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穿之沅宛 清穿历史

火烧 2021-07-31 11:17:29 1217
清穿历史 一、清朝的历史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1],一说1616年建立[2][3],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

清穿历史  

一、清朝的历史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1],一说1616年建立[2][3],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 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4],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

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5]。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二、清朝的历史文化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

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 清朝疆域(1820年) 时达到四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

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朝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

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重农抑商,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制造了多起文字狱,加强对文人思想控制,导致思想上“万马齐喑”;在编撰古籍时又大肆销毁古籍。

剃发易服,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汉族的文化传统;给旗人寄养的特权,使其迅速腐化。统治者轻视科技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科技极大落后西方。

1840年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后金时期 清朝皇帝画像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

源自2000多年前“肃慎”, 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称“女真”,辽书中也作“女真”。

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后被追封为肇祖原皇帝)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 1583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他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

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公开反叛明朝政府。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师伐明,举国震惊。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

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

不过,努尔哈赤在1626年的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他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统一全国 剃发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

1636年,清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金”国号为“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

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接着。

三、清朝的历史

清朝历史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时,改国号为“清”。清朝入关,建立多民族的统一王朝。清朝承袭明制,继续强化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先以南书房掌机要,再以军机处为朝廷中枢;在地方则恢复省的建制,以督、抚管理。清中央还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了对今西藏、新疆、蒙古及东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统治,并在台湾设置府县。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清帝国达到鼎盛之日,所谓“康乾盛世”。到嘉庆、道光后,社会危机四起,清封建统治逐渐衰落。

清朝时期,在“更名田”、“摊丁入亩”等政策的刺激下,传统经济达到顶峰,各生产部门技术水平空前提高,商业贸易颇为繁荣。但由于封建体制的压迫,资本主义萌芽只能缓慢增长。

清朝在道光以前,文化成就巨大。产生了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及戴震等杰出思想家,曹雪芹、吴敬梓、孔尚任及石涛等著名文学艺术家。史学硕果累累,考据学派名家辈出,并出现了《四库全书》等官修大型丛书。科技领域也出现了无数成果,其中建筑成就相当突出。

康熙帝简介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名玄烨.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洪声.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

四、关于清朝的历史

给你点简明的吧,希望对你有用

顺治 世祖 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1643.10) 6 18 24 皇太极之第九子

康熙 圣祖 玄烨 顺治十八年正月(1661.2) 8 61 69 福临之第三子

雍正 世宗 胤祯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12) 45 13 58 玄烨之第四子

乾隆 高宗 弘历 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10) 25 60 89 胤祯之第四子

嘉庆 仁宗 禺琰 嘉庆元年元旦(1796.2) 37 25 61 弘历之第十五子

道光 宣宗 文宁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 39 30 69 禺琰之第二子

咸丰 文宗 奕宁 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3) 20 11 31 文宁之第四子

同治 穆宗 载淳 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11) 6 13 19 奕宁之第一子

光绪 德宗 载恬 光绪元年正月(1875.2) 4 34 38 奕宁之侄

宣统 溥仪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1908.12) 3 3 61 载恬之侄

五、清朝历史

清朝黄龙旗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1],一说1616年建立[2][3],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 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4],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

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5]。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

清穿之沅宛 清穿历史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

源自2000多年前“肃慎”, 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称“女真”,辽书中也作“女真”。

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后被追封为肇祖原皇帝)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 1583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他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

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公开反叛明朝政府。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师伐明,举国震惊。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

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

不过,努尔哈赤在1626年的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他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清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追尊)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清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 1626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清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1643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清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1661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清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 1722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清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1735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清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清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 1820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清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1830—1861) 1850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清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 1861年~1875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清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 无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1908年~1912年 宣统 华龙陵园(1) (1)溥仪初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在家属要。

六、清朝历史

清王朝(1616-1912),创立者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初名“后金”1636年改名为清。定都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于是,清朝进入关内,并迁都至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662年,圣祖玄烨即位,1674年平息三藩之乱,1683年,清统一台湾,1689年与俄罗斯签订清朝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1662-1795年,这一百多年的时光是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1796年,爆发川峡鄂白莲教农民起义,清政府动用的全国的兵力才镇压下去,至此,清王朝开始走向衰亡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中英江宁(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口通商”赔款白银2100万,至此,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中国承受了“割地赔款”的深重灾难。中国历史翻开了其最黑暗的一页。一直到1911年,清朝政府竟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面积之大、赔款数额之多,均为空前绝后!!!

