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於姓全国有多少人 武漢曾經是全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位超乎你的想象

火烧 2022-05-02 01:21:38 1096
武漢曾經是全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位超乎你的想象 這曾經是全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位超乎你的想象!武漢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要地,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明確漢口
於姓全国有多少人 武漢曾經是全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位超乎你的想象

武漢曾經是全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位超乎你的想象  

這曾經是全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位超乎你的想象!

武漢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要地,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明確漢口為通商口岸,至此漢口開埠,外國列強紛至遝來,建碼頭,開航線。當時,漢口港在全國吞吐量居第三位。

洋務運動興起後,以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開始興辦近代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1890年張之洞在漢陽大別山(今武漢市龜山)開始動工興建湖北鐵廠。同年5月17日,張之洞致電李鴻章,決定開辦大冶鐵礦。1893年初,大冶鐵礦基建工程完竣。同年9月標誌著中國近代鋼鐵企業誕生的漢陽鐵廠亦竣工投產。1908年,時任經理盛宣懷奏請清廷批準,合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正式成立“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堪稱“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當時中國工業就是零,工業中心才是經濟中心,所以說WH當時是中國的政治與經濟中心。

辛亥革命前夕,該公司員工7000多人,年產鋼近7萬噸、鐵礦50萬噸、煤60萬噸,佔清政府全年鋼產量90%以上。盛宣懷接辦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後多次向日商借款,因無力償還,日商的借款後來都變成了投資,1911年起漢冶萍公司為日商控制,抗日戰爭勝利才由國民政府接收。

武漢面積之大,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一。空中俯瞰,傳統的深宅大院,緊緊挨在一起,直達江邊,高大的煙囪聳立其間,就是張之洞主持修建的漢陽鐵廠了。

漢口的大街兩邊,一邊是氣勢恢弘的歐式臨街大樓,兩邊裙樓拱衛中間的高樓,樓頂處有”大長城“字樣的霓虹燈,底層店鋪均搭建了遮陽棚,以防暴曬,裙樓上有”甲子大旅館“招牌,大街中心有小轎車駛過,兩旁人力車和行人,秩序井然,舞場歌舞升平。

孫中山在同盟會成立後,對國內形勢和重要城市的進行了分析:攻佔北京固然可以達到擒王斬首、一呼百應的效果,但難度卻是相當大的;孫中山在武漢和南京之間,明顯更傾向於武漢,攻佔後也能起到召領全國的作用,而南京則需上下遊的聯動;而廣州則是較為可行的革命根據地。可見,如果僅僅從攻佔後的效果而言,北京居首,WuH第二,可見孫中山對在武漢發動起義的重視和期盼。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民國開創,武漢的地位更加提升,一度成為首都的備選。北洋政府時期到1926年底廣州國民政府遷都WH,全國各地被軍閥割據時,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戰略、地理、影響力中心,WH的地位無可替代。寧漢合流後,WuH依然保持著璀璨輝煌。

漢正街在民國初期有“天下第一街”之稱,並以此確立了武漢經濟中心的地位,辛亥確定了WuH政治與文化中心的地位,漢陽鐵廠確定了武漢工業中心的地位,而上海當時隻以列強的貿易轉運站站而確立了商貿物流中心的地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