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 简单描述一个名人怀才不遇人才被埋没的事例

火烧 2023-03-01 20:50:33 1045
简单描述一个名人怀才不遇人才被埋没的事例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

简单描述一个名人怀才不遇人才被埋没的事例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

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

《梁甫吟》《永王东巡歌》《行路难》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

不料,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

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

扩展资料

李白的《行路难》最能体现他的怀才不遇。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意思是蜀道的难攀,比上了清天还难。

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 简单描述一个名人怀才不遇人才被埋没的事例

他用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

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有着极高的政治抱负,但李白在政治上却失意重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倒也映衬得恰如其分。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意思是放下酒杯和筷子,不想吃饭,想拔剑但是心里却很茫然。

当李白提出他的政治理想和追求的时候,却遭到了唐玄宗无情的反驳。

最终不欢而散,李白被放逐出京城。

这句诗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寓意着李白仕途的终结。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意思是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李白借助典故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