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多少年历史 成都九眼的历史
成都九眼的历史
1.成都是一座有多少年悠久历史的古城
成都是一座有多少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也有说4世纪的)中叶,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相沿至今.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7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距今已有2012+311=2323年啦.所以,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一说2200~24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
2.成都九眼桥历史
九眼桥码头的历史变迁 -------------------------------------------------------------------------------- 2006-1-1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九眼桥一带是热闹的水码头,要从水路出成都下重庆,都得从这里搭船启程。
而从外地水路运来的货物,也得在这里上岸。大约在1936年,我离开南充家乡,到九眼桥附近水津街一家小酒馆当跑堂,这一干就是十多年,一直到后来水路“衰”了,酒馆老板关门大吉,我才离开了码头,另谋生路。
码头因木柴而兴 九眼桥水码头在锦江南岸,也就是白塔寺前面的河滩上。每天天刚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里,准备上乐山。
船老板们都坐在船头吹牛摆条,或到岸边的小茶铺子喝茶。早晨的水码头,有点冷清。
我所在的小酒馆也没什么生意,但到了下午,码头就热闹起来了,下苦力卸货的搬夫、拉黄包车的车夫、卖小吃的贩子都聚集在这里,从岸边下到码头的小路人挤人。如此热闹的原因,是因为装满青木冈木的船都从乐山回来了。
当时的成都,还不兴烧煤,老百姓都用木柴烧火做饭,木柴需求量很大。乐山、峨边、洪雅一带,盛产青木冈木、松木,当地人要把木头卖出来,必须从水路把木头运到成都销售,因而成就了九眼桥的繁华。
船老板的货到后,船夫的工作就算完了,他们三三两两地上岸,到茶铺子喝茶,到酒馆喝酒。而船老板就大声吆喝着:“搬货了!”立刻就有膀大腰圆的下苦力人围了上来,船老板用很低的价格雇用他们把木柴搬出船,下到岸边,送到沿河街道上的柴铺子里。
九眼桥附近的水津街、水井街、黄伞巷等,有很多柴铺子,一间连一间。柴铺子的老板们常来我所在的酒馆喝点小酒,跟我还比较熟。
虽然他们吃饭一般只点盘盐花生,打二两酒,连肉也舍不得吃,但他们个个都颇有家财。柴铺子老板都不出门卖柴,每天翘着脚等买主上门,很是悠闲,他们通常还把木柴拿给二道柴贩子卖。
二道贩子大部分是乐至、安岳来的穷苦人,黄伞巷的烂房子里住了很多。他们从柴铺子老板那里拿到几捆柴,就泡点水使木柴发涨,这样看起来多些,然后在木柴外涂点泥巴,分成更多捆,拿到城里去卖给住家户,从中吃点利润。
这些“猫腻”,外行人并不知道。跟着柴生意而兴起的,是棺材生意。
双槐树街一带,是老成都著名的棺材一条街,专卖棺材板。这些铺面没有招牌,没有小工,平日里少有人问津。
没有个丧事,一般人也绝少来到这里。 码头上的穷苦人 但是,在九眼桥水码头发家致富的,只能是些有财力的老板,下苦力的人在这里很是悲惨。
那些搬货、拉车的人,劳累一天赚的钱,基本只够果腹,偶有多余的钱,或者用于喝酒、或者用于赌博,更多的人拿血汗钱来吃大烟(鸦片)。九眼桥附近,只有最低等的烟馆,这些烟馆设在破烂的木房子里,里面是个通铺,别无他物。
不像春熙路上的高档烟馆,有女子为客人裹烟捶背。在九眼桥讨生活的苦力人衣衫破烂,挤在一起吃鸦片。
即便有生意上门,他们都还要在里面把瘾过足了,才出去干活。这些人一旦吃烟上瘾太深,就没有力气拉车或搬货,最终成为“桥洞客”。
老九眼桥有九个桥洞,最边上的一个桥洞因为长期淤积河泥,渐渐高离了河面。乞丐、流浪汉、暂时找不到活路的穷苦人,都住在这里,当上“桥洞客”。
这里整天臭气熏天,肮脏无比,有时路过,就能看见一张破草席下盖着一个人,露出两只枯瘦的脚,实在惨不忍睹。桥洞中如此,桥上也是如此。
九眼桥上,是旧成都的“人市”。闲暇时,我常到桥上逛逛,这里都是穷人家卖儿卖女的地方,成都的富人家需要书童、马夫、老妈子,都到这里来选。
我曾看见一个乡下老头子,一边“呜呜”地哭,一边牵个小女孩在桥上走。那女孩的脖子后,插着个“草标”。
那老头把女孩卖给个公馆的人后,用卖得的钱卖了个锅盔递在女孩手里,又哭着下了桥。这样的场面,在九眼桥上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端午龙舟会 九眼桥水码头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年农历五月五。一到这天,城里的人都赶到东门看赛龙舟。

这活动,自然是当时成都有头脸的大人物们筹办起来的。这些军政界的要人,也都借端午这个名头出来游乐一番。
平日里停在水码头的船都变了摸样。船老板把花花绿绿的旗子竖在船上,并在船头船尾挂上红绸子。
等到那些老爷太太们来了,就掀起船舱里的帘子请他们入席。船舱里有干净的桌子,佳肴美酒、香茶烟灯什么都有。
老爷太太们落座后,就舒舒服服地在船里看风景,摆龙门阵。 等这些人到达后,龙舟会就可以开始了。
龙舟划过的路程,大约是从新南门到望江楼的这一段河面。这一段河面的岸边,和九眼桥上,都站满看热闹的人,大家大声呐喊,给划龙舟的船夫助威。
那些负责敲鼓的人,就站在桥上,拼命地擂鼓。号子响后,船夫们个个卖力地划船,既是不为了给船老板丢脸,也想要争个彩头。
岸上的人最喜欢看的还是抢鸭子。龙舟竞渡结束后,筹办活动的老爷们就喊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十只鸭子丢到水里,任人下水争抢,谁抢得到就归谁。
对于很难开油荤的苦力人来说,这可是最实惠的彩头。常常有一些水性好的岸边看客,按捺不住一个猛子扎进河,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抱着鸭子回去打牙祭。
但。
3.天珠的真实来历
天珠藏文音译“瑟”,其意为庄严、殊胜、佑吉、富足、美好、高贵、优雅。
时至今日,藏族人普遍认为,天珠是神仙佩戴的具有殊胜法力的珠宝饰物,是神仙帮助人类度过困苦灾难、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而洒向人间的殊胜佑吉珠宝。 相传,每颗千年至纯天珠的图腾都蕴含神秘的加持力,自古就是最神秘加持力之佛门圣物,非佛缘深厚福报巨大之人难以见之、得之。
天珠的来源还有很多其他的说法,归类起来的传说有十几种。包括天珠是古生物化石,是喜马拉雅山滚落的螺化石,这种远古海螺化石在滚落中得见天日来到人间;天珠是沉积在地下的神灵的眼睛;天珠是由外太空掉落的陨石制成等等。
