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瓦岗寨排名 隋末唐初,瓦崗寨給唐朝輸送了多少人才?
隋末唐初,瓦崗寨給唐朝輸送了多少人才? 隋末唐初,瓦崗寨起義軍曾是佔據河南地區最強大的一股勢力。這既離不開李密出色的領導,也離不開瓦崗寨將領的勇猛奮戰。618年,王世充擊敗李密後,李密投降唐朝,瓦崗寨
隋末唐初,瓦崗寨給唐朝輸送了多少人才?

隋末唐初,瓦崗寨起義軍曾是佔據河南地區最強大的一股勢力。這既離不開李密出色的領導,也離不開瓦崗寨將領的勇猛奮戰。618年,王世充擊敗李密後,李密投降唐朝,瓦崗寨諸將樹倒猢猻散,各自選擇出路,很多人最終歸順唐朝,在唐朝初年的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美名。
魏徵
在介紹武功赫赫的武將前,我們先看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臣。魏徵在唐太宗時期以敢言直諫著稱於世,而他早年的經歷就鮮為人知了。很人多想不到的是,魏徵也曾投身瓦崗寨,為李密效力。
魏徵,字玄城,巨鹿曲城人。魏徵的父親魏長賢在北齊時期擔任過屯留令,但是當父親死後,魏徵家道中落,孤苦無依,過上了清貧的生活。即使如此,魏徵也沒有放棄自己心中安邦治國的大志,他不務正業,出家做了道士。魏徵做道士期間,利用讓人心靜的環境專心讀書,涉獵甚廣,他見隋朝在隋煬帝楊廣的統治下日漸混亂,便加強學習蘇秦、張儀那樣的縱橫之術,為處身亂世做準備。
617年,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響應李密,召魏徵為典書記,讓魏徵給自己起草文書。魏徵文采斐然,逐漸吸引了李密的注意,李密於是召魏徵為屬下。魏徵給李密進獻十策,雖然打動了李密,卻沒能得到李密的重用。一次,王世充領兵進攻李密,魏徵找到李密的長史鄭頲,建議李密深溝高壘,以守為攻,等王世充糧食耗盡,被迫撤兵時,再發動追擊,用最小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鄭頲對魏徵的計策不屑一顧,視為老生常談,自然也沒把魏徵的計策傳達給李密,李密於是領兵出戰,和王世充硬碰硬,果然遭遇失敗。
618年,李密被王世充徹底擊敗後,魏徵跟隨李密歸順唐朝。不過,唐高祖李淵和李密一樣,對魏徵同樣不重視,魏徵為建功立業,便毛遂自薦,請求到山東招降李密的舊部。魏徵修書一封,成功勸降尚在黎陽堅守的徐世勣。619年,竇建德攻佔黎陽,魏徵和徐世勣皆被生擒。竇建德任命魏徵為起居舍人,從此,魏徵為竇建德效力,直到621年,竇建德在虎牢關戰敗,魏徵才重歸唐朝。
一直想混出名頭的魏徵經歷這番曲折後,終於引起太子李建成的注意,被李建成任命為太子官屬。魏徵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除掉秦王李世民,以絕後患,李建成沒有採納,最後被秦王李世民殺害。之後,唐太宗李世民不計前嫌,對魏徵委以重任,魏徵發揮自己的才能,遂成為一代名臣。
魏徵的影視劇形象
徐世勣和郭孝恪
被魏徵勸降的徐世勣,名字看著陌生,其實大家也熟悉,他就是徐茂公。徐世勣,字懋功,「茂公」和「懋功」同音不同字,但「茂公」更容易識別,因此廣為人知。
徐世勣出身富豪,隋濟陰郡離狐人,在隋朝末年隨父親徐蓋遷居東郡衛南。徐蓋和徐世勣父子樂善好施,扶危濟貧,頗有俠客精神。東郡韋城人翟讓在瓦崗寨聚眾起義後,年僅十七歲的徐世勣隨即加入翟讓,和單雄信成為瓦崗寨最早的加入者。
有道是:盜亦有道。徐世勣在東郡生活日久,打家劫舍時不願向熟悉的父老鄉親下手,便勸翟讓在滎陽郡和梁郡的交界處劫掠商船,以發展瓦崗寨的勢力。翟讓依計行事,使瓦崗寨初步得到了發展。
其後,瓦崗寨遭到隋末名將張須陀的討伐,雙方大小三十多戰,瓦崗軍雖勇猛奮戰,卻未能扭轉劣勢,直到李密加入瓦崗寨後,為翟讓出謀劃策,引誘張須陀進入瓦崗軍的埋伏圈,才一舉擊潰張須陀。在這場重要的戰鬥中,徐世勣親手斬殺老對手張須陀,為瓦崗寨迅速發展壯大立下了大功。
李密設計除掉張須陀後,通過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控制隋朝的糧倉興洛倉,使瓦崗寨走向強盛,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因此得到了王伯當、徐世勣等將領的認可和推舉,翟讓亦主動放權,賦予李密兵權,讓李密率領瓦崗軍與隋軍作戰。徐世勣在李密的領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戰績,他曾在洛水用計大敗王世充,後率領五千人襲破黎陽倉,使瓦崗寨控制了隋朝的又一個糧倉,河南群雄和百姓隨後紛紛歸附瓦崗寨,瓦崗寨由此成為中原最強大的勢力。
