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德高为师 【戒德高胜】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火烧 2021-09-09 10:25:28 1064
【戒德高胜】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子题:持戒胜行施、受戒时已行 三施、三施,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论
德高为师 【戒德高胜】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戒德高胜】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子题:持戒胜行施、受戒时已行 三施、三施,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论云,由戒故施得清净也。」(随机羯磨卷上‧一五‧一六),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文列经施不及者,明戒德高胜,即初门义也。(一﹑持戒胜行施)所以然者,初受戒时,已行三施,尽众生界;故财有量,不及此也。尽形不盗者,已施法界有情之财;言不杀者,已施法界有情无畏;即用戒法行己化他,即名法施遍众生界。财为局狭。集散之法,能开烦惑恼害之门;戒法清澄,故绝斯事。(二﹑因戒以成施)又云,由戒故施净者,智论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果,如牛羊猪狗衣食麤恶。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故云六波罗蜜在心不在事等。」济缘记释云:「初科,初总示。以初受时,立誓断恶,遍生境故。财、法、无畏,是为三施。尽下,二别列。不盗不妄取,即是施财;不杀无侵恼,即施无畏;此二自行,令他倣之,即法施也。财施济彼困穷,无畏令他安乐,此二即慈悲也;法施使彼开悟,即智慧也。三者既备,其胜可知。财下,通结。初句示财施局狭:一﹑不具三施,二﹑不遍生境。集下,明财施生过。集则不免贪求,散则宁无取舍。得者则喜,不得则瞋,能开烦恼,故不及戒。次科引论,前明破戒行施之损。以利求利,谓贩卖治生。恶求谓邪利活命,多求即贪婪无厌。恶因恶果,报应必然。文列牛羊等,且举余报。若下,次明持戒行施之益。清净则离上诸过。佛果则反上恶果。故下,引证。还即论文。施、戒、忍、进、禅、智为六;波罗蜜翻到彼岸,修此六法,能至佛果故。若心不净,虽行六事,非波罗蜜,故云在心不在事。然此为破垢心之人,非谓废除事行。今人不修戒施,妄以此语文饰己非,一何谬哉!」(业疏记卷一○‧二二‧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