扩展资料 天然天珠的分类: 1、圆板珠(又叫天眼石、羊眼天珠、羊眼板珠等); 2、药师珠(大部分为天然一线,但也有人工蚀刻的); 3、缠丝玛瑙(商业化别名众多); 4、法螺天珠(曾经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海洋,法螺天珠就是曾经水生物的化石,因为有圆圈,所以被视作神圣); 5、硅化木(部分树木在沙漠地区可玉化,很少一部分上有圆圈,取之打磨后可成配饰); 6、金钱石(密集恐惧症患者慎搜)。 人工天珠的分类: 人工天珠在理论界称为“镶蚀玛瑙”、“镶蚀玉髓”、“蚀刻玛瑙”、“蚀刻玉髓”等等。
由于先民并不清楚单晶质二氧化硅与多晶质二氧化硅的区别,所以在此并不区分玛瑙和玉髓的区别,下文统称玛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西藏天珠文化溯源:最珍贵的“活宝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珠。
4.成都的历史
成都,简称蓉,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1] ,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2] 。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下辖1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截至2016年末,成都总面积143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91.8万人;市辖区建成区面积837.3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70.6%[3] 。
成都是中国五大战区之一的西部战区司令部驻地[4] ,是西部地区设立外国领事馆数量、开通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城市[5]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美食之都[6] 。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十大古都”之一[7] ,约在公元前5世纪筑城,西汉时已成为中国六大都市之一,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北宋年间成都人联合发行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2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
5.成都有多少年的历史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入蜀,蜀国灭亡。为加强中央集权制,秦国在蜀地设置蜀郡,秦大将司马错重筑成都城,作为蜀郡首府。
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发达,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朝廷遂设置锦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因此把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晋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赋》中称“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是西汉时期著名五都会之一。唐代,成都的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与长安、扬州、敦煌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都会。
就其商业的繁荣程度而言,它仅次于扬州,时有“扬一益二”(唐代的成都是益州的首府)之说。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元代设四川行中书省,成都一直是省会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它的名字,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几个独立王朝的都城),从未变更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会城市之一。
6.成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入蜀,蜀国灭亡。为加强中央集权制,秦国在蜀地设置蜀郡,秦大将司马错重筑成都城,作为蜀郡首府。
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发达,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朝廷遂设置锦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因此把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晋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赋》中称“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是西汉时期著名五都会之一。唐代,成都的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与长安、扬州、敦煌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都会。
就其商业的繁荣程度而言,它仅次于扬州,时有“扬一益二”(唐代的成都是益州的首府)之说。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元代设四川行中书省,成都一直是省会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它的名字,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几个独立王朝的都城),从未变更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会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