後來,李密和翟讓為爭奪權力發生分歧。李密設鴻門宴殺害翟讓時,在場的徐世勣也差點被士兵殺死,幸好李密下令阻攔,徐世勣才幸免於難。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隋煬帝後,率軍北返中原,李密派徐世勣防守黎陽倉,徐世勣以弱勝強,擊退了宇文化及。不久,王世充在偃師擊潰李密,李密投降唐朝,徐世勣在魏徵的勸說下亦投降唐朝。不過,徐世勣投降的方式很是特別,他沒有直接向唐高祖李淵獻地投降,而是通過李密獻出土地,這樣做既保全了自己和李密的君臣之情,也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懷有忠心的人,唐高祖深受感動,遂賜徐世勣姓李氏,從此,徐世勣改姓李世勣。
619年,竇建德攻佔黎陽,俘虜李世勣和魏徵,李世勣很快又逃歸唐朝。其後,李世勣跟隨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竇建德,立功甚多,他曾在秦王李世民遭到單雄信(偃師之戰後,單雄信投降了王世充)的近身攻擊時挺身而出,呵止單雄信,幫秦王李世民脫離了險境。秦王李世民攻佔洛陽後,唐高祖下令處死單雄信,李世勣念及舊情,請求唐高祖赦免單雄信,情願用自己的官爵為單雄信贖罪,唐高祖卻沒有答應,李世勣悲痛不已,便在刑場上哭著為單雄信告別,並割下自己的一塊肉喂單雄信吃。可見,李世勣始終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俠客。
622年,李世勣跟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劉黑闥、徐圓朗,623年又協助趙郡王李孝恭平定輔公祏。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李世勣在630年協助李靖平定東突厥,646年領兵平定薛延陀,647年領兵討伐高句麗,立下累累戰功。唐高宗李治繼位後,李世勣因避唐太宗的名諱,再次改名為李勣,在668年領兵平定高句麗,兩年後,戎馬一生的李勣安然去世。李勣的軍事生涯貫穿隋末亂世、唐朝統一、貞觀之治、唐朝全盛四個歷史時期,其武功赫赫,是唐朝走向強盛的大功臣,更是一個從隋滅到唐興的活化石。
當初勸李勣投降唐朝的人中,不僅有魏徵,還有郭孝恪。郭孝恪是隋襄城郡陽翟人,他在隋朝末年聚眾起兵,投奔李密。李密派郭孝恪協助李勣防守黎陽,在擊退宇文化及的戰爭中亦立下大功。李密投降唐朝後,郭孝恪勸李勣投降唐朝,李勣採納郭孝恪的建議,後又接受魏徵的勸降,遂投降唐朝。郭孝恪跟隨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當他得知竇建德大舉救援王世充後,便勸秦王李世民嚴守虎牢關,利用險要的地形阻止竇建德前進,秦王李世民採納郭孝恪的建議,最後以少勝多,生擒竇建德。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郭孝恪曾擔任安西都護,鎮守高昌國舊地,經營西域。其後,郭孝恪領兵平定焉耆國,又討伐龜茲國,一舉攻破龜茲城,但因輕敵,和兒子郭待詔遭到龜茲人的內外夾擊,最後戰敗身亡。郭孝恪戰死後,其部將曹繼叔奮勇作戰,又攻克龜茲城,最終平定了龜茲國。郭孝恪的另一個兒子郭待封在唐高宗時期協助薛仁貴討伐吐蕃,為爭功違反薛仁貴的命令,致使唐軍在大非川遭遇慘敗。
秦叔寶和羅士信
秦叔寶和羅士信都是隋齊郡歷城人,也都驍勇善戰,他們先後跟隨張須陀和農民起義軍作戰,既是張須陀的左膀右臂,也是農民起義軍最畏懼的對手。秦叔寶入伍較早,而羅士信加入張須陀的軍隊時才十四歲,張須陀見羅士信身材瘦弱,不禁對羅士信的戰鬥力產生了懷疑,羅士信為證明自己的能力,於是身披兩層甲衣,騎馬沖入敵陣。羅士信勇猛異常,進入敵陣刺倒數人後,斬下一名敵軍的首級,緊接著來了個令人驚悚的行為藝術,他把首級扔到天上,然後用槍頭接住首級,挑著血淋淋的首級繼續衝鋒陷陣。敵軍見狀,驚恐不已,都不敢應戰,張須陀隨後率領隋軍發動進攻,取得大勝。
