,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吴三桂何其聪明投机,这也是他敢起兵反清的一个原因。

1673年,吴三桂自号周王,有人就劝他应自称明朝平西伯,而且缟素待罪,号召天下,忠臣义士会倾心相助。如果吴三桂自己另外开国建立新朝,就瓦解了天下人之心,就不会有人追随。
1674年,吴三桂向谋士询问天下方略,谋士建议,定大明名号,收拢人心,立崇祯后裔,鼓舞忠义。吴三桂又向心腹征求意见,他们坚决反对,并且坚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立自己的名号。吴三桂一直处于摇摆之中,犹豫不决。这种举动,起了非常恶劣的消极影响,谋士义士纷纷离他而去。
吴三桂在政治上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但是军事还有优势,开始各地起兵,形势有利,清朝一片惊慌,兵力没有集中,可以一鼓作气,北伐打过长江,甚至渡过黄河,就会对全局十分有利。说不定可以故地重游山海关,或者回老家东北玩玩呢。
但是,他或许是人老行动迟钝,在湖南拖沓4年,老人散步就爱原地踏步走吧。直至双方陷入拉锯战,后来清军陆续开始反攻。吴三桂也不能支撑长时间消耗战,后来越发吃不消。
1678年,仓促之间吴三桂建立大周,在军事不利的情况下,想如此安抚民心,鼓舞士气,可惜人心慢慢涣散,军事也越来越不利,吴三桂心情郁闷,年老多病,即位4个多月后就死去了。
他的孙子吴世番即位,不久退出衡州城,向后方防守,负担起这个乱摊子。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番服毒自杀,自此,一场浩劫才告结束。
吴三桂啊,早知今日反清,何必当初投降呢,到地下后悔去吧。
3xm中文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