其间,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60-1895年的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无不轰轰烈烈,但全部失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其后,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朝政府的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1912年3月10日,清政府在紫禁城召开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隆裕皇太后代末代皇帝溥仪宣读了《退位诏书》。至此、清朝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以上就是清朝的简史,里面可能有些时间我记得不太对,请多包涵

七、清朝的历史到底从哪一年开始

清朝历史应该是1644至1911年,共计268年,而不是296年。

很不错的资料,参考以下吧!

://blog.sina/s/blog_49130d51010009ra.

清朝到底多少年

文/祝伟坡

2004年12月20日午饭后,看中央电视台第10套的百家讲坛。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正在讲《清十二帝疑案之总说》(一)。阎先生说,从公元前21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国封建帝制共计2132年,清朝296年,占了七分之一。电视的画外音和字幕还时而出现“大清帝国296年”如何如何。

清朝是296年吗?值得商榷。

阎先生说清朝十二帝296年,是从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即汗位,称国号为大金算起的。但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把1616年作为清朝纪元,说大清帝国296年,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此时,还是明朝万历年间,明王朝还掌握着全国的中央使权。努尔哈赤建国称汗也好,皇太极改金为清称帝也好,但毕竟还只是占据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还没有在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说清朝296年,实际就是把1616至1644年晚明的28年历史删割掉,加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退一步,或者说,这28年,在中国历史上,既属于明朝,又属于清朝,可是此时的明、清两个使权,并非处于同等并列的地位,所以说也是不对的。

如果按照阎先生的说法,清朝纪年从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开始是296年,那么,元朝就可以把元太真称成吉思汗的1206年作为元朝的纪元。这样元朝的历史就是163年,而不是阎先生所说的,元朝只有90多年,不到100年。自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起,并很快灭南宋、统一全国,直至1368年元灭亡,共计98年。这样看来,阎先生关于元朝和清朝的纪年标准是不一致的,也可以说是双重标准。说元朝历史90多年,基本上是以忽必烈推翻前朝、夺取中央政权、统一全国为标志的,而对于清朝纪年,却是以努尔哈赤称汗、仅据一隅之地方政权为标准的。这显然是不妥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md语)在公元1616至1644年之间,明王朝仍掌握着中央政权,居于支配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应属于明朝历史时期。

到了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多尔衮辅佐福临,率领清军大举入关,定都北京,爱新觉罗福临即皇帝位,称顺治元年。只有到了此时,清军夺取中央使权,并迅速占领中国广大领土,成了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是清朝纪年的开始,也就是说,1644年的清顺治元年,才是大清帝国历史的正式起点。

辞书和史书,清朝历史的纪年,也是从1644年算起的。《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中的“清纪年表”,是从1644年清世祖顺治1年开始,至1911年爱新觉罗溥仪宣统3年止。《新华字典》附录的《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标明“清1644-1911”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也指明清朝历史是从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开始的。

综上所述,清朝历史应该是1644至1911年,共计268年,而不是296年。

既然清朝是268年,那么,严格而准确地说,清朝应该是十位皇帝,而不是“十二帝”。史实和理由同前所述。

清朝十帝,为史学界的共识。流传着的《清朝十帝谣》也可以佐证:头一帝是顺治登了宝殿,第二帝是康熙雍正是三,四乾隆五嘉庆六帝道光,七咸丰八同治光绪年间,没福的穷宣统仅坐三年。

至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清朝的开始,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其子孙掌握了全国政权,当了皇帝。当然会尊称其帝位庙号为清太祖和清太宗。史学工作者研究清朝的兴亡史,必定要追溯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称其为清太祖和清太宗也是自然的。但说清朝有“十二帝”就似乎欠妥,如果硬要说是“十二帝”,就应加以区别和说明,所谓清朝前两位皇帝,还只是地方政权的“皇帝”,而不是全国中央政权的皇帝,否则,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八、概述清朝历史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清朝是以满族为核心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征服建州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后金政权,公开向衰败的明王朝发出挑战。1644年清兵入主中原(其间1636年改国号为清),开始了大清朝的统治。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从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逐步达到鼎盛。由此出现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生产恢复、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景象。乾隆时期是清代强盛的顶峰,也是其衰败的起点,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表面的强盛掩盖着内在的虚弱。中国已逐渐脱离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外强纷纷入侵,战争不断,中国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身受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双重压迫的中国人民被迫举起反抗的大旗,长达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起义强烈地震撼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苟延残喘的清政府最终于1911年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推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家天下时代也随之而结束。

九、清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共有十二帝,267年的历史。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 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政策、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