秦叔寶和羅士信在和農軍起義軍戰鬥時無所畏懼。一次,張須陀率領一萬隋軍和盧明月率領的十幾萬起義軍在下邳作戰,張須陀寡不敵眾,糧食亦盡,便要撤兵。張須陀料定自己撤兵時,盧明月會率領主力追擊自己,便計劃分派一千人襲擊盧明月的軍營,以扭轉劣勢,張須陀問諸將誰敢去執行這個風險極大的任務,諸將沉默不語,場面於是尷尬起來。這時,秦叔寶和羅士信自告奮勇,各率五百人,在盧明月追擊張須陀後,對盧明月的軍營發動襲擊,一舉取得勝利,攻佔盧明月的軍營。盧明月得知軍營失守後,慌忙放棄追擊張須陀,回軍救援自己的軍營,張須陀隨即調頭追殺盧明月,和秦叔寶、羅士信前後夾擊盧明月,取得大捷,盧明月帶著數百騎狼狽逃亡,其餘人馬皆被隋軍俘虜。
張須陀在滎陽遭遇瓦崗軍的埋伏,戰敗身亡後,秦叔寶和羅士信又投靠了隋將裴仁基。裴仁基投降李密後,秦叔寶和羅士信亦投降李密,從此為瓦崗寨效力。秦叔寶和羅士信延續了他們之前的作風風格,皆以勇猛無畏被李密重用,不久,羅士信在一次戰鬥中被王世充俘虜,從此轉為王世充效力;秦叔寶則是在李密徹底失敗後才投降王世充,轉為王世充效力。王世充雖然也重用羅士信和秦叔寶,但虛偽狡詐,羅士信和秦叔寶皆鄙視其為人,因此不願為王世充效力,最後又先後投降了唐朝。
619年,秦叔寶跟隨秦王李世民討伐劉武周,立功甚多,他在美良川擊敗尉遲敬德,620年又在介休擊敗宋金剛,從而平定了劉武周。其後,秦叔寶和羅士信跟隨秦王李世民一起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在戰場上勇猛作戰,皆立下大功。在千金堡之戰中,羅士信用計引誘王世充的士兵出城追擊自己,王世充的士兵不知是計,不僅被羅士信擊敗,還丟失了千金堡,隨後,羅士信對千金堡進行了報復性的屠城——只因千金堡守將辱罵了自己。在虎牢關之戰中,秦叔寶擔任先鋒,率領數十騎對竇建德發起衝鋒,使唐軍士氣大振。
不幸的是,羅士信在622年討伐劉黑闥時,以劣勢兵力堅守洺水城,遭到劉黑闥的大舉圍攻,最終寡不敵眾,戰敗被俘,不屈被殺,終年二十歲。
626年,秦叔寶參與玄武門之變,幫助秦王李世民登上皇位後,因體弱多病,再未馳騁沙場,直到638年安然離世。
程咬金和牛進達
秦叔寶投降唐朝如同羅士信的初陣,也是一場行為藝術。秦叔寶在九曲對陣唐軍時,向王世充當眾告辭,投降得正大光明。與秦叔寶一起進行這場表演的,還有程咬金、牛進達等一眾英雄好漢。
程咬金,隋濟北郡東阿人,從小就練習武藝,善用馬槊。隋朝末年,山東大亂,程咬金聚眾起兵,保衛鄉里,後來投奔李密,為瓦崗寨效力。李密在瓦崗軍中挑選出最精銳的八千人,號為內軍,分隸四驃騎,程咬金以其勇猛,和秦叔寶等並為四驃騎。
程咬金的勇猛不亞秦叔寶。618年,王世充和李密進行最後的決戰時,程咬金跟隨李密屯兵邙山,單雄信屯兵偃師。王世充襲擊單雄信時,李密派程咬金和裴仁基的兒子裴行儼救援單雄信,裴行儼率先發起衝鋒,結果中箭墜地,程咬金見狀,殺退王世充的士兵,把裴行儼抱上自己的戰馬退回本軍。王世充的士兵緊追不捨,一槊刺穿程咬金的身體,程咬金大怒,回身奪取敵軍的馬槊,然後用力折斷馬槊,最後斬下敵軍的首級,和裴行儼安全返回軍中。
程咬金、秦叔寶、單雄信等固然驍勇善戰,但挽回不了李密的決策失誤,瓦崗軍最後還是潰敗了,程咬金等遂投降王世充。當程咬金、秦叔寶、牛進達等知道王世充本性虛偽狡詐後,便在九曲一起投降了唐軍,只剩下單雄信為王世充繼續效力。其後,程咬金跟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皆立下大功。
626年,程咬金幫助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幫秦王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此後,程咬金長期宿衛京師,直到唐高宗時期才重新馳騁沙場,領兵討伐阿史那賀魯,但沒有立下戰功。665年,程咬金安然離世。
牛進達在瓦崗寨的經歷不詳。638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進攻唐朝,圍攻松州,牛進達領兵擊敗松贊干布,松州由此解圍。松州之戰是唐朝和吐蕃爆發的第一場戰爭,松贊干布品嘗到失敗的滋味後,和唐朝維持了十幾年的和平關係,牛進達功不可沒。
唐朝初年,這些出身瓦崗寨的文臣武將們,除羅士信和郭孝恪戰死外,魏徵、徐世勣、秦叔寶、程咬金皆得善終,並憑藉戰功名列凌煙閣。此外,被唐太宗誅殺的張亮亦出身瓦崗寨。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